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福字习俗的由来及正确贴法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准备年货时会贴福字吗?我家福字竟倒着贴……昨天我刚到家,就看到家里贴上了福字,不过却是倒着贴的。我问老婆为啥倒着贴,她说这是‘福倒了’的意思。我这做历史文化博主的,竟被她嘲笑是‘废物点心’。后来我才知道,把福字倒过来贴,取的是‘倒了’的谐音,确实有这种说法,但也不是随便玩玩的。都说这是古老的民间习俗,那咱就看看清代的画,隋朝图描绘的就是当时人过年的场景。在右侧门框上方,就正贴着一个福字呢。还有乾隆写的字,意大利人郎世宁绘底的福字。从这些情况看,拿回去总不能倒着挂吧,市面上其他带花边或图案的福字,倒着贴也很奇怪呀。所以别说自古以来,就清朝时,福字也该端端正正地贴。那这倒贴的说法咋来的呢?有好几个版本,主角都是明清时期的故事,这说明这习俗真没太久远的历史。第一个版本讲朱元璋和马皇后,老朱要杀人,碍于新年不吉利,就把一家门口的福字做暗记,年后再说。马皇后知道后,让全城百姓倒贴福字。年后朱元璋派人一看,傻眼了,满大街福字都倒着,这咋抓人?这事就不了了之了。这版本一听就很扯,先不说朱元璋这种从尸山血海拼出来的豪杰在不在乎新年杀人吉不吉利,就算他想过几天动手,找几个锦衣卫或衙役记住地址也不难,何苦搞这套,实在莫名其妙。第二个版本还是明朝的,说明代大文豪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过年倒贴福字表达对国家的忠诚,象征不屈不挠精神。这更扯,杨慎在嘉靖年间,离明朝灭亡还有一百多年,不屈不挠给谁看?而且杨家那时已经衰败了,让杨慎衰败的正是嘉靖帝朱厚骢,曾经贵为首辅之子、状元及第的杨慎变得颠沛流离。要说杨慎对嘉靖忠诚,算了吧。第三个版本我觉得比较靠谱,清末恭亲王府的管家照例贴福字,家丁不识字贴反了。福晋生气,管家将错就错,解释成‘福倒过来就是福到’。恭亲王一家接受了理由,还奖赏了管家与家丁。抛开一些不合理细节,这版本本质就是把失误圆回来了,和打碎盘子说岁岁平安差不多。因为理由有意思,就在民间传开了。正因为这习俗起源是失误,所以倒贴福字有流程。最好让小孩或学龄前大人抱着福字倒贴在门上,周围人要提醒‘福到了’,然后再把福字正过来贴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水缸、垃圾桶等倾倒使用的物件上贴福字,倒着贴是为避免干活时好像把福字倒出去。不过我真不太理解,家里门口窗上贴几个福字就行,大水缸咋倒贴?垃圾桶都贴,家里不成狗皮膏药了?所以万事过犹不及,福字点缀下就好,别弄过头。
过年贴福字是传统习俗,你知道福字倒贴的真正含义吗?其实,福字倒贴的寓意是‘福到了’,这一习俗起源于清末恭亲王府的一次失误。当时,管家照例在大门口贴福字,家丁不识字贴反了,福晋生气,管家将错就错,解释成‘福倒过来就是福到’,恭亲王一家接受了理由,还奖赏了管家与家丁。从此,这一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不过,福字倒贴也有讲究。最好让小孩或学龄前大人抱着福字倒贴在门上,周围人要提醒‘福到了’,然后再把福字正过来贴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水缸、垃圾桶等倾倒使用的物件上贴福字,倒着贴是为避免干活时好像把福字倒出去。但大水缸咋倒贴?垃圾桶都贴,家里不成狗皮膏药了?所以万事过犹不及,福字点缀下就好,别弄过头。过年贴福字,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幸福安康!
过年、福字、倒贴、习俗、起源、版本、流程、寓意、讲究、文化
过年贴福字是传统习俗,你知道福字倒贴的真正含义吗?其实,福字倒贴的寓意是‘福到了’,这一习俗起源于清末恭亲王府的一次失误。当时,管家照例在大门口贴福字,家丁不识字贴反了,福晋生气,管家将错就错,解释成‘福倒过来就是福到’,恭亲王一家接受了理由,还奖赏了管家与家丁。从此,这一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不过,福字倒贴也有讲究。最好让小孩或学龄前大人抱着福字倒贴在门上,周围人要提醒‘福到了’,然后再把福字正过来贴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水缸、垃圾桶等倾倒使用的物件上贴福字,倒着贴是为避免干活时好像把福字倒出去。但大水缸咋倒贴?垃圾桶都贴,家里不成狗皮膏药了?所以万事过犹不及,福字点缀下就好,别弄过头。过年贴福字,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幸福安康!
过年、福字、倒贴、习俗、起源、版本、流程、寓意、讲究、文化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