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塑罐的收藏价值及演变历程

share
有网友问堆塑罐有没有收藏价值?从艺术审美看,它收藏价值不高

堆塑罐,又叫古藏罐,主要流行于三国以后,在周朝就已萌芽。虽艺术审美价值不高,经济价值也因多用作陪葬而被藏家忌讳,但它在历史考古研究方面有一定价值。罐顶堆塑有楼阁人物、花鸟,却形似腌咸菜的坛子。其演变历程丰富,到宋朝后逐渐演变成浑瓶,普通人家用陶罐,有钱人家用漂亮煤瓶。在朱元璋儿子引晋王朱洞墓里发现的元代煤瓶,实则用作混瓶,十分罕见,价值连城。此外,文中还讲述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以及谷仓罐因何与他们的故事相关,这些都构成了堆塑罐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 堆塑罐收藏价值全攻略

堆塑罐,这一独特的器物,其收藏价值一直是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它或许没有特别高的价值,毕竟那罐顶堆塑的楼阁人物和花鸟,咋看都有点像腌咸菜的坛子。而且它主要用于陪葬,这让很多藏家心生忌讳,所以经济价值也不高。

不过,堆塑罐在历史考古研究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它又叫古藏罐,在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里面放着五谷。其流行于三国以后,实际上周朝就已开始萌芽。

商朝的孤竹国末代君王有俩儿子,伯夷和叔齐,他们为了不纠结王位继承,先后离开诸侯国。后来听说西伯侯人善孝道,便定居西齐。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要伐纣,伯夷、叔齐觉得此举不忠不孝,加以阻拦,差点被杀。周武王伐纣成功后,他们不愿受统治,跑到首阳山当散人,还赌气不食周粟,这就是成语“不食周粟”的由来。

有一天,农妇看到他们在山上采野菜,好奇询问,他们说了一番很有骨气的话,农妇却指出即便不吃周粟,山上野菜也是周朝领土上的,他们听后觉得有理,干脆饿死算了。后来人们在他们下葬时陪葬放满五谷的罐子,这也和谷仓罐的演变有了联系。

到宋朝后,堆塑罐逐渐演变成浑瓶,普通人家用陶罐,有钱人家用漂亮煤瓶。在朱元璋儿子引晋王朱洞墓里发现的元代煤瓶,用作混瓶,十分罕见,价值连城。

总之,了解堆塑罐的这些知识,能让你在收藏或研究相关文化时更有方向,少走弯路。
堆塑罐,收藏价值,历史考古,演变,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Q]:堆塑罐的艺术审美价值如何?
[A]:从艺术审美角度看,它没有太高的收藏价值,罐顶堆塑像腌咸菜的坛子。
[Q]:堆塑罐的经济价值为何不高?
[A]:主要用作陪葬,很多藏家忌讳,所以经济价值不高。
[Q]:堆塑罐在历史考古研究方面有什么价值?
[A]:有一定历史考古研究价值,又叫古藏罐,考古发现里面放五谷。
[Q]:堆塑罐是如何演变的?
[A]:周朝开始萌芽,三国以后流行,宋朝后逐渐演变成浑瓶。
[Q]:伯夷、叔齐与堆塑罐有什么关系?
[A]:传说他们饿死,下葬时陪葬放五谷的罐子,与谷仓罐演变有关。
[Q]:元代煤瓶有什么特别之处?
[A]:在引晋王朱洞墓里发现,用作混瓶,十分罕见,价值连城。
[Q]:普通人家和有钱人家分别用什么瓶?
[A]:普通人家用陶罐,有钱人家用漂亮一点的煤瓶。
[Q]:堆塑罐最初是做什么用的?
[A]:主要用作陪葬,专门为死人陪葬。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