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雍正胜出原因解析

share
雍正皇帝为什么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呢?其实用九子夺嫡来形容当时皇子们争夺储君的状态并不准确。有些皇子不就是纯辅助嘛,比如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䐗,十三阿哥胤祥,这些不都是辅助位嘛?十四阿哥一开始打的也是辅助,只不过八阿哥这个C位啊实在是扶不起来,这老十四呢才临时换了装备,开始转C位。所以你说这些皇子们都直接或者是间接参与了夺嫡是有的,但是有着强烈意愿夺取皇位的呀并没有九个。如果说参与到此事中的皇子呢,也不止这九个。并且呢这夺嫡的时间跨度是很大的,中间分为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参与的皇子呢还都不一样。所以这九子之中啊,真正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就只有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以及八阿哥跟14阿哥。那么康熙在选择储君之时啊,他大概率也只会从这六位阿哥中挑选。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有两个事儿是他心目之中不能触碰的红线,一个呢就是结党威胁皇权,第二个呢就是不孝,不顾及兄弟之情。这个前者呢,是康熙皇帝作为天子,作为帝王,他不允许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这个后者呢,是康熙皇帝作为一个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儿女们呢,可以做到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毕竟天下没有一个当父亲的希望看到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惨剧在自己儿女的身上重演。而这六位候选人之中啊,只有四个阿哥没有踩掉这两条红线。我们先来看看原来的太子,也就是二阿哥。胤礽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之时啊,他的诏书里面说了这么一句话,朕包容20年矣,乃其恶于彰著。廷臣专擅威权,究结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也就是说呀,康熙皇帝从20年前就对他这位太子产生了厌恶之情。那么康熙皇帝发生了什么事儿呢?能让康熙皇帝如此厌恶自己的儿子?康熙29年啊,康熙皇帝出征的途中染病。当时的太子胤礽呢看到病重的康熙皇帝脸上没有丝毫的忧伤之情,康熙皇帝就将此事呢记在了心里。这件事儿正好距胤礽第一次被废有18年多的时间,一件如此的小事能让康熙皇帝记住将近20年,可见康熙皇帝啊,是多么看重孝道这件事儿,那是什么事儿引起康熙皇帝下决心废除太子呢?当年的康熙皇帝病重,康熙皇帝忧心忡忡,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但是作为兄弟的太子胤礽表现的却无所谓,这就不禁让康熙皇帝想起了18年前自己病重时期的事儿。这胤礽啊不孝不悌全都给占齐了。大哥胤禔呢十几年的助攻,这下就算是发挥了作用。最终这些事儿呢促成了太子胤礽被废,跟太子胤礽一起出局的呀,还有他的这个大哥胤禔。胤禔这位大哥呀可以说是相当的聪明啊,那是自告奋勇了。这太子啊,不用皇父出手,我就能代劳。之后您改立八阿哥为太子就行了。这皇十八子病了,胤礽也就是表现出来无所谓。这胤礽都能说出杀自己亲弟弟的话了,你想想他不出去还有谁能出局呢?最后呢还举报这个咒术谋害太子这个哥哥呢跟二阿哥就一起出局了。老三胤祉呢这个时候呢打出这个小报告啊,也难免有点落井下石的嫌疑。他的出局呢也不算意外,再加上胤祉呢是有前科的。在康熙38年敏妃丧事之时啊,他不守礼制,就被削去了郡王的爵位,降为了贝勒。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这三阿哥胤祉呢自然而然就无法成为储君的合适人选。随着太子被废,老大、老二、老三在康熙皇帝的心目中呢就都落选了,争夺储君的第一轮也就告一段落。至于太子之后被废立啊,也不过是康熙皇帝不想看到皇子们为争夺储君之位而斗得你死我活的局面。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呢,并不是完全出于真心让这个胤礽去继承皇位的。