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六部的地位排名及原因分析
明朝六部应该怎么排名?有人要抢答了,肯定吏部第一名。哎,这个回答呢对,但是不够装聊天吹牛的时候啊,对于周围人的震慑程度还不够。正确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您问的到底是大名的北京六部呢,还是南京六部排名啊?你看这格调一下子高起来了吧。毕竟从朱棣迁都北京后,这南北两套班子啊一直就是明代的一大特色。那我们就先从北京六部说起吧,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这个是我给出的排名,来说说理由啊。第一,吏部其实从三省六部体系出现以后,在大部分时间里,吏部都稳居着六个衙门的龙头老大位置。特别是在明代,吏部尚书掌管着四品以下人员的任免职权,下辖四个部门,人称喜怒哀乐四司,分别是负责官员升迁任命的文选司,人称喜司。负责官员考核处罚的考公司,人称怒司。负责官员生老病死的稽勋司,人称唉司。还有负责官员荣誉发放的验封司人、陈乐思。你看,360度无死角,就跟如来手里捏了个孙猴子一样,吏部就这么将大多数人的仕途给牢牢掌握在了手里。而作为这只手的主人,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这低的位置啊也就没什么稀罕了吧。那么我心目中的第二名礼部,很多人觉得啊礼部不就是负责礼仪、祭祀、外交的清水衙门吗?咋就位居次席了呢?原因有两个,其一,礼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三年一次的科举。而主持科举的呢往往又是礼部尚书,从而他就成为了这一届所有两榜进士的作师。在明代的价值体系里,因为是主考官点了你的名,所以即使他没给你上过一天课,你们也是师徒关系,并且这种为你开启仕途的特殊关系,堪比再生父母,是绝对不可以忤逆的。所以作为礼部尚书,如果能够蹭上一届科举,那可就能成功绑定上几百个年轻俊才了呀。这对于自己之后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了吧。而礼部之所以地位能仅次于吏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礼部尚书往往是入阁之前的一个跳板。因为在大明中期以后,你要入阁就必须是科考的前几名庶吉士出身,而这些又有数级士身份的学霸,他们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一般不是被外派到地方,而是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编修,每天处理大量文件,积累经验,俗称官政。但也正因为此,这帮人啊往往理论知识丰富,实操能力较弱,所以之后就很难到其他部门去进行繁琐的世俗化工作。那么从翰林院到詹士府,也就是培养太子的机构,到礼部侍郎,再到礼部尚书,直至入阁,便成为了明代学霸们最快的一个上升通道。从而也就造成了历代阁老中有礼部身份背景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你看啊,左手捏着科举,掌握着千千万万读书人的命脉,右手攥着进入内阁的快速通道,这礼部排名啊如果还不高,那才是奇了怪了呢。那么第三户部主要就是管理钱粮人口户籍的地方。要说他地位高呢,其实很好理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你们公司的财务老师,你平时去报个销啊,申请个部门费用啥的,他倒不是说不给你,先给你拖一下时间,挑点毛病,让你回去再写个申请,甚至说在多个部门排队,但公司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先满足谁后满足谁,这个就是人家手里掌握的尺寸了。那么在大名也一样呀,各部的工作问户部要钱也都得看人家的脸色。并且户部因为管的事儿太多太杂,他的人员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是六部里最多的了。甚至在当时啊,其他五部都还是一上书霈仪侍郎的时候,户部就率先成为了拥有双侍郎的部门。所以事儿多且烦,还都是别的部门走账绕不开的关卡排名第三,至少啊我觉得是这样的。第四,户部,虽说兵部也有类似于吏部文选司呢,能够决定武将升迁的5选4,但总体来说也正因为你选的是武将,而武将在宋明两代天生就矮文成一阶。所以啊,兵部虽然也是读书人管的,但跟着一起矮力不易结,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儿了。并且兵部排名能跌出前三,还有一个大原因,就是这个岗位非常容易背锅。