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镇国青铜器利簋:商周界碑与武王伐纣的历史见证
假如说只选一件青铜器作为镇国之宝,大家会选哪件?前些年啊,有杂志搞过一次,利簋力压众多青铜重器入选。当然,我们可以把这当做一家之言,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这件青铜器的重要之处。我们看它,你要说它铸造精美,难度比它好的多了去了,那它凭什么那么重要?利簋,它又叫武王征商簋,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底部刻有四行三十三字铭文,清楚地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还有时间,号称商周的界碑。正说历史,这期是特级,就是讲某些朝代,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单独说一下的时候,就会出一个特级。这四行三十三字铭文,我给大家读一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什么意思呢?就是武王伐纣,向商进行最后的进攻,一夜之间,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攻陷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这个地方论功行赏,赐给了右史利许多青铜等金属,就把这些金属做成了一个青铜器,纪念他的祖先檀公。这就是利簋。你看,这段铭文三十三个字,虽然不多,但是却记载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牧野之战。而且,人家还把时间告诉你了,就是公元前1046年的1月20日。更厉害的是什么?就是之前我国各朝代其实都已经根据文献记载,把武王伐纣的时间推出来过,虽然也有误差,但误差不大,大点的有几十年,有的甚至差一年,有的甚至就能推到公元前1046年。你比如说《国语》就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鼋,这不就是天象吗?记录星星的位置。你再比如说《尸子》《荀子》《淮南子》,都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根据他们这些记载推导出的是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你看,这些已经非常准了,但是在利簋没出土之前,人家就说,这都是你们文献记载,没失误吗?好,那利簋出土了,我们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把西周初年的样本进行了测年,那我们就能先框一个西周初年的大概年代,前1050年到前1020年。天文学家再根据铭文中所记载的甲子日,岁星就是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考《国语》记录的天象记录,根据天体运行,就能推导出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1月20日,那在这一天的凌晨,武王左手拿着黄钺,右手拿着旗帜,与来到的各诸侯一起誓师,这就是牧野誓师,誓师完毕,列阵于牧野之后,一举攻陷朝歌。历史的记载,一手史料。结尾再说一点,我们国家对于历史的记载在整个世界是最严谨跟真实的,没有之一。如果以我们国家的标准定义世界的话,其他国家的历史跟神话故事也就差不多了。我们看去年的新闻,殷墟考古跟甲骨文的这个成果发布会,把我国的信史上限提高了一千年。信史就是说确切有文献记载、年表和历史事件能够清晰对应起来的历史,即可信的历史。那与之对应的就是神话时代,比如我们的神农、伏羲他们那个时代。随着甲骨文的深入研究,我们在甲骨文上清晰地找到了商代十七世三十王的记载。而且我们通过对甲骨文日食、月食的记载,能够清楚地推算出这个事件发生的年月日。比如说,一块甲骨文上就记载,癸酉贞日夕又食,佳若,根据这个记载就推出了公元前1227年5月31日发生的一次日食。那如果这种记载多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整个商代的年代框架给建立起来?而甲骨文呢,恰恰就是卜辞这种关于天象的记载很多。再说一次,我们国家的历史可信度是很高的啊!下期呢,我们正式进入西周。结尾还是说,大家记得加合集。
《探索历史密码:利簋与甲骨文揭示的古代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珍贵的文物承载着重大的秘密,利簋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是商周交替的历史见证。
利簋底部的铭文,短短三十三字,却清晰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关键历史事件及具体时间,堪称商周的界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
通过对利簋铭文的解读,结合其他文献记载,我们能更准确地还原武王伐纣的场景。同时,夏商周断代工程借助利簋等文物,对西周初年年代进行测年,进一步框定了历史范围。
而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历史研究添砖加瓦。从甲骨文对日食、月食的记载中,我们能推算出具体日期,有助于建立商代年代框架。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深入研究利簋和甲骨文,能让我们穿越时空,触摸古代文明的脉搏,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无论是探索武王伐纣的真相,还是了解商代的历史脉络,这两件文物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揭开这些神秘文物背后的故事吧!
利簋,武王伐纣,铭文,历史事件,年代测定,天象记录,信史,甲骨文,夏商周断代工程,历史研究
[Q]:利簋为什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A]:因为它底部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所以又叫武王征商簋。
[Q]:利簋铭文记载的武王伐纣时间是什么?
[A]: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Q]:利簋在历史研究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A]:它清楚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及时间,号称商周的界碑,为历史研究提供关键证据。
[Q]: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利簋做了什么?
[A]:对西周初年样本测年,框定了前1050年到前1020年的大概年代范围。
[Q]:除了利簋,还有哪些文献记载了武王伐纣时间?
[A]:《国语》《尸子》《荀子》《淮南子》等。
[Q]:甲骨文对历史研究有什么帮助?
[A]:能找到商代十七世三十王记载,通过日食、月食记载推算事件年月日,助建商代年代框架。
[Q]:我国历史记载的可信度如何?
[A]:在世界上是最严谨跟真实的,没有之一。
[Q]:信史的定义是什么?
[A]:确切有文献记载、年表和历史事件能够清晰对应起来的历史,即可信的历史。
《探索历史密码:利簋与甲骨文揭示的古代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珍贵的文物承载着重大的秘密,利簋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是商周交替的历史见证。
利簋底部的铭文,短短三十三字,却清晰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关键历史事件及具体时间,堪称商周的界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
通过对利簋铭文的解读,结合其他文献记载,我们能更准确地还原武王伐纣的场景。同时,夏商周断代工程借助利簋等文物,对西周初年年代进行测年,进一步框定了历史范围。
而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历史研究添砖加瓦。从甲骨文对日食、月食的记载中,我们能推算出具体日期,有助于建立商代年代框架。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深入研究利簋和甲骨文,能让我们穿越时空,触摸古代文明的脉搏,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无论是探索武王伐纣的真相,还是了解商代的历史脉络,这两件文物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揭开这些神秘文物背后的故事吧!
利簋,武王伐纣,铭文,历史事件,年代测定,天象记录,信史,甲骨文,夏商周断代工程,历史研究
[Q]:利簋为什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A]:因为它底部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所以又叫武王征商簋。
[Q]:利簋铭文记载的武王伐纣时间是什么?
[A]: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Q]:利簋在历史研究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A]:它清楚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及时间,号称商周的界碑,为历史研究提供关键证据。
[Q]: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利簋做了什么?
[A]:对西周初年样本测年,框定了前1050年到前1020年的大概年代范围。
[Q]:除了利簋,还有哪些文献记载了武王伐纣时间?
[A]:《国语》《尸子》《荀子》《淮南子》等。
[Q]:甲骨文对历史研究有什么帮助?
[A]:能找到商代十七世三十王记载,通过日食、月食记载推算事件年月日,助建商代年代框架。
[Q]:我国历史记载的可信度如何?
[A]:在世界上是最严谨跟真实的,没有之一。
[Q]:信史的定义是什么?
[A]:确切有文献记载、年表和历史事件能够清晰对应起来的历史,即可信的历史。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