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功过交织的末代帝王

share
他被世人唾骂了千年之久,仅仅统治14年便迅速灭亡,有人说他罪在当时,残暴不仁,崇高的理想成了全国百姓的催命符,也有人说他功在千秋,其丰功伟业一直影响着当今社会,那么本该成为一代圣主的隋炀帝为何成了亡国之君?他对当时的百姓和官员到底多么残暴?根据释法记载,号内元里、区离远众以及逆天驭民皆为养子,在古代可谓是帝王的最坏是好,而隋朝皇帝杨广就被永久定义成了好色为李,虐名逆天的一代暴君,杨广因此谥号为炀,史称隋炀帝。一扇固然不能遮百丑,一岁也不能废百宫,隋朝虽然在他手中迅速垮台,流传下来的故事又有很多荒淫无耻,但他也是功在千秋的伟大帝王。隋炀帝其实是位很有理想的皇帝,他一心想要创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绩。根据唐朝整理的隋书记载,令李轩唐奄吞周汉,子孙万代人莫能窥,意思就是要超过古代圣王轩辕和唐尧,还要超过统治时间很长的周朝和两汉。而且隋炀帝在位时的年号为大业一思想成就千秋万世的伟大功业,曾有大臣建议将其改掉,因为繁体烨字可以拆成一个苦字和没字,听上去很不吉利,可隋炀帝却坚持不改,可见在他心里是多么渴望成就一番大业。当然,他内心的理想并非空想,他也为此付出了实际行动和更多的努力。他曾说,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谛多付脂粉做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大概意思就是想要成为好皇帝,就必须要了解民情,所以隋炀帝刚一上位,就决心充分的了解民情,于是不停的到处巡游。在统治期间,一共三峡江都,四处塞北,还有一次西巡西域,隋炀帝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充沛。因此他在短短的统治时间里有着很多工业,最具影响的就是东都洛阳和大运河的修建。当年隋文帝杨坚通过军事行动统一了东侧的北齐和江南的陈朝之后,西南、东三地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隋炀帝于是建立了东都洛阳以解决这一难题,自此在东部有了一个稳定的据点,对西东两地的整合工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他所修造的大运河开通,南北两地的交通不再艰难,人员之间的贸易和往来逐渐频繁,自此以后再也不可能真正的分离。唐朝时期的南方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其原因就在于炀帝修建的这条运河,包括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要是没有通过运河将南方的财力和物力输送至西北,恐怕也无法继续150年的工作。而且不仅是古代,即使到了今天,我国都在依赖这条运河沟通南北。因此,一首名为运河怀古的古诗给了隋炀帝很高的评价,将它修建运河的功绩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放眼整个古代,有才气的皇帝不一定会治国,比如南唐的后主李煜就是如此,还有精通书法画作的宋徽宗赵佶,国家在他的手里是一地鸡毛。又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治国非常厉害,但在财气方面却是有些逊色,而隋炀帝杨广就是整个古代历史中为数不多的才智共存的皇帝。隋朝在当时以宫体诗为主流,主要书写一些宫廷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很多诗句除了辞藻华丽以外,在风格上甚至有些放荡下流。可隋炀帝的风格却是大有不同,他在西巡西域的艰苦途中,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著名的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描述了大漠风烟英雄豪气,整体风格大气磅礴,后来横扫隋朝诗坛,得到了人们的极高评价。所以隋炀帝也是隋朝的代表诗人,不仅写诗的质量最高,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是隋朝之最。然而,如此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杨广,按理应该成为流传千古的一代圣主,可结果却成了亡国之君。其实这一切都因为他的急功近利和过于骄傲导致。首先,他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理想,几乎动员了全国百姓徭役复工。向东都洛阳那样的硕大工程,他仅用了十个月便全面完工。而他之所以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完成,就是因为平均每月超过了200万人的用工数量。与此同时,他还摇100万修建长城,又在每年的枯水期以300万的人数开挖运河。曾经有位唐朝史学家进行估算,隋炀帝在八年的和平时间里,一共兴建了22项大型工程,几共动用了3012万人次,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要征用400万人左右的劳动力,而隋炀帝时期的全国人口总数才4600万人。所以说,隋炀帝虽然功在千秋,但是他的蛮横完全不顾百姓的感受,从而导致在修建东都洛阳和长城时,有10分之5的徭役者因为过度劳累而累毙于工地,挖运河更是死人无数,尸身遍野。还有,隋炀帝的性格过于骄傲自负,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担得起这个皇帝,就是因为在各个方面都强于那些大臣,因此坚决不许大臣劝谏,有为者一律处死。老臣高颎曾经劝他不要奢侈腐化,以免重蹈北周的覆辙,结果杨迪不但不听,还在一怒之下将其杀掉。包括帮助过他的宠臣张衡也是如此下场。甚至有位宫女听到有人要行造反之事,好心提醒炀帝之后也被杀死。所以隋炀帝的骄傲自负,冷落了大臣们的报国之志。此后再也无人敢于谏言,只能任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根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在第三次亲征高句丽之前,他曾征求满朝文武的意见,结果在几天之内没有一人给出建议。更凄凉的是,他在被杀前夕,又有宫女听到了有人谋反。这位宫女便把消息告诉了萧皇后,而萧后忌惮进言者的下场,并未举报。一代皇帝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走向末路。试想,连他的妻子在关键时刻都不敢说出真话,那时的炀帝是怎样的孤家寡人?他确实有着崇高的理想,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的理想成了全国百姓的索命符。他纵然有着出色的政治智慧,却把这份自信作为蔑视一切的借口,做出的一切决策成了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最终宣布灭亡。
在历史的长河中,隋炀帝杨广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残暴不仁的亡国之君,也有人称赞他有着丰功伟业。其实,杨广并非毫无理想,他一心想要创造伟大功绩,像修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他的急功近利和骄傲自负,让他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走向了极端。他过度征用民力,不顾百姓死活,导致大量徭役者累死。同时,他不许大臣劝谏,杀害忠良,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对于我们来说,隋炀帝的故事是个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平衡好理想与现实,尊重民意,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否则可能会像隋炀帝一样,功败垂成。
隋炀帝,亡国之君,丰功伟业,急功近利,骄傲自负
[Q]:隋炀帝为什么被称为暴君?
[A]:他急功近利,过度征调民力,修建工程不顾百姓死活,还不许大臣劝谏,杀害忠良。
[Q]:隋炀帝有哪些丰功伟绩?
[A]:他修建了东都洛阳和大运河,对东西部整合及南北交通贸易往来有重要作用。
[Q]:隋炀帝在位时的年号是什么?
[A]:大业。
[Q]:隋炀帝为什么坚持不改年号?
[A]:他渴望成就千秋万世的伟大功业,认为“大业”这个年号能体现他的志向。
[Q]:隋炀帝在诗歌方面有什么成就?
[A]:他写的《饮马长城窟行》风格大气磅礴,是隋朝代表诗人,写诗质量和数量皆为隋朝之最。
[Q]:隋炀帝的性格对他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他骄傲自负,不许大臣劝谏,冷落了大臣报国之志,导致决策失误,最终亡国。
[Q]:隋朝统一后,隋炀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隋文帝杨坚统一后,西南、东三地存在隔阂,他建立东都洛阳来解决这一难题。
[Q]:大运河对唐朝有什么重要意义?
[A]:唐朝时期南方飞速发展得益于运河,安史之乱后,运河将南方财力物力输送至西北,助唐朝延续150年。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