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被误解的亡国之君,真实历史远比你想的复杂

share
提到商纣王,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把人挂起来做腊肉,还是跟狐狸精苏妲己你侬我侬?过去的若干年,恶贯满盈、助纣为虐之类的成语早就成为这位亡国之君的代名词。甚至您给他的谥号胄这个字也是极具侮辱色彩的,意思是绑在马屁股上的皮带。商纣王的名字其实叫地心,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说他是暴君,记住封神演义是一本小说,但史记中却有一段描述,说他聪明敏捷,高大帅气,可以徒手和猛兽搏斗,却也很骄傲自大。传统上认为,商朝的灭亡是因为纣王的骄奢淫逸,导致周武王行正义之师推翻了他,但真实的历史远比这复杂。商纣王在位约30年,多次率军东征,将商朝的版图从中原地带扩展到了江淮一代,商朝与东夷一直长期作战,还要防范崛起的西周。不仅如此,纣王还面临着内部的权力斗争,他的两位兄长以及两位叔父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王权不稳,商纣王还面临着神权的威胁。商朝有一个非常残忍的传统,那就是把抓来的战服当做供奉给鬼神的祭品,就像猪狗牛马一样被杀掉,称为人生。商朝前中期以及后来的西周都盛行人生祭祀,唯有在商末的纣王父子这两期人生祭祀大幅减少,以至于后来的武王伐纣时,不认真祭祀也成为了宣战的借口。周武王在牧野之战的宣战誓言中,细数了商纣王的五条罪行,除了不认真祭祀和不重用亲戚为官以外,还有三条,听信妇人的话,任用逃犯为官。纵容部下对百姓作威作福。不知道这几条罪状是怎么匹配纣王恶贯满盈的千古骂名的?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在宣战誓言的末尾提到弗亚克奔倚意稀土,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引起跑过来倒戈的商君,他们将为我们服役。这话有点莫名其妙,大战还未开战,周武王是怎么知道这些商君会倒戈为他服役的呢?根据荀子和李氏春秋记载,周武王出兵的那几天,遭遇了各种不祥的自然现象,但他执意开战。而且竹书纪年也记载,周军渡过梦境时,商纣王突然囚禁了机子,处死了毕赣,而微子启叛逃。这些迹象表明,这场武王伐纣的灭国之战,不仅仅是正义之战,更像是商朝内部势力勾结周武王引发的政变。保守派贵族和神权势力都有着充分的动机,成为这场政变的内应,导致商纣王孤立无援。尽管如此,商纣王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带领着追随者勇敢迎战。兵书6韬记载,牧野之战并没有商军倒戈,纣王战死。上述记载战斗极其血腥,用血流飘杵来形容,意思就是血实在流的太多了,甚至连作为武器的木棒都可以漂浮在上面,商军为什么拿的是木棒呢,你们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因为当时商军的主力部队还在从东夷回援的路上,和纣王一起浴血奋战的有没有可能是一群平民呢?而周军除了本部一万多人外,还有3万枪人部落和周围一些附属国组成的联军。而在商国人眼中,这些人都是西边的蛮夷,因此他们宁愿拿起木棒战斗,也不肯做周朝的俘虏。这或许才是牧野之战的真相。一个英勇的王带领着自己的子民奋战到了最后一刻。而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不把前面的王写的昏庸无耻,如何能宣称自己才是正义之师?历史就是如此,跟着宝儿学历史,下期见乖。
在历史的长河中,商纣王一直被视为暴君。但真实的他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商纣王背后的真相。商纣王在位约30年,多次率军东征,将商朝版图从中原扩展到江淮。然而,他不仅面临外部东夷和西周的威胁,内部还存在权力斗争以及神权的挑战。商朝残忍的人牲祭祀传统,在商末纣王父子时期大幅减少,这也成为武王伐纣的借口之一。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细数纣王五条罪行,其中不认真祭祀和不重用亲戚为官备受争议。同时,关于牧野之战中商军为何拿木棒战斗,以及周武王如何知晓商军会倒戈等问题,都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通过深入研究各种史料,我们或许能更全面地了解商纣王,还原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商纣王, 历史真相, 牧野之战, 权力斗争, 祭祀传统
[Q]:商纣王的真实名字是什么?
[A]:商纣王的名字其实叫帝辛。
[Q]:商纣王在位期间有哪些重要事迹?
[A]:他多次率军东征,将商朝版图从中原扩展到江淮一代。
[Q]:商朝的人牲祭祀传统是怎样的?
[A]:把抓来的战俘当做供奉给鬼神的祭品,像猪狗牛马一样被杀掉,称为人牲。
[Q]: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列举了商纣王的哪些罪行?
[A]:不认真祭祀、不重用亲戚为官、听信妇人的话、任用逃犯为官、纵容部下对百姓作威作福。
[Q]:牧野之战中商军为何拿木棒战斗?
[A]:当时商军主力部队还在从东夷回援的路上,和纣王一起作战的可能是平民,他们宁愿拿起木棒战斗,也不肯做周朝的俘虏。
[Q]:商纣王面临着哪些内外部威胁?
[A]:外部要与东夷长期作战,防范崛起的西周;内部有兄长、叔父带来权力斗争,还面临神权威胁。
[Q]:商末的人牲祭祀情况有什么变化?
[A]:商朝前中期及西周盛行人生祭祀,唯有商末纣王父子这两期大幅减少。
[Q]:对于武王伐纣,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A]:传统认为是正义之战,但也有观点认为像是商朝内部势力勾结周武王引发的政变。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