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才智与谋略并存的三国名士
他在历史中没有太多耀眼的功绩,却被称为南州士子之首,甚至有人将他与诸葛亮并列为凤雏、卧龙。他是刘备伐蜀的实际策划者,未解刘备之忧,领兵冲锋,而后死于乱箭之下。我们本期视频就来了解庞统在正史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庞统,公元179年生人,湖北襄阳人,小说三国演义将其描述为丑陋之人,但在三国之中并无这样的记载,只说庞统在小的时候为人朴实,表面上看去并不聪明,应该是描述其比较憨厚。汉末乱世,有位名叫司马徽的隐士,此人精通奇门经术,学识广博,有着非常响亮的名声,曹操和刘表都想让他归属于自己麾下。庞统在20岁时非常仰慕司马徽,于是跨越两千多里专程拜访,两人不分昼夜的谈古论今。庞统如此年轻就饱腹学识,让司马徽非常惊讶,认为南州世子无人能够与之相比,庞统也因为他的高度评价被世人所知。当时还有一位隐士名叫庞德公,他与司马徽和诸葛孔明以及庞统这些名士经常往来,司马徽尊称其为兄长,庞德公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因此有了庞统可以并列于诸葛亮的说法。不过因为庞统的过早离世,其功绩自然无法与孔明相比,但是他在当时能够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说明他绝对有着相当出众的才华,而且自称是辅佐帝王之才。公元209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周瑜夺取了军事重镇,将领成为南郡太守,庞统被征为当地公曹。主要负责选用人员方面的事务,他在职期间帮人培养名声,给出的很多评价都高过了那些人员的实际能力。目的就是把自己作为榜样,带动其他人在乱世中改善世风,让有志之人可以勉励自己。之后,周瑜在准备伐蜀的途中突然病死,庞统把周瑜送回东吴,东吴的一些名臣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纷纷希望得到他的点评。刘备的手下其实并不缺少能打的武将,而是缺少能够帮他谋士的谋臣。他占据了荆州部分地区之后,庞统被改制为耒阳县令,但是因为不是政务而被免去官职,东吴的鲁肃听说之后,书信一封,告诉刘备应该重用庞统,再加上诸葛亮也曾推荐过他,于是与之交谈,结果如获至宝,便把庞统任命为治中从事,从此拥有了卧龙、凤雏两大名士。公元211年,益州刘璋得知曹操准备攻取汉中,他担心一周也会遭到攻打,便准备联合刘备率先讨伐汉中的张鲁,于是派出法政作为使者引请刘备。可是法政认为刘璋是无能之主,就在出使期间投靠了刘备,于是建议刘备假借讨伐汉中的名义袭取益州。刘备虽然很想取得益州,但他始终认为此乃不义之举,所以再3犹豫,不能决断。刘备当时所占据的荆州五地已经残败不堪,人口稀少,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很难再有较大的发展,庞统于是向刘备进言,若是真能占领土地肥沃的益州,成就大业便能指日可待。刘备听后依然犹豫,因为向来注重仁义道德的他,担心好不容易打造的人设会因此崩塌。庞统则建议不要墨守成规,留下乱世,应该随机应变。他若不拿益州,那么刘备和孙权就会抢占先机,而刘备只需在拿下益州之后,封还给刘璋一块封地,便也不会有人说他是不义之人。经过庞统的再三劝说,刘备终于下定决心,与庞统率领数万兵马进军益州,并与刘璋在涪城相会,庞统曾建议刘备在宴席中挟持刘璋,但被拒绝。之后,刘璋为刘备增拨了许多人马,交代完攻打汉中的事宜后便返回了成都。刘备随即率军在加盟关安营扎寨,而刘璋在之后发现刘备除了向他索要物资,并没有出兵汉中 的意思,经过调查才明白他的真正目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此决裂。事情的败露让刘备失去了主动局面,庞统于是就当时的战略问题献出三策,上策为挑选精锐,日夜兼程,趁刘璋不备,偷袭成都。中策为引蛇出动,夹返荆州,引诱对方的将领轻骑追击,然后设伏将其擒杀,这样便能冲破关头,兵进成都。下策则是退还荆州,再谋追击,而且必须要尽快做出抉择,犹豫不动将会大难临头。刘备经过短暂的考虑之后,决定选用中策。按照庞统的部署,对方的名将杨怀和高培果然备战,而后一路势如破竹,所经之地全部顺利攻克,很快便攻下了涪城。刘备几次获胜之后,志得意满,大摆宴席。庞统认为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是真正的不义之举。刘备因为酒醉直接赶走了庞统,然后让人继续奏乐接着舞,不过很快便感到后悔,又把庞统请回了席位,继续欢颜。刘璋经过几个回合的战斗,尽管一州大部分地区未被攻占,但其人员损失最少在万人以上。而且成都的前方只剩下洛城可守,旁统和刘备带着胜利之威进兵洛城,如果攻下这一要塞,就能长驱直入,攻占成都,整个益州唾手可得。可是他们遭遇了刘表之子刘洵的顽强反击,不但没能迅速拿下洛城,反而经过一年之久的激战,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不在刘备焦急万分之际,庞统决定亲自带兵攻打洛城,结果被飞箭射中去世,当时仅有36岁。有人认为庞统辅佐刘备时并没有过出彩的功绩,其实他对刘备集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虽然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提出了攻取益州,但是庞统才是此战的实际策划者,因为如果没有庞统的再三劝进,刘备也不会下定决心攻打益州。刘备在正史记载中哭过六次,其中包括法正和庞统之死,而对于关羽和张飞这样的关系,三国志也未曾记载刘备因为他们的离世哭泣,可见庞统和法正这样的人物对刘备确实有着不小的贡献。