在这儿之后就进入到了储君之争的第二轮。这个时候剩下的备选人呢,就只有四阿哥、八阿哥,还有14阿哥了。按照常理来说呀,八阿哥算是众望所归。佟国维啊、马齐等朝廷重臣联名向康熙皇帝举荐八阿哥为储君、为太子。这件事呢可以说是碰触到了康熙皇帝的另一条红线了,就是结党。康熙皇帝没有想到啊八哥他本人能有这么高的威望,朝廷几乎所有的重臣都联名保举,这要是再让八哥做了储君,自己的地位不就岌岌可危吗?这一份联名保举算是让八哥彻底失去了争夺储君的可能性,并且这件事儿啊也引起了康熙皇帝极大的反感。康熙皇帝他是怎么评价老八的?说他是“王博虚名,柔奸成性。”康熙皇帝对他的党羽早有所知,他们要挟谋害胤礽,如今其阴谋已败露。所以这老八呢他属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没有夺得储君之位,还引起了老爹极大的反感。最后呢反而是被八阿哥仗义执言的十四阿哥胤禵,成了本次夺嫡之战的最大赢家。当时在气头上的康熙啊,虽然差点拿刀劈死了自己这个儿子,这胤禵呢还挨了顿板子,但是在康熙心目之中啊,这个敢于仗义执言,为了兄弟舍命的胤禵,算是在其心目中啊加分不少。所以这个十四阿哥胤禵呢,也是最有可能夺嫡成功的皇子了。但是这个十四阿哥呢,他可以说是成也八哥,败也败在这个八哥身上。康熙皇帝最讨厌的呀就是臣子跟大臣结党。那你皇十四子胤禵再怎么说也曾经是八阿哥一党的人啊。康熙皇帝最讨厌的两个儿子莫过于大阿哥跟这个八阿哥了。虽然你老十四是仗义执言,那你八哥哪天要是玩个逼宫,你是帮我这个父亲呢,还是帮你这个八哥呢?这个恐怕就不好说了,这一点他做的呀真的不如他四哥胤禛。胤禛呢为人低调,明面上不争,除了几个亲信隆科多、年羹尧之外啊,其他人几乎不来往。康熙皇帝最讨厌的两点,一个呢是为了争夺皇位,不孝不悌,骨肉相残。另一个就是结党营私,威胁自己的地位。胤禛呢是把这两个坑全完美的避开了。我们都知道啊这十四阿哥有个大将军王的称号,但是这个称号呢他不是实职,也不是实爵。他四哥身上所有的雍郡王的这个爵位,那可是实打实的王爵啊。从地位上来讲,四阿哥的地位呢也无限接近于太子之位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啊,康熙皇帝比谁都清楚,他这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一个比一个能干,你传位给其中任何一个,都要保障江山的稳固。他首先要考虑到他死后,他传位的这个人能不能镇得住局面。而这个关键性的职位呢就是步军统领,也就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听到的那个九门提督。这个步军统领啊,他是负责京城九门的,守卫整个京师的治安呀、巡查呀、缉捕啊,都是由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的。而这个步军统领的正是四阿哥的亲信隆科多担任的。你十四阿哥别说自己什么大将军王,等你领兵回来啊,这黄花菜都凉了。历朝历代在京师能够控制住局面的,就是像禁军这样保卫皇城,或者是保卫京师的兵马。你在边境纵然有百万大军,但是天高皇帝远没用啊。就算你十四阿哥想带着大军回来干点啥,别忘了年羹尧当时是四川总督,他可以断你的给养啊,而且有什么事儿啊,这个年羹尧也很好的能够去牵制他。很显然在康熙临死之时,四阿哥继位才是最稳妥最佳的选择呀。
### 九子夺嫡中雍正胜出的深度攻略
在九子夺嫡这场激烈的皇位之争中,雍正最终脱颖而出,其成功绝非偶然。

首先,康熙皇帝心中有两条不可触碰的红线,即结党威胁皇权和不孝、不顾兄弟之情。众多皇子中,不少人因触碰红线而被淘汰。太子胤礽,因不孝不悌,如康熙病重时他毫无忧伤之情,最终被废。大阿哥胤禔虽助攻多年,但也未能幸免。老三胤祉因不守礼制及落井下石,失去储君资格。

八阿哥胤禩则因结党被康熙厌恶。当时朝廷重臣联名举荐他为储君,这触碰了康熙的红线,使其彻底失去机会。

而雍正胤禛为人低调,巧妙避开了这两个雷区。他除了几个亲信外,几乎不与他人来往,避免结党。同时,他在康熙面前展现出的态度,让康熙觉得他能保障江山稳固。

另外,京师的控制权至关重要。步军统领这一关键职位由雍正的亲信隆科多担任,这使得雍正能在京师掌控局面。相比之下,十四阿哥胤禵虽有大将军王称号,但非实职,且边境大军受年羹尧牵制,远水解不了近渴。

总之,雍正能胜出在于他精准把握康熙的心思,避开红线,占据京师控制权等多方面因素,这些都为他最终夺得皇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康熙红线,皇子出局,储君争夺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