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起名方式与明朝的关联及演变

share
清朝皇帝起名的方式居然是跟明朝学的,明朝皇帝的名字非常有意思。不少人都知道朱元璋给自己后代不但规定了字辈,就连最后一个字的偏旁部首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顺序来的,我们来看一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最后一个字的偏旁部首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接下来的朱佑樘、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又是一轮新的循环。满清取代了大明之后,虽然剃发留辫子闹得鸡犬不宁,但这起名字啊却是继承了老朱家的传统,满清在入关之前整天忙着抢地盘。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两位对于儿子的起名是一点都不讲究,爱叫什么叫什么,比如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和代善,这肯定都是根据满族的发音来的,顺治这一辈有福临、豪格、博穆博果尔等等,康熙一辈的名字呢,也是五花八门,玄烨、福全、常宁,连个基本的字辈都没有。但从康熙朝开始,清代开始真正稳定下来了,清朝也开始了自己的汉化之路,对皇子的起名也开始了真正的思考。首先呢,字辈肯定是要有的,雍正这一辈我们都知道叫胤字辈,乾隆这一辈叫弘字辈,那么就跟老朱家把子孙后代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一样。清朝这一块也扣的非常的认真。雍正这一辈我们看到雍正王朝里的九龙夺嫡,雍正叫胤禛,废太子老二叫胤礽,老八叫胤禩,老四叫胤祯。发现了吧?都是“胤”字旁。乾隆这一代人的名字里都带一个“日”。那么有人说了,乾隆叫弘历,有什么字啊?这个的话,“弘”字旁的有一个一下,其他几个阿哥弘时、弘晖、弘昼,名字里也都是带一个“日”的,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乾隆的儿子不老少,嘉庆皇帝叫颙琰,还珠格格里面的男主角五阿哥叫永琪。可惜啊死的太早,没能等到做皇帝的那一天。能看出来吧?嘉庆这一辈的兄弟们,第三个字都是王字旁的。接下来我们加快进度。道光这一代都是“旻”字旁,咸丰这一代就乱了,有言字旁也有绞丝旁。光绪和同治是兄弟俩,他们都是“载”字旁,溥仪这一代呢都是“溥”字旁。无聊的我啊把清代皇帝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排列了一下,其中“礻”字旁在古代也叫神字旁,主要是和祭祀有关的词汇都是用这个偏旁。那么综合一下,就是神字旁、日字旁、王字旁、心字旁、言字旁、绞丝旁、载字旁和溥字旁,那么就这些字来说,貌似是没有什么关联,但是从这些字的格调上来说,的确好像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不是也暗示了清朝不断衰弱的这么一个过程呢?好了,点个关注,我以后聊天吹牛增加点素材呗。
### 探秘清朝皇帝起名方式:传承与变迁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源远流长,深受明朝影响。朱元璋为后代规定字辈,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排辈,如朱棣、朱高炽等名字偏旁部首依次对应五行。满清入关前起名随意,入关后逐渐汉化。康熙朝起重视皇子起名,雍正辈为胤字辈,乾隆辈是弘字辈,且名字偏旁部首有规律可循。从整体看,清朝皇帝起名方式既继承传统,又随时代变迁,反映了其汉化进程及王朝兴衰。了解这些,能让我们更深入认识清朝历史文化。
清朝皇帝起名,明朝起名方式,五行相生,字辈,汉化
[Q]:清朝皇帝起名方式和明朝有什么关系?
[A]:清朝皇帝起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明朝,如字辈和名字偏旁部首的安排。
[Q]:明朝皇帝起名是按照什么规律?
[A]:朱元璋规定后代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顺序起名,名字最后一个字偏旁部首对应五行。
[Q]:满清入关前皇子起名有什么特点?
[A]:入关前起名比较随意,多根据满族发音,不讲究字辈等。
[Q]:清朝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皇子起名有了规律?
[A]:从康熙朝开始,对皇子起名有了真正思考,开始有字辈等规律。
[Q]:雍正这一辈的字辈是什么?
[A]:雍正这一辈是胤字辈。
[Q]:乾隆这一辈的字辈和名字有什么特点?
[A]:乾隆这一辈是弘字辈,名字里大多带一个日。
[Q]:嘉庆这一辈皇帝名字第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A]:嘉庆这一辈兄弟们名字第三个字都是王字旁。
[Q]:清朝皇帝起名方式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A]:反映了清朝汉化进程以及王朝逐渐衰弱的过程。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