《三国谋士攻略:以庞统为例,教你如何在乱世中出谋划策》
在三国乱世中,谋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庞统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经历和智慧值得深入探究。
庞统年少时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不远千里拜访司马徽,与其彻夜长谈,尽显才华。这不仅让他声名远扬,更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在为刘备效力期间,庞统积极进言,力劝刘备攻取益州。面对刘备的犹豫,他分析利弊,指出若不把握时机,将错失良机。最终,刘备采纳其建议,庞统也成为伐蜀的实际策划者。
在战略谋划上,庞统献上三策,各有优劣。刘备选择中策,成功攻克涪城。然而,在攻打洛城时,庞统不幸中箭身亡,年仅36岁。
庞统虽过早离世,但他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助刘备下定决心,为其集团发展奠定基础。其谋略和智慧,为后世谋士树立了榜样。
对于有志于在乱世中施展才华的人来说,庞统的故事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善于分析局势,把握时机;勇于进言,为理想而奋斗。同时,也要明白,成功并非一帆风顺,需有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总之,庞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的智慧和谋略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应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庞统,三国,刘备,伐蜀,谋士,功绩,评价,战略,名士,历史
[Q]:庞统是哪里人?
[A]:庞统是湖北襄阳人。
[Q]:庞统为什么被称为凤雏?
[A]:隐士庞德公评价庞统为凤雏,因此有了此说法。
[Q]:庞统在周瑜手下担任什么职务?
[A]:庞统被征为当地公曹,主要负责选用人员方面的事务。
[Q]:刘备为什么犹豫要不要攻取益州?
[A]:刘备认为此举乃不义之举,担心人设崩塌。
[Q]:庞统给刘备献出了哪三策?
[A]:上策为挑选精锐偷袭成都;中策为引蛇出动设伏擒敌;下策为退还荆州再谋追击。
[Q]:刘备最后选用了哪一策?
[A]:刘备经过考虑后选用了中策。
[Q]:庞统是怎么死的?
[A]:庞统在攻打洛城时,被飞箭射中去世。
[Q]:庞统对刘备集团有什么贡献?
[A]:庞统是刘备伐蜀的实际策划者,若没有他再三劝进,刘备不会下定决心攻打益州。
《三国谋士攻略:以庞统为例,教你如何在乱世中出谋划策》
在三国乱世中,谋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庞统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经历和智慧值得深入探究。
庞统年少时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不远千里拜访司马徽,与其彻夜长谈,尽显才华。这不仅让他声名远扬,更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在为刘备效力期间,庞统积极进言,力劝刘备攻取益州。面对刘备的犹豫,他分析利弊,指出若不把握时机,将错失良机。最终,刘备采纳其建议,庞统也成为伐蜀的实际策划者。
在战略谋划上,庞统献上三策,各有优劣。刘备选择中策,成功攻克涪城。然而,在攻打洛城时,庞统不幸中箭身亡,年仅36岁。
庞统虽过早离世,但他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助刘备下定决心,为其集团发展奠定基础。其谋略和智慧,为后世谋士树立了榜样。
对于有志于在乱世中施展才华的人来说,庞统的故事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善于分析局势,把握时机;勇于进言,为理想而奋斗。同时,也要明白,成功并非一帆风顺,需有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总之,庞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的智慧和谋略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应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庞统,三国,刘备,伐蜀,谋士,功绩,评价,战略,名士,历史
[Q]:庞统是哪里人?
[A]:庞统是湖北襄阳人。
[Q]:庞统为什么被称为凤雏?
[A]:隐士庞德公评价庞统为凤雏,因此有了此说法。
[Q]:庞统在周瑜手下担任什么职务?
[A]:庞统被征为当地公曹,主要负责选用人员方面的事务。
[Q]:刘备为什么犹豫要不要攻取益州?
[A]:刘备认为此举乃不义之举,担心人设崩塌。
[Q]:庞统给刘备献出了哪三策?
[A]:上策为挑选精锐偷袭成都;中策为引蛇出动设伏擒敌;下策为退还荆州再谋追击。
[Q]:刘备最后选用了哪一策?
[A]:刘备经过考虑后选用了中策。
[Q]:庞统是怎么死的?
[A]:庞统在攻打洛城时,被飞箭射中去世。
[Q]:庞统对刘备集团有什么贡献?
[A]:庞统是刘备伐蜀的实际策划者,若没有他再三劝进,刘备不会下定决心攻打益州。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