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将跃进与武圣关羽对战结果的探讨

share
如果有人问曹魏名将跃进和武圣关羽对战谁会获胜?肯定有不少朋友会选择跃进,因为三国志、月进传、文聘传都明确记载了跃进曾在荆州几度率军击败关羽,而关羽击败跃进的说法却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不过如果有人抛出这么一个推点,跃进很有可能在荆州战场的表现不佳,对关羽的作战以失败告终,也因此被曹操从荆州调离降职使用,你是否会相信呢?究竟是谁最先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是你以为的某位百万粉丝的历史博主吗?当然不是。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我国古代史领域的大咖、曾发表过九十多篇学术论文的宋杰教授。他在他所编写的三国滨州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里提出过这么一个推论,跃进在荆州等地的作战是以失败告终,汉江上下数百里水道为关羽所掌控,跃进调离荆州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他作战失败致使当地战局发生扭转的缘故。由于时间有限,我放上相关内容的截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详细翻看宋杰书里的内容。宋杰指出。跃进在建安14年至17年间接替曹仁主持荆州战事,但在建安17年秋却被曹操调往东线从征孙权,一般情况,下边镇守将如果战绩突出,往往会继续留任。而跃进被调往东线,又留住合肥,显然是降职使用。跃进担任荆州战区主将时,帐下军队应有数万,而在合肥时,他与张辽、李典等人的兵马加一块也才7000,且跃进还担任副职,要接受张辽指挥孙权来攻曹操,让跃进守城,可见曹操认为跃进不善野战。以上种种,很可能与跃进在荆州表现不佳有关。同时,宋杰还提出两个理由论证他的猜想,其一,后来关于北伐期间,他的水军可以畅通无阻的从阳水入汉水直至襄樊,沿途没受到魏军截击,说明关羽在先前已经击败跃进,控制了汉水上下数百里的水道。其二,跃进担任曹魏荆州主将时,吞于汉水北岸的襄阳,而曹仁继任后将大本营向后方迁移,吞于汉水北岸的樊城,襄阳则由偏将吕长把守,这就说明曹仁怕被掌控汉水航道的关羽军阻隔,不敢再据守襄阳,综上所述,跃进败给关羽,令关羽掌握了荆州战场主动权,而三国志尊位抑属对跃进和曹仁在荆州的势力有所隐晦。很多人都支持这一推论,不过我想说的是,西九起来这一推论的槽点其实不少。其一,宋杰教授认为,跃进是曹操集团在荆州战区的主帅,但根据月进传,跃进从平荆州只是留屯襄阳。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跃进这个屯住在襄阳一线的将军,就一定是整个荆州地区的主帅,有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权力,手下一定有数万大军,举个例子,张辽在平定江夏州县后,曾吞于颍川郡临颍县,总不能说张辽就是整个豫州战区的大都督吧,后来张辽、乐进、李典都长期囤驻合肥,总不能说他们都是扬州战区的主帅吧?其二,在曹魏阵营中,巷跃进这样的外姓且不统领中军的将领,接受调动、更换防区是常有的事,不能因为跃进从荆州转至扬州,就认定跃进在荆州表现不佳。比如陈登担任广陵太守期间,先后两次打退孙策势力的进攻,功勋卓著,但后来被调到东城做太守。陈登素有吞灭江东之志,但他被调走后,孙权遂跨有江外。曹操也曾叹息不早用陈东之计使孙权做大。我们总不能说陈登是因为对孙权的战绩太拉胯,才被曹操调离广陵的吧?其三月进在转到东线与孙权交战时,还获假节之权,后来镇守合肥。他与张辽都是杂号将军加贾杰,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跃进是张辽的副手。孙权来攻时,曹操安排张辽、李典出战,跃进守城恰恰体现出了对跃进这名最早跟随自己的非降将身份将领的信任。当然,我们可以说张辽比跃进更擅长野战,但硬要说曹操认为跃进在荆州表现不佳,甚至不善野战,所以才安排他守城,未免有失公允。另外,此战中曹操派心腹薛悌到合肥担任护军,跃进、李典、张辽都要接受他的督管,只要熟悉曹操军事集团中这个护军职务,就知道跃进和张辽哪还需要分出个高下来?有人说,跃进是因为不许被关羽打光了,所以才没法统兵出战,只能守城养老,但这个论点的前提就是宋杰教授认定跃进是荆州督帅,有几万人的军队,而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没有记载能证明跃进在荆州有督权能统兵数万,退一步讲,就算跃进在襄阳,真的有几万兵要知道跃进在守合肥前还参与了曹操南征孙权的如需之战,并获假捷之权,为什么跃进就不可以是被东吴打成的光杆司令呢?其次,关于北伐襄阳一事,发生在建安24年,距跃进被调离荆州已有五六年之久,在此期间,关羽军有没有与曹魏集团产生边境冲突,我们都不得而知,谁能保证关羽打通汉水航道的军事将领一定发生在跃进屯驻襄阳期间,而不是发生在跃进离开襄阳后呢?其五,曹仁作为荆州战区主帅,屯于汉水北岸的樊城,汉水之南的襄阳则由将军吕长把守,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防区布置。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跃进不是荆州战区统帅,像跃进、张辽、张郃、吕常这些外姓将领,就是负责给诸夏侯曹这些宗室将领当打手刷业绩的。夏侯渊平定关系时,张合常为先驱开路破敌,夏侯渊度量在后。定汉中时,张颌负责南下巴中劫掠人口,挨张飞的揍。夏侯渊坐镇南郑,仅从曹仁坐镇相对安全的樊城,让吕常把手更靠近关羽的襄阳一事来论证跃进被关羽打败,同样有失偏颇。综上所述,我认为跃进因被关羽打败而被调离荆州这种说法漏洞太多,可信度很低。宋杰教授提出的这个推论,被一些历史博主放在其作品里大肆宣扬,导致如今很多网友拿这个当做既定事实,实在是不够严谨。我们可以根据现有史料对某些历史事件提出合理假设,但在没有更多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就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则就会误导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进而引发对历史人物的吹黑大战。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魏名将跃进与武圣关羽的对战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认为跃进曾在荆州几度率军击败关羽,然而,也有观点提出跃进在荆州战场表现不佳,甚至可能败给关羽,并因此被曹操从荆州调离降职。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支持跃进曾击败关羽的证据。三国志、月进传、文聘传都明确记载了跃进曾在荆州取得过胜利。这些史料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战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也有一些观点对跃进在荆州的表现提出了质疑。宋杰教授在他所编写的三国滨州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出,跃进在荆州等地的作战可能是以失败告终。他认为,汉江上下数百里水道为关羽所掌控,这可能是跃进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跃进被曹操从荆州调往东线从征孙权,且留在合肥,这也被认为是他在荆州表现不佳的一个迹象。那么,这些观点是否可靠呢?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对于宋杰教授的观点,有人认为他的推论存在一些槽点。例如,不能仅仅因为跃进从荆州转至扬州,就认定他在荆州表现不佳。在曹魏阵营中,外姓且不统领中军的将领接受调动、更换防区是常有的事。此外,关于关羽打通汉水航道的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关羽北伐襄阳一事发生在建安24年,距跃进被调离荆州已有五六年之久,在此期间,关羽军与曹魏集团是否产生边境冲突,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关羽打通汉水航道的军事行动一定发生在跃进屯驻襄阳期间。综上所述,关于跃进与关羽的对战结果,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更多的史料和研究,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轻易下结论。
曹魏名将,跃进,武圣关羽,荆州战事,推论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