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那些中兴之主,看看谁的含金量最高?

share
中兴之主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那真的是相当高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中兴之主和亡国之君在很多时候啊二者之间就隔了一层薄薄的纸,退则万丈深渊,进则步步生莲。比如宋徽宗40岁前曾西域平方那收烟云,把北宋的版图扩张到了最大范围,妥妥的中兴之姿。要立马哎,他就嘎嘣没了。那宋宣宗的庙号应该是逃不掉了,但却因为啊后面的一个靖康之变,直接沦为亡国被俘的反面典型。我们平时啊对于一个朝代的前两任开创之主,往往会给予很高的评价,毕竟创业不容易。甚至像朱元璋、刘邦这样白手起家的,更加值得大家去尊敬与推崇。从而网络上也就出现了很多啊比如朱元璋穿越到明末,李世民穿越到明末,能不能逆天改命之类的假象。特别是老朱,大家总觉得他开局一个晚都能一统天下,给他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那还不得把李自成,把大清给收拾得服服帖帖呀。但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容易白手起家。的确啊一无所有不假,但一无所有的同时,创业者啊面前也不会出现诸如大臣勾心斗角、贪污腐化、财政赤字、流民之乱、地方拥兵自重之类的糟心事儿。这就好比一个人单身啊,穷也就穷点了,每一点点进步都是对于自己人生的优化。但如果啊是什么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的婆媳翁婿关系紧张之类的凑到一块儿,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这么来的。从而在一个王朝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中兴之主的含金量,他就是在于他需要在背负了众多debug的情况下,把最终成绩从一个负数搞到正数的高分。虽然他有很多帮手啊,虽然他也的确掌握了部分帝王的名分与权威,但依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可以被称为中兴之主呢?而在他们中兴自家天下的过程中,又是谁的难度最大,谁的成果最丰硕?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排序。那先来看一下大名单,我在国作超过200年的王朝中挑选了各自的代表,分别是西周的宣王中兴、西汉的昭宣中兴、东汉的光武中兴、唐代的元和中兴、宋代的建炎中兴、大明的弘治中兴,以及清末那个谜一样的同光中兴。这里首先单列出西周的宣王中兴,因为啊它不属于封建王朝。他的背景是宣王的父亲周厉王,他暴虐成性,倒行逆施。所以这这个时候厉王就能听得出来不是什么好货。最后面对反抗啊逃出了都城,客死他乡。那作为儿子的周宣王继位,后面对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开始任用贤能,恢复经济,安抚各地势力,才让西周重回正轨,没有让东周提前到来。因为啊他是西周啊,太久太久了,资料很少,所以我们能知道的也就这么点东西。但其历史意义就在于人家是起头的,包括他宣王里的这个宣字,也成为了之后中兴之主的一个标配符号。那作为标杆啊,周宣王这个老祖宗的地位可以说谁也撼动不了。所以啊也就不让他跟小辈们去论个长短了。那接下来就开始排了,一共六个,最后一名清末的同光中兴象征啊同治、光绪。这两个根本就是生活在慈禧控制之下的傀儡。你说到底是他俩中兴了还是慈禧中兴了?闹呢?虽然这个阶段清朝的财政工业发展,包括收复西北方面是有所成就的,但在那个全世界都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大清的步伐依然是慢了,你说兴不兴,不能光看你自己的横向比较吧,所谓的同光中兴,虽然从各项指标来看是热热闹闹,但依然没有让大清摆脱被列强肆意凌辱的状态。所以啊,我把它作为垫底,不知道各位觉得是否合适呢?那倒数第二也就第五名,唐代的元和中兴有兄弟这时候一定会觉得啊我这个排名第二。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唐玄宗继位的时候,也就安史之乱之后的百来年。那阵子的大唐在各路藩镇拥兵自重的大环境下,基本已经和东周时候的周天子没啥太大区别了。而元和中兴则是在形式上削除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啊很厉害,让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重新回到了朝廷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看着是不错,但问题在于片中并没有从制度框架上稳定住这样的局面,从而在他在位的最后几年,藩镇又开始作妖了,并在其驾崩后重回了过去的状态。