前方战事不利,兵部尚书肯定难辞其咎,这就导致了在明代历任一百多名兵部尚书中,任期低于两年的就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其中更有29人仅仅半年就惨遭撤换。而能在这个位置上稳坐十年以上的大名,两百多年时间里仅仅只有五人做到。而从负责人被频繁撤换这点来看,这个部门啊他就很难有特别高的地位。之所以把它放在第四,实在也是因为后面那俩更惨了一些。第五,工部负责各种建筑项目,包括修河之类的民生工程,是不是乍一听这不是肥差吗?各种油水,嘉靖年间的严世藩不就是靠着把持公布才赚得万贯家财的吗?对,正因为他是严世藩大名绝顶聪明的几个人之一,所以他才能玩得好。工部一般人去做那个位置,很多情况下就很容易啊把自己搞成冤大头。刚才说了啊,工部负责的是什么呀?各类民生项目,从而也就对于公布上述的知识水平广度有着非常非常高的要求。你还不信,你想工程嘛,大家都懂,下面的人各种偷工减料、瞒报少报、弄虚作假,你觉得那些从小闭门不出,寒窗苦读,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进士们,有几个能明白那些行业中的弯弯绕,又有几个能不被闷的呢?还捞油水,大头啊,早就被下面的人给分干净了。并且从地位上而言,工部的排在倒数第二,还因为在许多大型工程的营造上,他们是没有决定权的,因为大型工程往往涉及首都宫殿之类的御用领域,所以宦官才是总负责。所以你看上要听太监的,下要应付各类三教九流,中还得定期去户部那边赔笑脸要经费,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那可就遭老罪了啊。所以说到这儿,你还觉得工部尚书是一个肥差嘛,但再苦哎,好歹还是有人垫底的嘛。这垫底的就是刑部了。前面说到的那五个,不管怎么样,多多少少在一些领域还是拥有独立自主地位的。而刑部那是真做不了主。你要讲京师附近的案件判决,以及地方上上来的复核工作,他自己做完了,还得呈报大理寺这个明代最高复核机构进行最终确认。而工作中要有什么瑕疵呢?大明最高监督机构督察院又会来找你喝茶。遇到重大案件,那也是三司会审,刑部虽然是主持,但依然说了不算,就是对于老百姓的威慑力,刑部大牢和刑部堂官也远远不及锦衣卫和东厂以及北镇抚司的赵玉来的吓人。这么一个哪哪都被人压一头的衙门,说他垫底不冤枉吧?好,那么说完北京六部,该说南京六部的排名了。南京作为朱棣北上后的陪都,虽然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小朝廷建制,曾经还可以跟北京稍许的掰掰手腕,但自从朱祁镇将六部正统彻底收归给了北京以后,南京就成为了一个杨老或者说官员犯邵后蛰伏谋求东山再起的地方了。所以,如果要说南京六部的排名,你只要记住一个兵部最牛就行了,其他都不重要了。哎,那为啥在北京不咋地的兵部跑到南方他就支棱起来了呢?因为相较于其他五个部,只能管管南京,和周边的事物不同,兵部却因为南边的不太平,从而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比如东南沿海每年都有倭寇滋扰吧,两广云贵经常会有土司不服气吧?还有沾王们偶尔也可能脑子不好生出点想法吧。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北京因为太远,所以往往鞭长莫及,而南京兵部尚书却可以就近组织大军进行快速的反应。比如曾经参与平定宁王之乱,并在之后提督两广军务的王阳明,就曾经做过南京的兵部尚书,从而南京兵部尚书往往又会兼任一个叫参战机务的职位,与以勋贵为代表的南京守备、协同守备以及南京守备太监一起,组成了这个陪都的最高决策层。那你说决策层里就这么一根文官的独苗,可不就是他地位最高了吗?好了啊,以上这就是我对于两京六部的地位排名。当然仅限于个人理解,可能学术上不过关,但是你作为平时聊天吹牛的素材获取应该已经足够了吧。
# 明朝六部地位排名全解析,让你聊天吹牛超有料
在明朝,六部的地位排名可是个有趣的话题。想在聊天中脱颖而出?那就快来了解一下吧!
吏部稳居榜首,掌管官员任免,权力极大。礼部凭借科举和入阁跳板,紧随其后。户部管理钱粮户籍,地位重要。兵部虽能决定武将升迁,但因武将地位及易背锅,排名第四。工部负责建筑项目,看似肥差实则麻烦,倒数第二。刑部垫底,判决复核都受限。
南京六部中,兵部一枝独秀,因南方事务多而地位高。掌握这些知识,聊天时你就是焦点!
明朝六部,排名,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南京六部
[Q]:明朝六部中哪个部门地位最高?
[A]:吏部地位最高,从三省六部体系出现后,多数时间是六个衙门的龙头老大,明代吏部尚书掌管四品以下人员任免,下辖四个部门,将大多数人的仕途掌握在手里,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
[Q]:礼部为何能位居次席?
