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武双全之人虞允文:力挽大厦,再造南宋
要说整个南宋最文武双全的人,其实轮不上辛弃疾,虞允文绝对首当其冲,再造南宋实至名归。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率领金军主力15万越过淮河,突破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朝野震动,文武百官纷纷送走自己的家眷。而年过50、文官出身的虞允文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以参谋身份逆行前往淮地。11月,金军逼近采石矶,也就是现在安徽马鞍山市附近。面对十多万的金军,宋的守军只有可怜的一万多人。11月9日,虞允文前往采石矶犒劳宋军,半路便听说金军十万多主力即将渡江,前任主帅王权获罪免职不见踪影,历任主帅李显忠还未到任。在没有朝廷任命的情况下,冒着僭越越权的风险,虞允文自任宋军主帅,组织宋兵抗敌。面对一群毫无斗志的宋军,虞允文痛惩利害,鼓舞士气,一万多个残兵败将就在这么一个文官的带领下沿江布阵。面对金军渡江,虞允文亲自督战,死战不退。宋军看到文人统帅尚且如此,士气大振,在人数18000对15万、舰船5艘对七十余艘的巨大差距之下,奇迹般地取得了名为采石矶大捷的史诗性胜利,为之后的战斗赢得了时间。而后,虞允文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赶赴杭州、南京等地,瓦解了金军的多次进攻,仅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迫使金帝完颜亮宣布撤军,自此南宋得以保全,41岁才参加科举,大器晚成的虞允文再造南宋之名,从此名扬天下。青史留芳之后,虞允文回到老家四川整顿川地军务,意图从这巴蜀金汉中北伐入陕西。59岁虞允文重回临安,成为大宋宰相。执宰天下期间提拔了许多贤才,比如我们熟悉的杨万里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啊辛弃疾因为性格过于刚烈并不在列。63岁的虞允文再次返回四川,筹算北伐,然而毕竟年事已高,第二年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终年64岁。上个视频我说到辛弃疾不被重用是因为性格问题,能力卓越却性格孤立不是没有依据的,一般人都觉得辛弃疾不被重用,一定是没有一个慧眼识英雄的领导,其实并不然,因为辛弃疾的顶头上司正是这个虞允文。如果说辛弃疾是一个手握刀剑的词人,那虞允文则不愧,是一个力挽大厦于将倾的千古英雄,都值得我们永久铭记。而在铭记英雄的同时,大家都别忘了点个关注我,以后聊天吹牛增加点素材呗。
### 南宋风云:虞允文的传奇之路
在南宋的历史长河中,虞允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
虞允文出身文官,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公元1161年,金军压境,宋军溃败,朝野震动。年过五旬的虞允文临危受命,逆行前往淮地。在采石矶,面对十多万金军,宋军仅有一万余人,形势岌岌可危。然而,虞允文毫不畏惧,自任主帅,组织抗敌。他痛惩怯懦,鼓舞士气,带领残兵败将沿江布阵。最终,在悬殊的兵力和舰船差距下,取得了采石矶大捷,为南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虞允文马不停蹄,奔赴多地瓦解金军进攻,迫使金帝撤军,保全了南宋。他大器晚成,41岁才参加科举,却凭借自身努力成为大宋宰相。在任期间,提拔贤才,如杨万里等。即便年事已高,63岁仍筹算北伐,虽最终积劳成疾,但他的功绩和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对于我们而言,虞允文的故事有着深刻的启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担当,发挥自己的潜力。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创造非凡的成就。他的传奇经历,激励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卓越。让我们铭记这位千古英雄,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南宋、虞允文、辛弃疾、采石矶大捷、再造南宋、科举、宰相、北伐、英雄、铭记
[Q]:虞允文是在什么情况下临危受命的?
[A]:公元1161年,金军主力越过淮河突破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朝野震动,他以参谋身份逆行前往淮地,在采石矶前线临危受命。
[Q]:虞允文在采石矶是如何指挥作战的?
[A]:在没有朝廷任命的情况下,他冒着僭越越权的风险自任宋军主帅,痛惩怯懦,鼓舞士气,带领残兵败将沿江布阵,亲自督战,死战不退。
[Q]:采石矶大捷的意义是什么?
[A]: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为之后的战斗赢得了时间,迫使金帝完颜亮宣布撤军,保全了南宋。
[Q]:虞允文后来还担任了什么职务?
[A]:59岁成为大宋宰相,执宰天下期间提拔了许多贤才。
[Q]:虞允文为什么要筹算北伐?
[A]:意图从巴蜀金汉中北伐入陕西,恢复大宋疆土。
[Q]:虞允文是怎么去世的?
[A]:63岁再次返回四川筹算北伐,年事已高,第二年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终年64岁。
[Q]:辛弃疾与虞允文有什么关系?
[A]:辛弃疾的顶头上司是虞允文,一般人认为辛弃疾不被重用是性格问题,其实虞允文就是他的领导。
[Q]:虞允文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A]:勇敢担当、临危不惧、鼓舞士气、不懈努力、为国奉献等品质值得学习。
### 南宋风云:虞允文的传奇之路
在南宋的历史长河中,虞允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
虞允文出身文官,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公元1161年,金军压境,宋军溃败,朝野震动。年过五旬的虞允文临危受命,逆行前往淮地。在采石矶,面对十多万金军,宋军仅有一万余人,形势岌岌可危。然而,虞允文毫不畏惧,自任主帅,组织抗敌。他痛惩怯懦,鼓舞士气,带领残兵败将沿江布阵。最终,在悬殊的兵力和舰船差距下,取得了采石矶大捷,为南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虞允文马不停蹄,奔赴多地瓦解金军进攻,迫使金帝撤军,保全了南宋。他大器晚成,41岁才参加科举,却凭借自身努力成为大宋宰相。在任期间,提拔贤才,如杨万里等。即便年事已高,63岁仍筹算北伐,虽最终积劳成疾,但他的功绩和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对于我们而言,虞允文的故事有着深刻的启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担当,发挥自己的潜力。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创造非凡的成就。他的传奇经历,激励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卓越。让我们铭记这位千古英雄,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南宋、虞允文、辛弃疾、采石矶大捷、再造南宋、科举、宰相、北伐、英雄、铭记
[Q]:虞允文是在什么情况下临危受命的?
[A]:公元1161年,金军主力越过淮河突破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朝野震动,他以参谋身份逆行前往淮地,在采石矶前线临危受命。
[Q]:虞允文在采石矶是如何指挥作战的?
[A]:在没有朝廷任命的情况下,他冒着僭越越权的风险自任宋军主帅,痛惩怯懦,鼓舞士气,带领残兵败将沿江布阵,亲自督战,死战不退。
[Q]:采石矶大捷的意义是什么?
[A]: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为之后的战斗赢得了时间,迫使金帝完颜亮宣布撤军,保全了南宋。
[Q]:虞允文后来还担任了什么职务?
[A]:59岁成为大宋宰相,执宰天下期间提拔了许多贤才。
[Q]:虞允文为什么要筹算北伐?
[A]:意图从巴蜀金汉中北伐入陕西,恢复大宋疆土。
[Q]:虞允文是怎么去世的?
[A]:63岁再次返回四川筹算北伐,年事已高,第二年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终年64岁。
[Q]:辛弃疾与虞允文有什么关系?
[A]:辛弃疾的顶头上司是虞允文,一般人认为辛弃疾不被重用是性格问题,其实虞允文就是他的领导。
[Q]:虞允文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A]:勇敢担当、临危不惧、鼓舞士气、不懈努力、为国奉献等品质值得学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