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网络玩坏?真实的他是国士无双的伟大诗人

share
苏轼苏东坡真的这几年已经被网络给玩坏了,导致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吃货,再好点呢,就是一个诗写的贼好的倒霉孩子。但你知道苏轼有多猛吗?说之前,我们先看一段日本动画片王国你做的面如何?说是国事无双的,大家应该知道,发明东坡肉的人正是宋朝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杰出诗人的苏东坡。苏东坡可以称得上是令国人自豪,国士无双的诗人。这个是中华小当家里面的片段,在我们邻国人的眼里,苏轼是当得起国士无双这个称谓的,而在我们这呢,却已经在众人的脑海里沦为了一个吃货诗人。话不多说啊,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的吃货苏轼被任命过的职位,四品中书舍人,三品翰林学士,最高担任过礼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更曾担任过知贡举这个身份。这个知贡举可了不得,是主持京城科举会试的主考官。这个在明清两代都是要挤破头也要抢过来的,因为一旦你主持了某一届的科举,那你就是这届所有考生的恩师。而且这个科举作诗的身份,比之考生的授业恩师啊,更为牢固,更为尊贵。毕竟古代读书你是为了啥?就是为了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你作为主考官点了这名学生,说是人家的再生父母啊,都不为过了。此外,除了上面那几个职位,苏轼还曾经被任命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俗称天管,可惜啊,并没有实际到任。苏轼不但官做的大,他还有一个身份,哲宗初年掌权的守旧派,又分为洛、蜀、朔三。派因为理念不合,时常产生矛盾。洛派的领袖呢,是陈朱理学里面那个陈家兄弟陈浩。而蜀派的领袖就是苏轼,一派魁首,下面小弟无数。对,这就是那个很多人印象中只会写点千古名句,捣鼓点美食的苏东坡了。苏轼的一生是起起伏伏的,而很多人只津津乐道于他的服,却并不知道他的起,更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被贬。是因为智商不高吗?是因为情商不高吗?为什么在日本人眼里,苏轼就当得起国士无双这四个字?苏轼的起点非常高,二十岁的时候参加科举,一篇行赏忠厚论技惊四座,因为卷子的名字啊,当时科考是胡起来的,主考官欧阳修甚至认为这是自己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啊,将这篇文章判为了第二名。事后得知啊,这是苏轼写的。对于小苏同学是既愧疚又欣赏。值得一提的是呢,苏轼这届科举啊,可以是堪称科举历史上最豪华的一届阵容了。由主考欧阳修领衔,考生之中就有苏轼、苏辙、曾巩、曾步,陈朱礼学里面的陈号,还有那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儒张载。据说啊,宋仁宗对于苏轼也非常的欣赏,觉得这是一个宰相之才。然而苏轼之后并不顺利,刚金榜题名不久,母亲成事病故,苏轼苏辙二人回家守孝三年。三年后,苏轼参加治举,可以理解为官员内部选拔,苏轼得了个三等,很多人会说,哎,怎么才得了三等呀?别急啊,这个宋朝治举分为五等,一等二等从来不授予人,那么三等呢,就是最好成绩了,苏哲。当时也参加了是四等智举考试,要求极高,苏轼这个三等在当时被誉为百年第一。而那一年,苏轼只有二十四岁,放现在的话呢,研究生都还没毕业。少年英才,意气风发,在外放历练四年后回京,此时的皇帝呢,是宋英宗,宰相是韩琦,对苏轼也是欣赏有加。然而不幸的是,苏轼他爹苏洵去世了,没办法回家再待三年,等三十岁的时候,苏轼再次进京,英宗也已经作古了。宋神宗登临大宝,王安石坐镇朝堂,苏轼啊,这时候尚书对于王安石的诸多举措争贬实弊,那自然是得罪了一票人了。苏轼自请外放杭州,任了个通派,相当于二把手。之后的十年,历任密州之州,徐州之州,湖州之州,都是地方的父母官,六品。四十三岁,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这个事具体情况网上各种说,苏东坡的号都已经说烂了,这件事苏轼几乎被斩。幸而苏轼名气足够大,一群人求情,最终连对立阵营的老大王安石都看不过去了,说了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是虎。苏轼的小命啊,总算是保住了。但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的六年,苏轼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留下了东坡肉等著名菜肴,还给自己取了个东坡居士的雅称。我们现在网络上说的最多的就是他的这个时期。公元一零八五年,宋神宗病逝,哲宗八岁继位,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王安石一派被打压,四十九岁的苏轼作为曾经王安石的反对者,被委以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平步青云。这时候的苏轼啊,被认为是守旧派的一员干将。然而大家都错了,虽然苏轼并不属于新派,但也不属于守旧派。在他而言,狡猾过阵、互相斗争的两伙人啊,都是不对的。苏轼心中所念的并不是派系之争,而是天下百姓。年轻时候的苏轼,可以为了天下百姓怒怼王安石,你还能说他是年少轻狂而臣服了半辈子?五十岁的苏轼,依然能够面对满朝本可以携手升官发财的守旧派们,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苏轼傻吗?