昙花一现是元和中兴与其他同行们非常大的一个劣势,所以也只能将他排在第五名了,那倒数第三也就第四名。宋朝的建炎中兴主人公赵构啊,是不是有人要骂了?完颜构什么玩意儿,就他也配,你别说啊,虽然赵构在细节上有问题,包括他冤杀岳元帅的这事儿,但作为封建历史上三次南迁,也就是东晋、南宋、南明中最成功的案例,面对金军的南侵,西夏的趁火打劫以及各地的起义,赵构能够稳定住局面啊,还让南宋苟延残喘上百年。其内政手腕,你要说他是个废物,那南明老朱家的帮人那可就都不能算人了。赵构的问题就是性格上过于懦弱。如果能刚一点,真的让岳元帅实现直捣黄龙的壮举,那历史地位可就不知道要上多少个台阶了。好,一共六个,讲完后三名,接下来就前三名了。第三名大明的弘治中兴,也就弘治中兴。之所以在很多称呼的时候,将成化、弘治这两代人精简为了孝宗一个时代,也是因为在大清爱新觉罗家。看着这个曾经把自己祖宗欺负得不要不要的朱见深,实在太不顺眼了,所以就刻意淡化了他的功绩。这次中兴的开始,是成化登基时,面临他爹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南宫夺门、赈灾不利及其百万缗变后留下的烂摊子,再加上成化朝的自然灾害频繁,其实摆在朱见深面前的困难是真不少。而成化在他在位的二十多年后去世时,给大家交出的答案则是击败蒙古、收回河套,建州犁庭、恢复经济。大明的财政收入和官方在册人口也在成化朝达到了有明一代的顶峰。可以说啊这是一个完美将负分拉到正数高分的经典案例。而在他之后的孝宗、正德、嘉靖虽然没有非常争气,将这股向上的势头继续保持,但相较于刚才说到的元和中兴,弘治中兴的后续啊并没有那么拉垮。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将差点南迁破国的大明拉回到了一个正常发展的轨迹中。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接着第二名西汉的昭宣中兴,汉昭帝、汉宣帝,当然还有霍光的功劳,他们同样也是面临巨大挑战的前任。汉武帝虽然很强,一代雄主,但对于匈奴连年的征战,也让文景之治留下来的家底几乎被损耗殆尽。以及武帝对于各种朝廷制度统治思想的变革也留下了诸多隐患。再加上繁重的兵役徭役,更使得刘彻在位后期,西汉的人口锐减,百姓怨声载道。如果我们说汉武帝啊和秦始皇都算历史上的雄主级别帝王,那刘彻驾崩时候的局面也和嬴政临终前差不了多少了。谁也保不齐啥时候再来一个大泽乡2.0版本,再来一个西汉的陈胜吴广。幸好汉昭帝、汉宣帝不是胡亥,霍光也不是赵高,愣是将大汉从危如累卵的情况下给拉了回来。特别是宣帝刘询,曾用名刘病已,因为其少年时期经常游历民间,使得他对于底层的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从而整治吏治,发展经济,轻徭薄赋,恢复人口,降服匈奴,平定羌乱,经营西域,将王道与霸道结合。甚至司马迁的史记虽然是武帝时候写的,但真正得到官方认可并颁布还是在汉宣帝时期,可以说你能想到的一个中兴之主,该做的在宣帝这都给你做到了,如果说周宣王是中兴这个行为称谓的开创者的,汉宣帝可是明明白白告诉了后人,作为一名中兴者啊,其工作内容到底应该包括哪些?不过即便如此,刘询依然只能屈居第二,因为第一名汉光武帝刘秀的光武中兴实在太猛了,猛到逆天,毕竟相对于其他人上手的时候。这摊子再怎么烂,怎么说家还在像赵构半壁江山,那也是江山。但刘秀面对的局面是什么呀?西汉彻底完犊子了,改朝换代了,王莽都登基不知道多少年了,刘秀却能愣是一路跟随大部队共同推翻新朝,再从那么多或是刘姓或是豪强的各路诸侯中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名为中兴,实则开创。再加上刘秀作为汉室宗亲,开局的时候也就是个平民,最多家里有点钱,讲真啊,比朱元璋刘邦好不到哪里去。并在最终成就霸业后,依然选用了大汉的年号,将国祚又延续了近200年。你要说这成绩要不把刘秀的这个光武中兴排第一,那我是真想不出还有谁配得上这个位置了吧?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兴之主宛如璀璨星辰。他们临危受命,于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力挽狂澜。如汉光武帝刘秀,白手起家,从平民崛起,推翻新朝,一统天下,延续大汉国祚近200年,其光武中兴堪称传奇。而西汉的昭宣中兴,汉昭帝、汉宣帝携手霍光,整治吏治、发展经济、降服匈奴,将大汉从崩溃边缘拉回正轨。大明的弘治中兴,成化、弘治两代皇帝面对诸多难题,击败蒙古、收回河套、恢复经济,让大明重回正常轨迹。这些中兴之主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奋勇前行,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与铭记。
中兴之主,含金量,历史帝王,排名,创业,王朝危机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