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北宋续命的人——寇准

share
我们今天讲一个给北宋续了命的人,他就是寇准。要是没有他,北宋可能提前成南宋。辽国萧太后率20万大军南下,速度极快。宋真宗得知后想跑,手下大臣一个说往南京跑,一个说往成都跑。真宗内心已决定跑,只是犹豫去南京还是成都。他找来寇准商量迁都之事。寇准当时相当于宰相,他说只要提议迁都的都该杀。接着给真宗讲道理,说辽军进攻神速是因为河北城市抵抗,没打下像样城池,所以准备直逼开封。寇准指出若真宗跑了,开封守不住,河北会崩溃,前线军队也无法抵抗。因此不仅不能跑,还要去澶州,这样能鼓舞士气,各路大军都在往澶州赶,真宗必须御驾亲征。辽国皇太后与皇帝都御驾亲征,真宗不应害怕。寇准说了半天,真宗仍犹豫不决,准备退朝时,寇准抓住皇上,强调不能走,必须议出结果,不能跑,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其实之前寇准已说动真宗,真宗考虑后答应御驾亲征。但去澶州路上磨磨蹭蹭,真宗心里还盘算能否迁都。寇准找来禁军将领高琼,让他吓唬真宗。高琼对真宗说,禁军都是北方人,若南逃会抛下妻儿吗?不会的。丞相主战是良策,避敌迁都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自己愿效力死战。这番话后,真宗下定决心北上。到了澶州,城分南北,跨黄河,中间有浮桥相连。辽军主要进攻北城,真宗在南城。寇准让高琼去北城,真宗坐着马车磨磨蹭蹭走到浮桥不想走了,高琼拍马夫催促,大臣斥责高琼,高琼让大臣作诗骂敌军。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北城宋军看到高呼万岁,军威大振。此时宋军运气好,辽国主帅外出勘察地形被床子弩射死,辽军处境不利,背后空虚。萧太后主动求和,禅州城外集结几十万宋军。寇准说讲和可以,但要辽归还幽云十六州并向宋朝称臣。杨延昭则建议吃掉辽军。真宗不敢大动干戈,萧太后一说和谈他就介入,即澶渊之盟。说实话,若没寇准促成真宗亲征,后果不堪设想。
### 北宋局势危机下的应对攻略

北宋时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辽国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南下,局势危急。宋真宗得知消息后,首先想到的是逃跑,手下大臣也分别提议往南京和成都跑。在这关键时刻,寇准挺身而出。

寇准力劝真宗不能迁都,详细分析了辽军进攻神速的原因,指出若真宗逃跑,开封将守不住,河北也会崩溃,前线军队将失去抵抗的信心。他强调真宗必须御驾亲征前往澶州,以鼓舞士气。因为各路大军都在向澶州集结,此时御驾亲征意义重大。

然而,真宗在去澶州的路上却磨磨蹭蹭,心里还在盘算能否迁都。寇准找来禁军将领高琼,让他去劝说真宗。高琼以禁军都是北方人,不会抛下妻儿南逃为由,说明避敌迁都将导致军心动摇,力劝真宗亲征重振军威,并表示自己愿效力死战。

到了澶州,这里的城池分南北两部分,跨黄河而建,中间有浮桥相连。辽军主要进攻北城,真宗却在南城。寇准让高琼前往北城,以让将士看到真宗,鼓舞士气。真宗坐着马车走到浮桥时不想再走,高琼拍马夫催促,还与斥责他的大臣有一番有趣的对话。最终,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北城宋军看到后高呼万岁,军威大振。

此时,宋军运气极佳,辽国主帅外出勘察地形时被宋朝的床子弩射死,辽军处境变得非常不利,背后空虚。萧太后见状主动要求讲和。寇准提出讲和的条件是辽归还幽云十六州并向宋朝称臣,而杨延昭则建议趁机吃掉辽军。真宗不敢采取过于激进的行动,萧太后一说和谈他就介入,最终达成了澶渊之盟。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寇准促成真宗的亲征,北宋的局势将变得极为麻烦。所以,在面对危机时,坚定的决策和果敢的行动是多么重要。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像寇准一样,冷静分析,果断决策,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北宋、寇准、澶渊之盟、御驾亲征、辽军、宋军、萧太后、高琼、迁都、讲和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