[A]:一方面礼部负责三年一次的科举,主持科举的礼部尚书成为两榜进士的作师,能绑定众多年轻俊才;另一方面礼部尚书往往是入阁之前的跳板,历代阁老中有礼部身份背景的人越来越多。
[Q]:户部地位高体现在哪些方面?
[A]:各部工作要钱都得看户部脸色,且户部管的事儿多且杂,人员早在洪武年间就是六部里最多的,还率先成为拥有双侍郎的部门,是别的部门走账绕不开的关卡。
[Q]:兵部为什么排名跌出前三?
[A]:因为选的是武将,武将在宋明两代地位比文臣低,且这个岗位非常容易背锅,前方战事不利,兵部尚书难辞其咎,明代历任兵部尚书任期低于两年的占大部分比例。
[Q]:工部的情况是怎样的?
[A]:工部负责各种建筑项目,看似肥差,实际对知识水平要求高,下面人易偷工减料等,且在大型工程营造上无决定权,要听太监的,还得应付各种人,向户部要经费。
[Q]:刑部为什么垫底?
[A]:刑部做不了主,京师附近案件判决及地方复核工作做完要呈报大理寺,工作有瑕疵会被督察院找,重大案件三司会审时刑部也说了不算,对老百姓的威慑力也不及其他一些机构。
[Q]:南京六部的排名有什么特点?
[A]:南京六部中兵部最牛,因为南方不太平,兵部尚书有更多话语权,可就近组织大军反应,还常兼任参战机务职位,与其他人员组成陪都最高决策层。
[Q]:礼部负责科举能带来什么好处?
[A]:礼部尚书成为这一届所有两榜进士的作师,在明代价值体系里,这种师生关系特殊且重要,能成功绑定几百个年轻俊才,对自己之后好处多多。
# 明朝六部地位排名全解析,让你聊天吹牛超有料
在明朝,六部的地位排名可是个有趣的话题。想在聊天中脱颖而出?那就快来了解一下吧!
吏部稳居榜首,掌管官员任免,权力极大。礼部凭借科举和入阁跳板,紧随其后。户部管理钱粮户籍,地位重要。兵部虽能决定武将升迁,但因武将地位及易背锅,排名第四。工部负责建筑项目,看似肥差实则麻烦,倒数第二。刑部垫底,判决复核都受限。
南京六部中,兵部一枝独秀,因南方事务多而地位高。掌握这些知识,聊天时你就是焦点!
明朝六部,排名,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南京六部
[Q]:明朝六部中哪个部门地位最高?
[A]:吏部地位最高,从三省六部体系出现后,多数时间是六个衙门的龙头老大,明代吏部尚书掌管四品以下人员任免,下辖四个部门,将大多数人的仕途掌握在手里,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
[Q]:礼部为何能位居次席?
[A]:一方面礼部负责三年一次的科举,主持科举的礼部尚书成为两榜进士的作师,能绑定众多年轻俊才;另一方面礼部尚书往往是入阁之前的跳板,历代阁老中有礼部身份背景的人越来越多。
[Q]:户部地位高体现在哪些方面?
[A]:各部工作要钱都得看户部脸色,且户部管的事儿多且杂,人员早在洪武年间就是六部里最多的,还率先成为拥有双侍郎的部门,是别的部门走账绕不开的关卡。
[Q]:兵部为什么排名跌出前三?
[A]:因为选的是武将,武将在宋明两代地位比文臣低,且这个岗位非常容易背锅,前方战事不利,兵部尚书难辞其咎,明代历任兵部尚书任期低于两年的占大部分比例。
[Q]:工部的情况是怎样的?
[A]:工部负责各种建筑项目,看似肥差,实际对知识水平要求高,下面人易偷工减料等,且在大型工程营造上无决定权,要听太监的,还得应付各种人,向户部要经费。
[Q]:刑部为什么垫底?
[A]:刑部做不了主,京师附近案件判决及地方复核工作做完要呈报大理寺,工作有瑕疵会被督察院找,重大案件三司会审时刑部也说了不算,对老百姓的威慑力也不及其他一些机构。
[Q]:南京六部的排名有什么特点?
[A]:南京六部中兵部最牛,因为南方不太平,兵部尚书有更多话语权,可就近组织大军反应,还常兼任参战机务职位,与其他人员组成陪都最高决策层。
[Q]:礼部负责科举能带来什么好处?
[A]:礼部尚书成为这一届所有两榜进士的作师,在明代价值体系里,这种师生关系特殊且重要,能成功绑定几百个年轻俊才,对自己之后好处多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