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分析诸葛亮为何能进武庙十哲

share
诸葛亮凭什么能进五庙?还是五庙里面的优等生?五庙十哲之一,这个质疑的人挺多的。其实啊,我觉得没啥可质疑的,因为五庙十哲并不完全是以是否能打作为唯一判定标准的。你就看亚圣张良,主要的身份就是个谋士,带兵记录呢,少的可怜。如果只是以战斗力来计算的话,那卫青、霍去病名列前十那是毫无问题。但这两人,无论是唐版还是宋版的武庙,都只能在六十四将和七十二将的那一堆人里面呆着。诸葛亮是不是有资格占有武庙使者的一席之地?我今天就试着从四个维度来分析,分别是品格、能力、著书和名望。首先是品格,这个啊,是最重要的一点。说最重要呢,是因为武庙设立的背景,是唐肃宗年纪那个时间节点啊,是安史之乱尾声。设立五庙的目的非常的明显,也是为了体现王朝对人才的重视,借此笼络人才。那么既然是要树立榜样,笼络人才,对于还没从安史之乱中缓过劲来的大唐而言,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忠义最重要,能不能干活还是其次的,千万别再给我闹事了。所以我们来看唐版的五妙使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济、张良、司马壤居、孙武、吴起、愿意。其中啊,韩信和吴起在品格上是有点瑕疵的,但毕竟最终没有跟自己的老大彻底翻脸。而在忠义这个维度上来说,诸葛亮在使者里面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梯队了。为什么呢?就冲着刘备一句如棋不裁,君可自取,不管刘备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真心,不管。诸葛亮后期在蜀国算不算权相?人家让你取,最终孔明没取,这就够了。加上后出师表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千古忠臣名士的标杆。不把这么一个人作为榜样竖起来给那帮蠢蠢欲动的藩镇头子看,实在是说不过去。其次是能力,这里说的能力啊,不仅仅是带兵。在五庙的大家庭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两类人。一类呢,是以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带兵型人才。另外一类啊,是出将入相,统设军政,以一人之力安邦定国的王佐之才。姜子牙、管仲、吴起、商鞅、王猛都是属于这类人。当然,诸葛亮在这个群体里也绝对算得上是第一集团了。所以兼顾平衡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唐坂的使者里面,除了谜一样的张良、张子房,纯武将和王佐类的都是有的。而之后我们发现,在宋代武庙重新排定座次的时候,白起就被请出了使者,而范蠡、管仲成为了新使者。王佐类人才的地位明显是高于纯武夫的,毕竟文武双全,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这种员工的存在是所有老板都梦寐以求的。再次就是著书了,立功立德立言一直就是古时候牛人的目标,立言也就是写书了,使者有个辙,怎么也得有点文化吧。唐版五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使者里面,孙武、司马懿、居、吴起、诸葛亮、李靖这五个人是有明确有署名的兵书的,达标率百分之五十,诸葛亮依然是在达标的这个群体里的。最后就是名望,这个和民间评价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唐宋的时候还。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出现,但是诸葛亮的民间地位,那是一直高的令人发指的。从西晋到北宋,诸葛亮的粉丝可以说是一茬一茬,从来没有断过。而放到现在,你把五庙十哲这十个人跑到大街上去问司马嚷驹啥的,估计就没几个人知道,但诸葛亮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综上所述,从品格、能力、著书、民间声望这几个维度上来看,就跟打游戏一样,可能诸葛亮在每一项都不是最顶尖的,但综合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来看,在整个武庙加六十四将群体里面,绝对算是第一序列的存在了,不存在任何的致命短板。武庙十哲的位置呢,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其实啊,十多年前在贴吧天涯上,我也是一个黑诸葛亮的急先锋,仗着自己看过几页三国志,就开始喷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有多假。现在套用网上的一个段子,对于孔明的认知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呢,是只看了三国演义,觉得厉害厉害真厉害。第二阶段呢,是翻了一下三国志,哇,被骗了,好气。第三个阶段呢,是更加全面了解了孔明以后,又是厉害厉害真厉害。我觉得这个段子还是挺有道理的,不过如果你觉得诸葛亮不配也没关系,反正我们要从明朝以后,基本也就没啥人提起了。五十年红叶说与山鬼听,喜欢的人呢,自然会去缅怀的。
《深入解析:诸葛亮在武庙中的卓越地位及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人物,他在武庙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引发诸多探讨。那么,他究竟凭什么能获此殊荣呢?

从品格维度看,忠义是关键。在唐肃宗时期,安史之乱尾声的大唐急需树立忠义榜样以笼络人才。刘备那句“如君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坚守忠诚未取,后又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出师表,成为千古忠臣标杆。

能力方面,他不仅带兵出色,更是出将入相的王佐之才。在五庙群体中,像韩信、白起等是带兵型,姜子牙、管仲等是王佐之才,诸葛亮在这两类人才中都属顶尖。

著书也是重要考量。唐版五庙中,孙武、诸葛亮等五人有明确署名兵书,达标率百分之五十,诸葛亮在著书方面也有突出表现。

民间声望更是极高。从西晋到北宋,他的粉丝不断,即便唐宋时《三国演义》未出现,其民间地位也一直很高,如今更是无人不知。

诸葛亮能进武庙,是品格、能力、著书、名望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
诸葛亮,武庙,品格,能力,著书,名望,忠义,王佐之才,民间地位,兵书
[Q]:武庙十哲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A]:五庙十哲并不完全以是否能打作为唯一判定标准,还包括品格、能力、著书和名望等维度。
[Q]:唐版武庙使者都有谁?
[A]:唐版五庙使者有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济、张良、司马壤居、孙武、吴起。
[Q]:诸葛亮在品格方面有哪些突出表现?
[A]:刘备让其自取,他未取,且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千古忠臣名士标杆。
[Q]:五庙中的人才分为哪两类?
[A]:一类是以韩信、白起等为代表的带兵型人才,另一类是出将入相的王佐之才,如姜子牙、管仲等。
[Q]:宋代武庙座次有什么变化?
[A]:宋代武庙重新排定座次,白起被请出,范蠡、管仲成为新使者。
[Q]:唐版五庙中著书达标的有哪些人?
[A]:唐版五庙中孙武、司马懿、居、吴起、诸葛亮、李靖这六人有明确有署名的兵书,达标率百分之五十。
[Q]:诸葛亮的民间声望如何?
[A]:从西晋到北宋,诸葛亮民间地位一直很高,粉丝不断,如今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Q]:为什么说诸葛亮在武庙中是第一序列的存在?
[A]:从品格、能力、著书、民间声望这几个维度看,诸葛亮虽每项不是最顶尖,但综合实力强,无致命短板。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