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谋划诛杀董卓及各方应对

share
王允是董卓最信任的人之一。董卓权倾朝野之际,一直让王允兼领尚书令。公元190年2月,献帝西迁长安,董卓留在洛阳对抗关东联军,而司徒王允则负责长安朝廷中的大小事务,他在外补救阙失,在内为朝廷筹划,甚有大臣风度,很快便成为了献帝刘协和那些心系汉室的百官的最大依靠。王允表面顺从董卓,对其屈意逢迎,同时一直在暗中谋划干掉董卓,兴复汉室,还都洛阳,同时期的司空荀爽也有诛杀董卓之意。于是乎,荀爽、王允以及董卓的长史何勇等人便展开谋划。遗憾的是在公元190年5月,荀爽的计划胎死腹中。荀彧的侄子荀彧一开始在朝中担任守宫令,在董卓作乱之时,他请求出京到地方任职,于是被朝廷任命为兖州镇成国刚斧县令,荀彧借此机会弃官返回家乡颍川颍阴县,并告诉家乡父老颍川乃四战之地,不宜久留,而后带着族人迁到冀州躲避战乱。荀彧的侄子荀攸此时在长安朝廷中担任黄门侍郎,很快,荀攸也继承了荀爽的意志,与尚书何勇等人密谋诛杀董卓。在说回王司徒这边,在荀爽死后,王允又联络了卫尉、张温、执金吾黄琬、尚书、太仆护羌校尉杨瓒、士孙瑞等人。他们计划先任命杨瓒行左将军事,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此二人上任后,即刻率军出武关,表面上去攻打南阳的袁术,实则联合袁术等关东联军反攻董卓,而后迎天子还都洛阳。虽说天子此时在长安,但王允等人的奏章还是要先传至洛阳,经董卓点头后任命方可生效。董卓虽然信任王允,但也害怕杨瓒、士孙瑞等人图谋不轨,会去做关东联军的带路党,因此没有同意此事。王允见状,便引士孙瑞为尚书,仆射杨瓒为尚书,将二人留在了自己的尚书台,以便日后徐图大计。在公元190年下半年里,关东联军被董卓打了个3比0,虽然转过年来孙坚一度攻下了洛阳,但关东联军很快又陷入到了内斗之中,关东联军拉胯的表现也使长安朝廷中的很多反动人士看清局势。这帮关东义士是指望不上了,想要匡扶汉室,还是要靠派死士刺杀董卓这一简单粗暴的方法。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汉室衰微,董卓专权。王允作为董卓信任之人,却心怀匡复汉室之志。他联合各方力量,荀爽、荀彧、荀攸等皆参与其中。他们精心策划,先任命杨赞、孙瑞担任要职,试图借攻打袁术之名,联合关东联军反攻董卓。然而,董卓心存疑虑,计划受阻。关东联军也不争气,被董卓打得节节败退,还陷入内斗。在这种情况下,刺杀董卓成为了匡扶汉室看似可行的简单粗暴方法。对于想要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匡扶正义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能从中学到许多谋略与应对之策。比如,如何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如何联合各方力量,又如何在局势不利时果断改变策略。这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为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供思路,明白在复杂环境中,坚定目标,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王允,董卓,诛杀,荀爽,荀彧,荀攸,杨赞,孙瑞,关东联军,汉室
[Q]:王允为什么要表面顺从董卓?
[A]:王允为了能在董卓身边潜伏,暗中谋划诛杀董卓,兴复汉室。
[Q]:荀爽等人的计划为何失败?
[A]:文中未明确说明具体失败原因,只提及在公元190年5月计划胎死腹中。
[Q]:荀彧为什么要弃官返乡?
[A]:董卓作乱,荀彧请求出京任职,后任兖州镇成国刚斧县令,借此机会弃官,因其认为颍川乃四战之地不宜久留。
[Q]:荀攸参与了哪些行动?
[A]:荀攸继承荀爽意志,与尚书何勇等人密谋诛杀董卓。
[Q]:王允联络了哪些人?
[A]:王允联络了卫尉、张温、执金吾黄琬、尚书、太仆护羌校尉杨瓒、士孙瑞等人。
[Q]:杨赞和孙瑞有什么计划?
[A]:先任命杨赞行左将军事,孙瑞担任南阳太守,上任后率军出武关,佯攻袁术,实则联合关东联军反攻董卓。
[Q]:董卓为什么不同意杨赞和孙瑞的任命?
[A]:董卓害怕杨赞、孙瑞等人图谋不轨,会去做关东联军的带路党。
[Q]:关东联军后期情况如何?
[A]:公元190年下半年被董卓打了个3比0,转过年来孙坚一度攻下洛阳,但很快又陷入内斗。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