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本善与本恶的讨论及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share
我们从小就背,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邯郸这仨小孩的事我们都看到了。就这个事情,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对于人性的讨论,就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因为这仨小孩,也就是初中生嘛,他们也并没有踏入社会。本善还是本恶,这个啊,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我们先说性善论。孟子就主张性善论,他用水去作比喻。他说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也就是说水啊,他无所谓流向东西南北,但也无所谓上下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是自然的道理。人性没有不善的。水呢,没有不向下流的。即使说你用力拍打水,使它飞溅起来,高过你的额头,或者你阻挡它,使它倒流过山,但难道这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式导致这样的。他用这个啊去比喻人性,他觉得人是可以改变的,人性也是可以改变的,就是说后天可以改变人性。然后他说啊,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分,敬畏之心,羞恶之心,这些呢,就是仁义礼智的根苗。那至于说为什么有些啊后来变坏了,有些后来是好人,那是由于外界事物的诱惑,以及没有对于自身性善的培养。那应该怎么办啊?孟子说啊,要培养浩然之正气。所以就是说有好人有坏人呢,都是后天造成的,就看你怎么教育了。我觉得吧,这个孟子所说的啊,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现在这个家庭,对于子女教育啊,是有一些问题的。至于这个问题,我们放到最后再说啊。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人性。本恶荀子就主张啊,人性本恶。荀子说人性本恶,其善者为也。他说人性本恶之所以变得善良,是后天教育所致,通过努力不断的改变改善。韩非子就非常同意荀子的观点,并且呢,把这个理论进一步加以发展。法家认为啊,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他要吃饭,冷了他要穿衣,累了他要休息,耳目好声色。所以人天生就是好力好声色的,如果顺其自然发展,势必会产生斗争、杀戮等罪恶的行为。而人性它又分性跟伪,这个伪啊,通为性是天生的,它生来就有,就是人性本恶。而伪呢,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学习加以改变的,经过学习跟努力,小人也可以变成君子。韩非子还认为啊,你单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还要靠法律去约束。他主张法术式并用,这稍微说一下什么是法术式。这里呢也牵扯到古代啊对于治国的一些理论。法就是法律法规嘛,我们要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大家都要去遵守。恕则是君主驾驭臣下运用法律的权术跟手段,士则是运用国君的权势跟地位。韩非呢,把这个国家比作家庭,他说你看啊,一个家庭里边,父母子女之间尚且有算计,何况君臣胡。他认为啊,只有法律才可以禁暴,厚德不足以止乱。然后呢,又用慈母多败而举例,他说你看一个家庭,一般来说父亲比较严厉,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往往多于父亲,但是父亲命令实行的可能性啊,却十倍于母亲。好,我们说了这么多啊,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其实这个人性本。善啊,跟人性本恶,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后天的教育。不管是儒家的性本善,还是法家的性本恶,他们都共同认为后天的教育是可以改变天性的。而法家除了教育以外啊,更注重于法律对于人性的约束,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好,那我们回到开头啊,我想我们有些家长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是不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要一出问题就把这个推给国家啊,推给国家的教育,推给社会。我们要知道家庭对于子女性格的养成是第一位的,他们三个之所以出这个事情啊,他们的家长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家庭教育就是第一位的,你得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情做不得,其次才是学校的监管。你看看现在孩子有的拿了家里的钱,我还见过有的拿家里金戒指送同学的,家长呢,不但不批评啊,反而去发抖音啊,我儿子他拿我的金戒指送给了女同学,这都什么呀,这别人我不知道啊,我从小我父母就教育我啊,不能偷东西,偷东西可耻,会被人看不起,不管是拿自己家的还是拿别人家的都不可以,需要什么就告诉我们啊,我们能满足就尽量满足,但是不能偷。我们小时间做错事情怎么弄的啊,回去都是一顿皮带炖肉,那时间谁没被家长揍过对不对?你可以学习不好,但你道德不能有问题,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得知道那时间啊,我爸打我那都不是皮带啊,用的那氧气管就是以前啊,九十年代氧气上那个皮。管那抽在身上啊,比皮带很多了。当然啊,我这个不是说鼓励打孩子啊,方式方法度得掌握好,目的呢还是教育好孩子。至于说这几天很多人在那发啊,什么谁欺负我儿子我就跟他拼命,在网上发这种话都没有意义啊,欺负你儿子你再去拼命不是已经晚了?还有些人呢,则把这个孩子受欺负归为太老实,完了在那一本正经说啊,我告诉你什么不会受欺负,一学习好的,二啊,家里有权势的,三长得壮的。那你这不就是受害者有罪论吗?认为受害者之所以被害,是因为自身存在某些问题,这都什么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定要加强对于子女的管理,防止之后这种悲剧再次出现。
《人性善恶与教育攻略》:深入剖析人性善恶论,为家长提供子女教育指南。人性善恶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儒家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向善如水流下,人生来有仁义礼智根苗,后天因外界诱惑和自身性善培养不足而改变。法家荀子主张人性本恶,韩非子进一步发展此理论,认为人生来有感官欲望,顺其自然会产生罪恶,需后天教育和法律约束。在子女教育中,家庭至关重要,家长要让孩子明辨对错,培养道德观念。如今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存在问题,如孩子犯错不批评反而宣扬,还有对孩子受欺负的错误认知等。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掌握正确教育方式,避免悲剧重演。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孟子,荀子,韩非子,家庭教育,子女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约束,浩然正气
[Q]:孟子的性善论是如何阐述的?
[A]:孟子用水作比喻,说水性无分东西上下,人性之善犹如水之就下,人性向善是自然道理,人生来有恻隐、是非、敬畏、羞恶之心,是仁义礼智的根苗,后天因外界诱惑和自身性善培养不足会改变,要培养浩然正气。
[Q]:荀子的人性本恶观点是怎样的?
[A]: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其善者为也,即人性本恶通过后天教育和努力改变改善。
[Q]:韩非子对人性本恶理论有哪些发展?
[A]:韩非子同意荀子观点并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生来有感官要求,顺其自然会产生罪恶行为,人性分性和伪,性是天生本恶,伪可通过后天学习改变,主张法术式并用,强调法律对人性的约束。
[Q]:为什么说后天教育对人性很重要?
[A]:不管是儒家性本善还是法家性本恶,都认为后天教育可改变天性,有好人坏人是后天教育不同导致的。
[Q]:在子女教育中家庭的作用是什么?
[A]:家庭对子女性格养成是第一位的,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对错,明辨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家庭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Q]:当前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
[A]:有的孩子犯错家长不批评反而宣扬,如孩子拿家里钱或金戒指送同学;还有对孩子受欺负存在错误认知,如归为太老实或认为学习好、家里有权势、长得壮就不会受欺负等。
[Q]: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A]:要重视家庭教育,掌握好教育方式方法,让孩子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知道行为边界,同时学校也要加强监管。
[Q]:法家主张的法术式分别是什么?
[A]:法是法律法规,要公正、公开、透明,大家都要遵守;术是君主驾驭臣下运用法律的权术和手段;势是运用国君的权势和地位。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