不,他不傻。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万劫不复吗?不,他知道。他不在乎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三品职位吗?不,他在乎。但是他依然这么做了。回头我们看这段历史,新旧两派非黑即白的斗争中,只有他苏东坡才是真正清醒的人,或者说,只有他还是那个不装糊涂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张载说的。但是苏轼,他也做到了,国士无双之名,实至名归。之后的苏轼,不为新旧两派所融,外调杭州,历任扬州、定州知州,所到之处,至今百姓不忘其名。哲宗清政之后,同时不被新旧两派待见的苏轼一路被贬,直至海南儋州,贬无可贬,因为放逐海南在当时来说,仅比畜展要轻上一等。在儋州,我们只知道苏轼吃生蚝,却不知道六十二岁高龄的苏轼在当时的不毛之地办学校、新闻教。让大宋之前一百多年都没有出过什么读书人的海南,在不久之后出了一个姜唐佐,证明海南的第一位举人并最终进士及第,公元一一零零年六十。四岁的苏轼被大赦,次年北归途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的谥号是文中,宋明两代的文中有欧阳修、苏轼、张居正、杨廷和、孙承宗。这个级别的嗜好,绝不是一个吃货诗人能拥有的。之前我看过一个视频,是书法圈的,说现代的书法家在古代充其量就是个抄书匠,纯粹写字,没有著作的,这在古代啊,叫抄书家?我呀,不懂书法,这个观点我也不做评价,但是我觉得同理,我们只知道唐宋八大家是文学家,只知道苏轼是千古第一词人,但是能写出这样大气磅礴,惊天伟地的词句,作者本人又何尝不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伟人呢?日本的一部动画片都把苏东坡称之为国士无双,而我们的网络文化却让一代英豪仅仅留下了一个吃货的名号,是不是有点可悲,有点可叹呢?以后在外吃饭的时候,如果上了某一个和苏轼有关菜肴的时候,大家津津乐道于东坡吃货之名时,别忘记翻出我这个视频,不仅为聊天吹牛,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这位真正的国士无双。
苏轼,这位被后人敬仰的文学大家,其一生波澜壮阔。他在科举中崭露头角,一篇《行赏忠厚论》技惊四座。初入官场便担任重要职位,展现出非凡才华。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因与王安石变法理念不合,多次被贬。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困境中写下诸多千古名篇,如《赤壁赋》等。在地方任职时,他心系百姓,积极为民谋福祉。苏轼的文学成就更是举世瞩目,诗词、散文皆造诣极高。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技巧,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了解苏轼,能让我们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他的家国情怀与文人风骨。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热爱文学,苏轼都值得深入探究。
苏轼,国士无双,官职,科举,守旧派,被贬,文学成就,百姓
[Q]:苏轼担任过哪些重要官职?
[A]:苏轼担任过四品中书舍人、三品翰林学士、礼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还曾担任知贡举,虽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但未实际到任。
[Q]:苏轼在科举中的表现如何?
[A]:苏轼二十岁参加科举,一篇《行赏忠厚论》技惊四座,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判为第二,后得知是苏轼所写,对其既愧疚又欣赏。这届科举阵容豪华,由欧阳修领衔,考生有苏轼、苏辙、曾巩、曾步、陈号、张载等。
[Q]:苏轼为什么会被贬?
[A]:苏轼因对王安石的诸多举措争贬实弊,得罪了一批人,自请外放杭州。后来又因党派斗争,不被新旧两派待见而一路被贬。
[Q]:苏轼被贬黄州后有什么成就?
[A]: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六年里,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还留下了东坡肉等著名菜肴,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雅称。
[Q]:苏轼属于守旧派吗?
[A]:苏轼不属于新派,但也不属于守旧派。他心中所念的并不是派系之争,而是天下百姓。
[Q]:苏轼在儋州做了什么?
[A]:六十二岁高龄的苏轼在儋州办学校、兴文教,让此前一百多年没出过读书人的海南,不久后出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并最终进士及第。
[Q]:苏轼的谥号是什么?
[A]:苏轼的谥号是文中,宋明两代获得此谥号的还有欧阳修、张居正、杨廷和、孙承宗。
[Q]:苏轼在文学上有哪些特点?
[A]:苏轼文学成就极高,诗词、散文皆有很深造诣。他的作品大气磅礴,蕴含深刻哲理,展现出高超的文学技巧与独特的人生感悟。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