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康熙:是昏君还是明君

share
胖哥希望你能客观的评价一下康熙,他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绝对客观啊,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儿。有句老话叫旁观者清,咱们不妨先听一听康熙同时代的外人对他是如何评价的。在李氏朝鲜的官方史书显宗实录中,就记载了当时李氏政权对康熙为政初年现状的一个总结,年仅十二,何能自断文辅政,颇善处世,摄政已久,而国人无2,心诚可以也。但自谓天下大定,是翻人,汉人皆不得配件,专是由晏成可以度大小除拜无不行路,以此观之,则其败可立而待矣。我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啊,文中说的年金20指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年龄,在这个时候只有12岁。这么一个小娃娃如何处理朝堂之事呢?所以基本上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啊,都是几个辅政大臣在帮衬着处理。而这些辅政大臣呢干的也不错。大清朝之中的官民百姓呢,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异心,这种情况在古今还是蛮少见的。但是大清天下初定,所有的汉人跟其他的族人都不可以佩戴武器,官场之上挥霍无度,酣墨行贿之风呢也特别的严重。这样的情况之下,大清的败亡啊,我们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当时的李氏朝鲜,他们是以什么心态在研究康熙朝呢?李氏朝鲜跟大清可以说是世仇了,他们心系大明。李氏朝鲜的孝宗国王甚至还一度呢想练出10万精兵,准备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只不过这效忠国王啊刚说完这句话没两个月就一命呜呼了。所以李氏朝鲜啊是特别希望大清赶紧消亡的,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大清的一举一动,等待时机。他们是一定收集了大大量的清朝情报,才能得出以上这个结论的。相对来说,这个结论是比较客观可信的。从李氏朝鲜的立场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帮助康熙去说什么好话的。可是连李氏朝鲜的人都说了,国人无二心成何异议,就可见当时的社会状态啊还是比较安定的。可是尽管如此呢,李氏朝鲜这样恨大清的存在呢,都在这种期盼中慢慢的失去了希望。当时李氏朝鲜的一个使臣出使完大清回国后,对康熙当时了这样的评价。且观其为政,威王可以立志,而至今维持着大明朝,神宗起于崇祯,诸其无异,故民无思汉之心,彼此方用,莫道刮取于民民祺,吕朝此可以维持也。这里面把明末跟康熙朝做了一个对比。从万历到崇祯,明朝的朝廷对于百姓的各种盘剥,让百姓呢已经不再思念前朝。康熙朝时期的百姓至少还能吃上饭,不用再像明末一样被加征的三厢等各种棵间杂碎压迫的不能吃上饭。所以在李氏朝鲜的眼中啊,康熙朝的百姓至少比明末的百姓生活要强一些的。李氏朝鲜我刚才说了,他们跟大清是世仇,他们一直心系大明,希望大清赶紧灭亡,就连他们也有如此的评价。可见啊康熙朝的百姓至少要比明朝后期的那些什么崇祯呀、万历啊、天启啊、嘉靖啊,这几朝的百姓生活要强。康熙皇帝呢自然也是要强于这几位皇帝的。所以你说这康熙他是不是明君,这个我们可以讨论。但是如果你说康熙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这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当然了啊,康熙跟明朝后面这几位皇帝比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跟李世民、汉文帝这些君王相比的话,他还是不太行的。我们还是拿显宗实录中的几句话来做评价。李氏朝鲜仇恨这么大的人都说了,辅政颇善处世,摄政已久,国人无二心。这李氏朝鲜对清朝这些辅政大臣啊评价是相当高的这说明这些辅政大臣干的是不错的这辅政大臣里面自然就包括了鳌拜。你像古代封建王朝这些辅政大臣啊,他稍微强势一下,在历史中是非常常见的事儿。如果按照鳌拜这个标准的话,那么霍光呢可能都要死1万回了。可是汉宣帝在霍光生前,他对霍光下手了吗?康熙自己都说了,鳌拜并没有弑君的嫌疑跟行为,只是嚣张跋扈了一点,那么你干嘛要擒拿鳌拜,你又不是像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康熙擒鳌拜,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一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古人讲君子不利于危墙,就是这个道理,国家更是如此。所以年轻时康熙皇帝在政治上啊是非常不成熟的,包括后面的平三藩也是如出一辙,特别的冲动,让整个国家陷入到了多年的战乱。如果你对比一下跟康熙这个时候年纪差不多的汉文帝,你就会发现啊这二者的差距是有多大。这里的篇幅有限呢,我就不细讲了,有机会咱们再做个视频。你看汉文帝对待周勃的处理方式,全程都做到了收放自如,有着不属于他那个年纪的成熟气质。康熙在这里啊是完全是比不了的。所以康熙这个婚会跟贤明,得看是他跟谁相比了。
《康熙评价全解析:多视角带你看透千古帝王》

在历史的长河中,康熙皇帝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要客观评价康熙,需从多方面考量。

从李氏朝鲜的官方史书显宗实录来看,能获取别样视角。当时李氏政权对康熙为政初年有总结,虽康熙年幼,但辅政大臣表现不错,国内也较安定。不过,大清初定也存在汉人不能佩武器、官场腐败等问题。

李氏朝鲜与大清是世仇,心系大明,其评价有一定客观性。但康熙朝百姓生活比明末强,这是事实。

在政治举措上,康熙擒鳌拜虽有冒险之嫌,但也展现了他的决心。平三藩虽引发战乱,却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对比汉文帝,康熙在政治成熟度上有差距。但总体而言,康熙不能简单用昏君或明君定义,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判。
康熙评价、李氏朝鲜、显宗实录、辅政大臣、鳌拜、平三藩、汉文帝、明君昏君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