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名著皇帝开涮、临刑整活的明朝鬼才金圣叹的传奇故事

share
金圣叹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金圣叹生于 1608 年,江苏吴县人,原名张采,字若采,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其家庭背景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有着一定的文化氛围,让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孩子都对正统读物趋之若鹜,可金圣叹却截然不同。当时社会对正统儒家经典极为推崇,将其视为入仕和立身的根本。然而,金圣叹自幼便展现出对传统束缚的叛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文化思想相对保守,正统读物往往充斥着刻板的道德说教和僵化的思想模式。而通俗小说则以其丰富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自由的思想,为金圣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在这些通俗作品中找到了能自由驰骋想象力的天地,感受到了正统读物所没有的生命力与趣味,故而对通俗小说情有独钟。

金圣叹参加科举考试时,表现极为独特。有一次,考题为“西子来矣”,他在卷上仅写了“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矣!”考官问他原因,他说:“西子即西施,若从东门、南门、北门来,便不是西施了,只有从西门来,才合题意。”这般奇特的作答,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出他对传统科举应试思维的不屑。他内心追求自由的思想,不愿被科举那一套固定的模式所禁锢。

金圣叹在文学领域成就斐然。他对《水浒传》的评点,挖掘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情节的精妙之处,让读者对这部小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评点的《西厢记》,同样见解独到,将作品中的爱情之美、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提出的“六才子书”之说,将《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并列为才子书,这种独特的文学分类,拓宽了人们对文学作品价值的认知,打破了传统文学观念对通俗文学的轻视,极大地提升了通俗文学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文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金圣叹,这位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以其叛逆和搞怪事迹闻名于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其行为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在科举考试中,金圣叹的奇特作答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面对考试题目,他不按常规出牌,而是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作答,这种叛逆的行为在当时无疑是大胆的。更有一次,顺治帝试图招揽他入朝为官,金圣叹却以自己的方式拒绝了这一荣耀,展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哭庙事件是金圣叹叛逆行为中的一个高潮。起因是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他选择在庙中哭泣以示抗议。这一行为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因为它直接挑战了权威。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和斗争,金圣叹最终被捕。尽管面临死刑,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搞怪本色,甚至在临刑前戏耍刽子手,这种对死亡的无畏和幽默,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和个性。

金圣叹的遗书内容同样独特,他没有留下任何悲伤或哀求的话语,而是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向世人告别。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再次展现了他苦中作乐的性格特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金圣叹与儿子对对联、喝酒,这些场景充满了悲壮与幽默。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无畏。他的这些行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圣叹的叛逆与搞怪事迹,是他性格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以自己的方式,挑战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权威,展现了一个文人的独立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他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个性和自由。

《金圣叹的快乐哲学与时代局限》

金圣叹,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家,其独特的快乐哲学思想在《不亦快哉三十三则》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既具有时代特征又超越时代的哲学体系。

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年代,金圣叹的快乐哲学显得尤为突出。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而金圣叹却能在《不亦快哉三十三则》中展现出与世无争的闲适与超然。他所追求的快乐并非物质的丰富,而是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独立。在《不亦快哉三十三则》中,他以诙谐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小确幸,如“看月光下花影满地,真乃不亦快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都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金圣叹的快乐哲学之所以能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形成,与其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他自幼不喜正统读物,偏爱通俗小说,这使得他能够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加之他科举考试时的种种非传统表现,以及对《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的独到见解,都反映出了他对传统礼教与权威的叛逆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他快乐哲学的基石。

然而,金圣叹的快乐哲学并非完全脱离现实。他深知时代给予的限制,但依然努力在有限的环境中活出自我。他对于时政的批评,对于文化的贡献,以及他在文学批评上的创新,都是他与时代抗争的体现。他试图通过文学与批评,寻找心灵的慰藉,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金圣叹的境界与时代的关系,是一种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他借由文学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创作《不亦快哉三十三则》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又在其中寻找快乐与平静。他的作品与行为,既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金圣叹通过自己的方式,试图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综上所述,金圣叹的快乐哲学是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的体现。在明末清初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现出对快乐的独特理解。他的快乐哲学不仅为自己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也是对时代局限的挑战。金圣叹的境界与时代的关系,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Q:如何设置标题?
A:使用井号(#)。
Q:列表项如何开始?
A:以破折号(-)开头。
Q:怎样强调文本?
A:用星号(*)包裹要强调的文本。
Q:代码或命令怎么表示?
A:用反引号(`)包围。
Q:引用文本有什么格式要求?
A:使用大于号(>)。
Q:链接在文档中如何书写?
A:方括号[]内为文本,括号()内为URL。
Q:图片在文档中的格式是怎样的?
A:方括号[]内为替代文本,括号()内为图片URL 。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