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兴衰及各国纷争

share
我们大家印象当中啊,那个强大的秦国,他在战国初期啊是被欺负的。被谁欺负?被魏国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就是魏国,史书称啊拥土千里,带甲36万。这个时间段啊各国实力大致是这样,魏楚齐、赵秦、韩燕。上期我们讲到魏文侯用李悝率先开始变法,并且说任用西门豹、吴起等一批名臣,大约就是在公元前420年到公元前40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里啊,魏国牛人是非常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魏文侯魏斯啊确实是个人物,他的主要战略就是三晋联合,一致对外。虽然说晋国分成了三家韩赵魏,但我们看他的国土啊犬牙交错。那如果三家关系不睦,那就是很麻烦的。魏文侯的做法就是,以前我们仨就是一家,我们以后也要像兄弟一样。虽然说咱们仨之中国实力强,但是你放心,我不会欺负你们。你们有什么困难跟哥说,我帮你们,咱们三家结盟。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啊,三晋的关系非常稳定。那魏国他稳定了周边之后呢,就开始对外扩张。我们要知道啊,他手里有吴起这种猛人呢。之后魏国在吴起的率领下攻下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这块地啊他以前是秦国的,在公元前413到公元前408年这几年间被魏国完全占据,就是黄河这条线以西的这块。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我们老笑话这个魏惠王,其实魏国很多问题根儿,他是在魏武侯身上呢。你看这个魏武侯啊,他继位之后膨胀了,他跟他老爹的做法就不一样,他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叫做重新统一三晋。他老爹把韩赵当兄弟,他把韩赵当小弟,就是大哥打仗你们得跟着。那这就引起了韩赵的不满,特别是赵国。但是由于这个魏国强大,韩赵呢在这个时期啊他还不敢反抗。但是也因为这个啊,就为后来三晋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对外魏武侯不断发动战争,他把周围那些国家揍了一个遍儿。公元前370年,魏侯薨,那他的继任者就是魏罃。这个人怎么说啊?水平是有的,但是呢他的水平配不上他的野心,用一句成语怎么说,叫做志大才疏。他继位后啊,也看到他父亲的问题了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说兴修水利,开凿了鸿沟运河,开创选拔士兵的制度,采用一些选拔标准来选人,之后给予这些士兵家属优厚的待遇,你看这就是职业军队啊。再有就是与韩国互换土地,以前双方国土啊犬牙交织在一起,非常不利于统治管理。现在呢哎我拿一块地换你一块地,咱换一换,让国土连成一片之后迁都大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那在魏惠王搞这些东西的同时呢,有两个国家也在迅速向大齐国齐威王进行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到了公元前360年左右的这个阶段啊,魏国对于各国的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公元前354年兼并战争爆发,这个导火索呀就是赵国,赵国先去打了魏国,就是卫国。那这个卫国呢,他又是跟着魏国混的,所以魏国起兵伐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军师孙膑认为啊魏国大赵国必定精锐倾巢而出,那我们就可以直接率军进攻他的都城大梁,他必然率军回援的那我们就可以在他回军的路上截击他,你看这就叫攻其必救。当然我们说啊,虽然此战魏国失败了,那他的整体实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所以你看魏惠王紧接着他就带了12个诸侯国去朝见天子了完事儿他准备去打秦国呢。那此时商鞅就对秦孝公说呀,我们现在变法刚开始,我们秦国一国之力恐怕扛不住咱这样咱把他的矛头引向别处,怎么弄呢?这个商鞅啊就去忽悠魏惠王,最后说呀,你看你让这12个诸侯国当你小弟,那也不足以称霸天下,怎样做才能使天下称王了?你得称王称王之后,你再率领天下诸侯去击败齐楚,哎,你就是天下的王了,到时间我们秦国自然也会臣服我们。大家知道啊,历来只有楚国那个二五仔他才称王的,中原诸侯没有称王的。但是经商鞅这一忽悠,魏惠王他就称王了。中原各诸侯第一个称王的叫做魏惠王,齐楚啊,摆出天子的场面,这就使得齐国楚国大为恼火。公元前342年,这个魏国啊又打他曾经的小弟韩国,韩国扛不住啊,向齐国求援。齐国当时表示啊,你一定要扛住,我马上就到啊,但答应出兵却迟迟不出兵。等到魏国韩国打得精疲力尽了,哎,齐国下令可以出兵了。此时魏国派庞涓为将领,率十万大军迎战齐国。这边田忌、田婴跟孙膑这是老对手了。孙膑这边使用减灶诱敌的计策,就是每天减少营地军灶的数量,三天内从10万减至5万啊,继而减至2万,目的就是制造出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这边魏军啊果然中计,星夜兼程去追赶齐军,当追到马陵的时候,道路狭窄,此时齐军突然从两边出现万弩齐发,魏军主力被全歼,庞涓自杀。这场仗之后啊,魏国实力大损,之后又在齐秦两国的夹击中不断遭到惨败,霸主地位由此丧失。到了公元前336年,魏惠王啊他不得不采取合于齐楚以安兵的策略,就是不能再跟几个大国打了,咱也得想想办法,并且主动示好齐国,遍服诸侯以朝齐。他呢去朝见齐威王,并且尊齐威王为王。那这样一来,你像楚国、赵国啊那些大国就会不服,就会把气撒在齐国身上,那魏国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减轻了。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徐州相王。大家看啊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伐谋伐交啊,玩的就是炉火纯青。齐魏相王使得齐国停止了对魏国的进攻。但魏国西边还有一个秦国,那他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实力大增,而且一直想拿回河西之地。那至于结果如何呀,我们下期再见。正说历史这一期我们就讲到这儿啊,大家记得点赞加合集。
《战国风云攻略:把握关键节点,洞悉局势变化》

