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曹丕篡汉不杀汉献帝背后的原因

share
有一个疑问,曹丕篡汉为何不杀汉献帝?其实你知道曹丕若杀献帝,对谁最有利吗?曹丕要是直接杀了汉献帝,那么他就坐实了自己是弑君逆贼的口实。刘备就可以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去号令所有还心系大汉的臣民去讨伐曹丕。这个刘备在道义上就赢得了一杆大旗,相反曹丕在道义上就输了一截。朝堂之事啊,他并不是说谁的拳头大就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曹丕为了称帝,他之前是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的,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汉献帝一纸退位诏书,曹丕一接他就上去了。自汉武帝之后,天下人就开始相信一件事儿,就是董仲舒所说的天人感应。如果天降祥瑞,那就预示着君王是顺应了天命,如果有灾祸,那就表示是逆天而行。所以曹丕就利用祥瑞在自己称帝的舆论上造了很多事。据三国志记载啊,曹丕在称帝的那一年,饶安县发现了白雉,也就是一种白色的野鸡。白雉在古代是表示天降祥瑞之意,也表示了当时帝王有明德之举,它是祥瑞之鸟。后来又过了几个月呢,地方上也有传言说有凤凰聚集。这个时候啊离曹丕称帝也仅仅有两三个月之遥了。反正是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全国各地啊是各种的报祥瑞,预示着刘姓应该禅让于曹家。这么一番铺垫之下,汉献帝才写下了禅让诏书。曹丕又假惺惺的三次拒绝,最后才勉强答应。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曹丕能够顺利的去接过皇位。那种情况下,你别说去弑君篡位,哪怕是曹丕他什么都不做,不去造势,他皇帝的合法性都可能会受到质疑。弑君的事儿啊,王莽、董卓这俩人都干过,结果这俩人什么下场呢?董卓这个人干事都非常糙,他看汉少帝刘辩不顺眼,他逼着何太后写下了这个废立的诏书,拧着百官的意愿,强行拥立了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理由给的还特别糙,什么准备工作也没做,也没有像曹丕那样去造势,就是说你汉少帝啊,没有人君之相,不像刘协这般聪慧,董卓废立的结果是什么呢?各路诸侯联合讨董卓,董卓本来已经掌控了大汉的朝堂,这一下子就完全失控了。结果董卓的骚操作呀在废立之后还在继续。他为了防止这个汉少帝刘辩跟各路诸侯勾结啊,就让李儒带着毒酒去毒死了刘辩。这一下子事态整的就更加恶劣了,天下讨伐董卓的声音就更大了。王允吕布啊最后联手把董卓给搞死了。这个事儿据曹丕称帝啊,不过就30年的时间,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曹丕干嘛要步董卓的后尘呢?曹丕如果杀了刘协,那就等于把刘备打造成了第二个刘秀。咱仔细想一想啊,这个王莽先是让这个汉平帝禅让于他,又找机会用毒酒毒死了汉平帝。最后呢这个汉室宗亲刘秀冒了出来,取代了王莽的新朝,再造了大汉。那你想想,曹丕如果杀了汉献帝,曹丕刘备的剧本是不是跟王莽、刘秀是一样的呢?曹丕如果这么干,他就等于主动给刘备再送政治资源,很多心存汉室的人都有可能聚集在刘备这杆大旗之下,人家就可以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对你发起攻势,你曹丕扭头就变成了董卓,变成了王莽。禅让在古代啊是最好的一种非血缘非亲属的传承方式。上古时期什么人才行禅让啊,尧舜禹啊这些都是千古的贤君,他们才实行禅让之举。禅让这种礼法性的手段,是非常符合儒家所倡导的以礼治天下的理念的。所以曹丕他没有任何理由在汉献帝同意禅让的情况下再对他下杀手。这一刹之前造的舆论也好,三让几让也罢,就全都被戳破了。弑君在古代啊那是最重的罪,也是道德最败坏的事儿。所以曹丕他这么精明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干。
### 深入解读曹丕篡汉为何不杀汉献帝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丕篡汉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事件。而曹丕为何不杀汉献帝,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

首先,从道义层面来看,如果曹丕杀了汉献帝,那他就坐实了弑君逆贼的罪名。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就会以此为契机,号令那些心系大汉的臣民讨伐曹丕。这样一来,刘备在道义上就赢得了制高点,而曹丕则会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其次,曹丕为称帝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自汉武帝后,天人感应之说盛行,天降祥瑞被视为君王顺应天命的象征。曹丕利用祥瑞大造舆论,比如称帝那年饶安县发现白雉,各地也纷纷上报祥瑞,预示刘姓应禅让于曹家。在一番铺垫后,汉献帝写下禅让诏书,曹丕还假意三次拒绝,才最终接受。这一系列操作使得他顺利接过皇位。倘若此时杀了汉献帝,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他皇帝的合法性也会受到严重质疑。

再者,看看历史上的前车之鉴。董卓行事粗糙,强行废立汉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且毫无准备和造势,结果引发各路诸侯联合讨伐,朝堂失控。后来董卓为防刘辩与诸侯勾结,竟让人毒死刘辩,导致天下讨伐声更大,最终自己也被王允吕布联手除掉。距曹丕称帝不过30年,曹丕自然不想重蹈覆辙。

最后,从长远利益考虑,如果曹丕杀了汉献帝,就等于把刘备打造成了第二个刘秀。王莽毒死汉平帝后,刘秀崛起取代新朝再造大汉。曹丕若杀献帝,刘备可能会得到很多心存汉室之人的支持,站在道义高点发起攻势,曹丕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禅让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符合儒家以礼治天下的理念。曹丕在汉献帝同意禅让的情况下杀他,之前的舆论和三让之举都会被戳破,而弑君在古代是重罪。所以,精明的曹丕不会轻易杀汉献帝。
曹丕篡汉, 不杀汉献帝, 刘备, 祥瑞, 禅让, 舆论, 董卓, 王莽, 刘秀, 道义
[Q]:曹丕杀了汉献帝会有什么后果?
[A]:他会坐实弑君逆贼的口实,刘备可借此以汉室宗亲身份讨伐他,他在道义上会输,且皇帝合法性也可能受质疑。
[Q]:曹丕为称帝做了哪些准备?
[A]:利用祥瑞造舆论,如称帝那年饶安县发现白雉,各地报祥瑞,汉献帝写下禅让诏书后他还假意拒绝。
[Q]:董卓废立皇帝的结果如何?
[A]:引发各路诸侯联合讨伐,朝堂失控,他后续的骚操作导致天下讨伐声更大,最终被王允吕布联手搞死。
[Q]: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A]:杀了会让刘备有机会以汉室宗亲身份讨伐,自己道义上输,还会破坏之前称帝的舆论准备,且会重蹈董卓覆辙。
[Q]:禅让在古代有什么意义?
[A]:是最好的非血缘非亲属传承方式,符合儒家以礼治天下的理念。
[Q]:曹丕利用祥瑞造舆论对他称帝有什么帮助?
[A]:预示他顺应天命,为称帝营造有利舆论氛围,铺垫禅让,使他顺利接过皇位。
[Q]:刘备在曹丕杀汉献帝后可能会有什么行动?
[A]:以汉室宗亲身份号令心系大汉的臣民讨伐曹丕,站在道义制高点发起攻势。
[Q]: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曹丕篡汉的事件?
[A]:王莽篡汉,他先让汉平帝禅让,后毒死汉平帝,刘秀后来取代王莽新朝再造大汉。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