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后长安朝廷对赦免其旧部的讨论及后续局势

share
上回说到,董卓死后长安朝廷就赦免其旧部展开激烈讨论。一开始,王允和释孙睿等人本打算赦免董卓旧部,吕布也多次相劝。然而,很快王允便改变主意,认为这些人虽无罪,但曾受董卓驱使做了诸多坏事,若下诏赦免,反而会令他们心生疑虑,所以决定不赦。公元192年5月10日,长安朝廷大赦天下,却未包括董卓旧部。此后,吕布提议将董卓财物赏赐给大臣和将领,王允未允,这让吕布对王允渐生不满,长安朝廷成了王允的一言堂。不久,王允又提出解散董卓旧部,有人建议任命黄甫宗接管并安抚,王允却担心引起关东联军怀疑而反对。王允举棋不定之际,民间谣言四起,长安朝廷欲杀所有凉州人的传言传入董卓旧部耳中,他们人人自危。董卓女婿牛府被杀后,李爵、郭范、张继等人返回,因王允不赦且欲解散其军队,他们派使者请求赦免遭拒,遂打算各自逃命。此时,贾诩建议他们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若成功可掌控朝廷,失败再逃也不迟,李珏等人听从其言,率军西进。王允得知后,找来吴镇和杨定,态度恶劣地让他们去叫李爵等人,这导致二人有了暗通李爵反攻长安的想法。王允又派徐荣、胡枕等人在新丰拦截,徐荣虽军事能力不俗,但胡枕坑队友,最终新丰之战徐戎战死,胡枕、杨定等人加入李爵队伍,凉州军增至十多万,开始全面进攻长安。
### 董卓死后局势攻略
董卓死后,长安朝廷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尤其是对董卓旧部的处置,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是赦免与否的问题。一开始王允和部分人倾向赦免,吕布也多次劝说。但王允很快改变主意,觉得旧部虽无罪却因董卓做了很多坏事,赦免会让他们生疑,所以最终未赦。这一决定看似简单,实则影响深远,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矛盾的激化。

接着是财物赏赐和军队解散问题。吕布提议赏赐董卓财物给大臣和将领,王允拒绝,这让吕布心生不满。随后王允又提出解散旧部,这一举措让旧部人人自危,民间也谣言四起,说朝廷要杀所有凉州人。

再看李爵等人的行动。牛府死后,李爵等人返回,因不被赦免且面临军队解散,他们派使者请求赦免遭拒后,打算各自逃命。关键时刻,贾诩站出来建议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称成功可掌控朝廷,失败再逃也不迟。李珏等人听从了这个建议,率军西进。

最后是朝廷的应对。王允得知李爵等人要攻打长安后,找来吴镇和杨定,态度恶劣地让他们去叫李爵等人,这使得二人有了暗通李爵反攻长安的想法。王允又派徐荣、胡枕等人拦截,结果徐荣战死,胡枕等人加入李爵队伍,凉州军势力大增,开始全面进攻长安。

总之,这一系列事件环环相扣,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对局势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各方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博弈,最终导致了长安城局势的急剧变化。对于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深入研究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能更好地理解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
董卓,长安朝廷,赦免,旧部,王允,李爵,吕布,贾诩,胡枕,徐荣
[Q]:董卓死后长安朝廷一开始对赦免董卓旧部是什么态度?
[A]:一开始王允和释孙睿等人想赦免董卓旧部,吕布也多次相劝。
[Q]:王允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不赦免董卓旧部?
[A]:王允觉得这些人虽无罪,但往日受董卓驱使干了很多坏事,赦免会让他们疑惑,所以不赦。
[Q]:吕布向王允提出了什么建议?结果如何?
[A]:吕布提议将从董卓媒物中获取的财物赏赐给朝中大臣及统兵将领,王允未答应。
[Q]:王允提出解散董卓旧部后引发了什么?
[A]:民间谣言四起,长安朝廷欲杀所有凉州人的言论传到董卓旧部耳中,他们人人自危。
[Q]:李爵等人在牛府死后有什么行动?
[A]:他们因不被赦免且面临军队解散,派使者请求赦免遭拒后,打算各自逃命。
[Q]:贾诩给李爵等人出了什么主意?
[A]:贾诩建议他们齐心协力,率军西进,收拢散兵,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成功可掌控朝廷,失败再逃。
[Q]:王允得知李爵等人要攻打长安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A]:王允找来吴镇和杨定,态度恶劣地让他们去叫李爵等人,还派徐荣、胡枕等人率军在新丰拦截。
[Q]:新丰之战的结果如何?
[A]:徐戎战死沙场,胡枕、杨定带兵加入李爵等人,董卓昔日部曲将李蒙、王芳、樊畴等人也加入,凉州军马增至十多万,开始全面进攻长安。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