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想看起居注?起居注的前世今生

share
李世民好像坏了个规矩,他开始看起居注了。是不是?起居注以前是不让皇帝看的,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事儿啊,起居注是个啥?他为什么要看?这个东西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有的?他重要吗?我们先来说说这个起居注是啥东西啊,再说李世民他为什么要看。首先,相比于其他各国,我国对历史的记载是非常重视跟详尽的。从东周孔子开始,孔子为什么被誉为圣人?并不是他这个儒家学说,而是他编撰的春秋,一部春秋。春秋是什么?春秋就是告诉历代的帝王,千秋史册在后。他们要是瞎搞,我保证让你后世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这也就是你会发现很多帝王他对他的这个史史的评价,他是有所记载的。这些史书他记载了帝王的一言一行啊,他的善行,他的恶行。如果说你觉得史官记载的不好,你把他给杀了,对不起,你杀不完是下史观。他还会有人前赴后继的来记载这个东西。这就是正气歌里的那个在齐太史简,在晋都不必。那即使是秦始皇他下令焚书,他也不敢下令废史。我们现在看史记六国年表里边第一句看到没?太史公读秦记,也就是说证明当年司马迁是看过此类史料的那到了汉朝时间啊,就开始出现一个叫起居注的东西。这个东西在开始啊他没有一个专人负责,而且记录的比较杂乱,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定制。起居注呢,他也分内起居注跟外起居注。内起居注记录的就是皇帝天天在后宫临幸了哪个妃子啊,哪个妃子生下了哪个皇子。那外起居注就是记录皇帝行政方面的事情,会有一个专门负责的官员随时跟随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他记载这些东西啊,在这个皇帝去世之后,就会编撰成一个叫实录的东西。这里面就记载了这个皇帝一辈子所做过的所有事情,那这就是实录。那在这个王朝灭亡之后,后世皇朝在编写前朝历史的事件呢,他们就会去查前朝的这些记录的档案。所以起居注也是编写史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汉朝的起居注啊也只是几个皇帝有,他没有形成定制,也不太规范。那一直到了曹魏时期,才开始有人专门负责这个事情。到了北魏开始设立起居令史,长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那从此之后就形成了定制,历朝历代都有,只不过是名字不一样。比如隋朝啊,他叫什么起居舍人。介绍完这些我们大家就明白了,李世民他为什么要看这个东西,他在贞观九年、贞观13年、贞观14年三次要求看齐居住,你说难道李世民觉得他做皇帝做的不好吗?我国历史上这些伟大的帝王,如果给他们排座次,他都是能跟秦始皇去掰掰手腕的级别了,那能不好吗?当时他对那个记其著的褚遂良说呀,啊你记得这个起居注,你让我看看呗,你都记得啥呀?褚遂良当时就给他顶回去了。褚遂良说呀起居注是为了让帝王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警醒自查。从古至今没听说过哪个皇帝要求看自己的起居住的这李世民就说啊,那你意思是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也给我记下来了吧。那褚遂良就说呀,这是我的职责呀,陛下的言行我肯定一字不落的,我要记录下来的呀。当时就有一个叫刘记的大臣,他就说啊即使褚遂良福济天下人也会记录下来的。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啊,李世民他并没有看齐玉柱。前两次贞观九年、贞观13年,他不是要看没看成了。贞观14年啊,他直接找到了房玄龄,说你们把你们修的当朝国史拿来让我看看,我要把把关,看看我之前的市政有没有什么过失啊,我要进行自查。那你说房玄龄能怎么办呢?只能拿过来让他看了。那我们知道啊起居住在当中是占了很大比重的。贞观政要就记载,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故,不虚论。若有不善,意欲以为见解,使得自修改。而我们说他哪是要什么井井自查呀,而且你也不用把当朝国史全拿给他看。我们说公元626年7月2日天发生的那些事儿,拿给他看就行。你想看的很简单,他就是想看看玄武门之变是怎么记的。我们看李世民这一生,他对玄武门之变非常介意,那他想怎么改呢?他想把这个事情呢给重新定个调,按照周公诛管蔡的那个路数来。按照这个逻辑啊,咱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给稍微改一改啊。就是这个建成和元吉不是个东西,他们两个想害我,我没办法才把他俩给杀了,而且呢他也没说想把这结果给改了。那么多人都在那看着你怎么改?你不可能把这个故事给掩盖过去了,你也编个瞎话,俩人病死的啊,不可能吧。但是呢我把这个起因稍微改一下,哎,多少这个能令人接受嘛,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历史上啊太宗看齐预录的这个动机。我们现在提到唐太宗就说啊这个太宗改历史改历史,他改历史我们要知道他改的哪块儿,他怎么改的。我们也要清楚,他并不是说把这个故事他改的面目全非,他只是把他的动机啊给美化了一下,但是结果还是一样的。而且他修改历史的这个行为,我们你说我们后人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我们穿越了谁看到了?还不是有古人记录下来告诉我们的吗?还是有人记啊。所以说我们的历史啊大部分时间啊它是有真相的并且可查的。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灿烂悠久的这个历史,真的要感谢那些有气节并且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史官们的。
### 探秘起居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记录
起居注,作为历史记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真相。它记录了帝王将相的言行举止,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

起居注的起源可追溯到东周时期,孔子编撰的春秋为后世帝王敲响了警钟。此后,各朝代对起居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汉朝时,起居注开始出现,但初期并不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曹魏时期开始有人专门负责,北魏设立起居令史,起居注逐渐形成定制。

李世民对起居注的关注引发了诸多猜测。他三次要求查看,背后的动机引人深思。虽未直接看到起居注,但他通过查看当朝国史,试图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进行调整。

起居注分内起居注和外起居注,详细记录了皇帝的生活与政务。皇帝去世后,起居注会被编撰成实录,为编写史书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起居注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窥探过去的真实面貌。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让我们珍视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起居注,李世民,历史记载,史官,玄武门之变,实录,定制,朝代,春秋,正气歌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