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六十多岁为何起兵反清?与个人经历及撤藩有关

share
你说吴三桂当年都六十多岁了,垂暮之年的老人为什么还要起兵反清呢?这其实跟吴三桂的个人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康熙撤藩对于吴三桂之外的另外两番来说,不过就是丢掉手里的兵权和财权。但是对于吴三桂本人来说,他被撤藩,他就会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等于自己用一辈子的名节换来的权势跟家族的荣华富贵,到头来不过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这种事儿是任谁都不能容忍的。我们都知道三番中的尚可喜是毛文龙的旧部,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也是毛文龙的部下,这毛文龙当年可是被崇祯皇帝派去的袁崇焕给杀掉的,所以对他们二翻来讲,他们反明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别管杀毛文龙这个事儿是不是袁崇焕擅自决定的这袁崇焕的权力是谁给的呀,不是崇祯赋予的吗?所以在他们眼里,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就等于说是崇祯或者说是朝廷杀了毛文龙,而且你崇祯在明知道毛文龙是冤案的情况下,也没有正式发文帮他平反啊。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大明先辜负了他们,所以后来他们降清这个事儿在情理上是有情可原的。可是这吴三桂就不一样了,大明从始至终没有半点对不住吴三桂的地方,当年崇祯皇帝是非常器重吴三桂的,不但委以重任,而且亲自赏给宝剑。结果你吴三桂让自己的心腹用弓弦勒死了南明皇帝朱由榔,这就属于典型的恩将仇报了,全天下人都会将你吴三桂看成狼心狗肺的奸贼,吴三桂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彻底能得到清廷的信任,把曾经对自己有恩的明朝皇室都亲手干掉了。弑君这事儿在古代是十恶不赦的,是最为世人所诟病的事儿。我吴三桂为了你们满清,把自己所有的名节都豁出去了,我吴三桂还顶着被全天下人问候家人的恶名,结果你康熙要把我一辈子狼心狗肺奋斗来的成果都给毁了,这是对我一生的一种否定啊,那不如咱们就来个鱼死网破,而且失去兵权保护的吴三桂啊,估计真的会被天下人给手撕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杨娥传里面的侠女杨娥,不就是在听说吴三桂亲手杀掉南明皇帝朱由榔后,决定去行刺吴三桂的吗?虽然这杨娥传记载的事儿是无从考证的,可是这个事儿也可以侧面反映出当时天下人对吴三桂的恨有多深,当时满清入关实行了剃发易服制度,让国内的百姓是非常不满的,所以大家从心里面是非常抵制满清的,你吴三桂放清兵入关,当时南明皇帝就等于是助纣为虐,你身为平西王,权势滔天,我们不敢动你,但是当你没钱没兵的时候呢?所以对于吴三桂来说,虽然让自己的整个家族将来到了这种窘境,还不如放手一搏,没准儿单车变摩托。康熙下令撤藩之时,也就把吴三桂逼至了绝境。
《吴三桂反清攻略: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原因与影响》

吴三桂为何在六十多岁垂暮之年起兵反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康熙撤藩对吴三桂触动极大,他若被撤藩将成为笑柄,一生权势富贵付诸东流。三藩中尚可喜、耿精忠因毛文龙之死与明朝有隙,降清尚有情可原。而吴三桂深受崇祯器重,却恩将仇报,杀南明皇帝朱由榔,此举令天下人不齿。他为求满清信任,不惜毁掉名节。康熙撤藩将其逼入绝境,失去兵权后恐被天下人报复。从这些因素可看出,吴三桂反清是多种矛盾交织的结果。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探究吴三桂反清的缘由,能更好地理解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解读历史事件,还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明白权力、名节与忠诚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类似的历史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避免重蹈覆辙。
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撤藩,毛文龙,袁崇焕,恩将仇报,名节,满清,南明,杨娥传
[Q]:吴三桂为什么六十多岁还要起兵反清?
[A]:这跟他个人经历有关,康熙撤藩对他触动极大,他若被撤藩会成笑柄,权势富贵皆空,无法容忍。
[Q]:尚可喜、耿精忠反明的原因是什么?
[A]:他们是毛文龙旧部,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在他们看来是崇祯或朝廷所为,且未被平反,所以反明降清有情可原。
[Q]:吴三桂与明朝皇室关系如何?
[A]:崇祯皇帝非常器重吴三桂,委以重任还赏宝剑,但吴三桂却恩将仇报,勒死南明皇帝朱由榔。
[Q]:吴三桂为什么认为康熙撤藩是对他一生的否定?
[A]:他为满清豁出名节,却因撤藩面临权势富贵尽失,觉得一生奋斗成果被毁掉。
[Q]:杨娥传里杨娥行刺吴三桂反映了什么?
[A]:侧面反映出当时天下人对吴三桂杀南明皇帝朱由榔的痛恨之深。
[Q]:满清入关的剃发易服制度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A]:让国内百姓非常不满,从心里抵制满清。
[Q]:吴三桂放清兵入关对南明有什么影响?
[A]:当时南明皇帝就等于是助纣为虐,使南明局势更加危急。
[Q]:康熙撤藩对吴三桂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A]:将吴三桂逼至绝境,失去兵权保护,面临被天下人报复的困境。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