在战国初期,局势风云变幻,各国纷争不断。魏国曾一度称霸,却因种种决策走向衰落。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把握关键节点至关重要。比如魏国的兴衰,从魏文侯的英明领导,到魏武侯的膨胀决策,再到魏惠王的一系列举措,都影响着局势的发展。

秦国的商鞅变法更是改变了历史走向。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大增,对各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了解各国之间的战争策略,如攻其必救、减灶诱敌等,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精彩之处。

三晋之间的关系变化,齐楚与魏国的博弈,以及徐州相王这一重要历史事件,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要点。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能更清晰地洞悉战国初期的局势变化,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
战国初期,魏国,秦国,变法,战争,三晋,齐楚,徐州相王,河西之地,商鞅
[Q]:战国初期魏国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强国?
[A]: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变法,任用西门豹、吴起等名臣,实力大增,成为第一个强国。
[Q]:魏文侯的主要战略是什么?
[A]:魏文侯的主要战略是三晋联合,一致对外。
[Q]:魏武侯继位后做了什么导致魏国出现问题?
[A]:魏武侯继位后膨胀,想重新统一三晋,把韩赵当小弟,引起韩赵不满,为三晋分裂埋下伏笔。
[Q]:魏惠王进行了哪些改革?
[A]:魏惠王兴修水利,开凿鸿沟运河,开创选拔士兵制度,与韩国互换土地,迁都大梁。
[Q]:商鞅是如何忽悠魏惠王称王的?
[A]:商鞅对魏惠王说让诸侯国当小弟不足以称霸天下,但称王再击败齐楚就能成为天下之王,秦国也会臣服。
[Q]:马陵之战中孙膑用了什么计策?
[A]:孙膑使用减灶诱敌的计策,每天减少营地军灶数量,制造齐军大量逃亡假象。
[Q]: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
[A]: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Q]:魏国后来为什么会丧失霸主地位?
[A]: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实力大损,之后又在齐秦两国夹击中惨败,导致霸主地位丧失。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