东吴将领世袭领兵制度解析

share
东吴将领为什么能世袭领兵?在汉末乱世,割据一方的君主授予手下将领一定数量的兵马由其统领,这种军事制度就是受兵制度,也可以称为给兵收兵行为,是很常见的本不足为奇。但在割据江东的孙氏政权中,君主所授兵马在将领死后可以由其子孙继承,如同世袭爵位一样代代相传,这种情况是东吴特有的。东吴的受兵始于孙策,公元195年底至196年间,孙策席卷江东,击败了扬州牧刘繇,获得江东大片领土和数万士兵。对于跟随自己征战有功的程普、吕范等,孙策给他们增兵2000,骑50匹作为奖励。公元198年,周瑜脱离袁术来到江东,孙策给周瑜增兵2000,马五十匹。孙策早年只是袁术手下的卑微打工仔,以折冲校尉的身份代理殄寇将军,后来在196年占领会稽郡时,自领会稽太守,虽然他打下的地盘足够大,士兵足够多,但能够分给手下的官职实在少之又少,毕竟总不能像新三国里那样一个零陵太守表奏手下做车骑将军吧?所以把士兵分给手下将领做私人部曲,也就是最直接的奖励战功、凝聚人心的方式了。孙权上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取得孙姓宗室、江北流寓士人和江东本地大族等势力的支持,于是大力扶持布局,完善受兵制,通过广泛的受兵,扩大了东吴的立国基础。在此期间,将领领兵往往赴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孙权所给之兵变成了将领的私人部曲,那么将领就得负责给他们发粮饷、买装备,这部分钱粮从哪里来呢?如果将领本身是江东本地的大族子弟,那还好说,他们家大业大,负担得起这些开销,可并非所有的将领都是如此,因此奉邑制应运而生。以周瑜为例,南郡之战后,周瑜被孙权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孙权同时将夏口、汉昌、刘阳、州陵四县划给周瑜为奉邑。这四县的赋税就用来养活周瑜手中的4000兵士。要注意,奉邑和封爵是两个概念。奉邑的税收是拿来供军饷的,不归将领本人所有。比如某位将领被封为江陵侯,又以华容为奉邑,那么江陵的部分赋税是归他本人所有的,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江陵侯的爵位,继续获得相应的赋税。但他在华容的奉邑不能直接归他的儿子,而是由君主重新分配,君主可以选择把将领的士兵分配给别人,奉邑也随之转移到别人手上。可能有人要问,东吴将领不是世代领兵吗?为什么将领的私兵不传给儿子,却被分配给别人?实际上,东吴确实普遍存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领兵情况,但这是孙氏君主对部下的恩赏,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其目的是为了凝聚人心,受兵制的最终解释权始终归孙氏所有,一般情况下是在将领死后,他的部曲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国家将其授予将领的儿子,当然国家也会将其授予他人。比如周瑜死后,他的四千余兵就在军中归鲁肃所有,鲁肃如何养活这四千多人呢?周瑜原本的四县奉邑也一并分给了鲁肃,而在鲁肃死后,其部曲兵马与四县奉邑又被孙权分给了吕蒙。受兵制的另一种配套制度是复客制。复客是国家赏赐给将领的佃客,他们不用服徭役,是将领的私属。与奉邑不同,复客在将领死后仍为将领私家所有。陈武之子陈表曾得复客200家,陈表认为这些精壮青年为自己做家仆种地实在是大材小用,就上表孙权,请求归还这些人,让他们作为军队发光发热。总的来说,孙氏政权大力扶植部曲,甚至允许授兵世袭,其目的是为了笼络诸将效命,以恩荣的形式控制私家部曲,将其纳入国家编制。孙氏政权可以承认部曲在事实上的父子相继,但部曲要由国家来重新调配,调配的数额也是国家说了算的。
### 东吴将领世袭领兵全攻略
在东吴的军事体系中,将领世袭领兵制度独具特色。这一制度源于当时的战乱背景,君主通过授予将领兵马,建立起紧密忠诚的军事力量。

**受兵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东吴受兵始于孙策,他在征战江东过程中,击败扬州牧刘繇,获大量士兵。为奖励功臣,如程普、吕范等,孙策给他们增兵并赏赐马匹。孙权上位后,大力完善受兵制,广泛授兵,扩大了东吴立国基础。

**奉邑制的支撑作用**:奉邑制是受兵制的重要补充。以周瑜为例,南郡之战后,孙权将夏口、汉昌、刘阳、州陵四县划给周瑜为奉邑,四县赋税用于养活其手下兵士。奉邑税收供军饷,不归将领本人,且在将领死后,君主可重新分配奉邑及相关士兵。

**复客制的特点**:复客制是另一种配套制度。国家赏赐给将领的佃客即复客,他们不用服徭役,是将领私属,将领死后仍为私家所有。陈武之子陈表曾得复客200家,他认为这些人不应只做家仆,便上表孙权请求让他们效力军队。

总的来说,孙氏政权通过这些制度,笼络诸将效命,控制私家部曲,将其纳入国家编制,对东吴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吴将领,世袭领兵,受兵制度,奉邑制,复客制
[Q]:东吴的受兵制度是怎么开始的?
[A]:东吴的受兵始于孙策,公元195年底至196年间,他席卷江东,击败扬州牧刘繇后开始实施。
[Q]:孙策给有功将领的奖励有哪些?
[A]:对于跟随征战有功的程普、吕范等,孙策给他们增兵2000,骑50匹作为奖励。公元198年,周瑜来到江东,孙策也给周瑜增兵2000,马五十匹。
[Q]:孙权上位后对受兵制做了什么?
[A]:孙权上位后大力扶持布局,完善受兵制,通过广泛受兵扩大了东吴的立国基础。
[Q]:奉邑制是怎样的?
[A]:奉邑制是受兵制的配套制度,如周瑜被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时,孙权将夏口、汉昌、刘阳、州陵四县划给他为奉邑,四县赋税供其养兵,且奉邑税收不归将领本人,将领死后君主可重新分配。
[Q]:复客制是什么?
[A]:复客制是国家赏赐给将领的佃客制度,他们不用服徭役,是将领私属,将领死后仍为私家所有。
[Q]:陈武之子陈表对复客做了什么?
[A]:陈武之子陈表曾得复客200家,他认为这些精壮青年做家仆种地大材小用,就上表孙权请求归还,让他们作为军队发光发热。
[Q]:东吴将领世袭领兵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A]:孙氏政权通过这些制度,笼络诸将效命,以恩荣形式控制私家部曲,将其纳入国家编制。
[Q]:东吴将领死后,其部曲和奉邑是如何处置的?
[A]:一般情况下,将领死后部曲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奉邑也由君主重新分配,可将将领的士兵和奉邑授予他人,如周瑜死后,其部曲和四县奉邑分给了鲁肃,鲁肃死后又被分给吕蒙。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