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徐州刺史部的地理范围、人口数据及历史事件
徐州刺史部是东汉唯一叫徐州的刺史部,大致涵盖皖苏鲁部分地区。西接御境,东临大海,地势平坦,利于北方骑兵驰骋。吕蒙和孙权曾分析,即便打下徐州,七八万人也未必能守住。在某些导演眼中,徐州城堪称中原第一雄关,攻克徐州后,进可攻,退可守,鼎立中原指日可待。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至汉顺帝永和五年,徐州有五个郡级行政单位,62个县级行政单位。广陵郡有11县83907户,410190人,平均每户4.89人,平均每县37290人。彭城国有8县86170户,493027人,平均每户5.72人,平均每县61628.38人。下邳国有17县136389户,611083人,平均每户4.48人,平均每县35946.06人。东海郡有13县148784户,706416人,平均每户4.75人,平均每县54339.69人。由此可见,徐州的户均人口基本维持在每户五人左右。接下来,按《郡国志》记载,徐州最北部的琅琊国有13县20804户,570967人。如此算来,琅琊国平均每户有27.45人,远超徐州其他郡国。鉴于徐州其他郡国户数约10万左右,人口数40万以上,我们有理由认为,目前所见的郡国治理对琅琊国户数的记载可能有误,或许遗漏了一个十字。若果真如此,那么琅琊国应有120804户,如此一来,琅琊国平均每县有43920.54人,平均每户有4.73人,此数据更为合理。将各郡国数据相加,可知徐州刺史部共有576054户,2791683人平均每户4.85人,平均每县45027.15人。东汉末年,徐州出现大量黄巾军,但在徐州刺史陶谦治理下,徐州黄巾军并未掀起太大风浪。董卓、李厥等人祸乱关中时,大批关中百姓逃往徐州避难。本以为徐州会是乱世中的避难所,然而很快陶谦和隔壁兖州的曹操开战,徐州上演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剧。
《探索东汉徐州刺史部:地理、人口与历史全解析》
徐州刺史部,这片在东汉时期独具重要地位的区域,其地理范围涵盖了今天安徽的一小部分、江苏的中北部以及山东南部。西接御境,东临大海,地势平坦开阔,为北方骑兵提供了绝佳的驰骋之地。
在人口数据方面,东汉时期的徐州刺史部有着丰富的信息。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至汉顺帝永和五年,这里共有五个郡级行政单位,62个县级行政单位。各郡国的户数、人口数以及平均每户、每县的人数都有详细记录。例如,广陵郡有11县83907户,410190人,平均每户4.89人,平均每县37290人。彭城国有8县86170户,493027人,平均每户5.72人,平均每县6l628.38人。下邳国有17县136389户,611083人,平均每户4.48人,平均每县35946.06人。东海郡有13县148784户,706416人,平均每户4.75人,平均每县54339.69人。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徐州刺史部的人口分布情况。
而在历史事件方面,徐州刺史部更是经历了诸多波澜。东汉末年黄巾军大量涌现,尽管在徐州刺史陶谦的治理下,黄巾军未掀起太大风浪,但随后董卓、李厥等人祸乱关中,大批关中百姓逃往徐州避难。然而,徐州并未成为真正的避难天堂,陶谦和曹操的战争使得徐州生灵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剧在此上演。
深入了解徐州刺史部的地理、人口与历史,不仅能让我们对东汉时期的这片区域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能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丰富的素材。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研究者来说,这片土地都蕴含着无尽的探索价值。
徐州刺史部,东汉,地理范围,人口数据,历史事件
[Q]:东汉徐州刺史部大致包括哪些地区?
[A]:大致包括今天安徽的一小部分,江苏的中北部和山东南部。
[Q]:徐州刺史部的地理形势有什么特点?
[A]:西接御境,东临大海,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是北方骑兵驰骋之地。
[Q]:东汉永和五年徐州有多少个郡级和县级行政单位?
[A]:有五个郡级行政单位,62个县级行政单位。
[Q]:广陵郡的户数、人口数及平均每户、每县人数是多少?
[A]:广陵郡有11县83907户,410190人,平均每户4.89人,平均每县37290人。
[Q]:彭城国的相关人口数据是怎样的?
[A]:彭城国有8县86170户,493027人,平均每户5.72人,平均每县61628.38人。
[Q]:下邳国的人口数据情况如何?
[A]:下邳国有17县136389户,611083人,平均每户4.48人,平均每县35946.06人。
[Q]:东海郡的人口数据是多少?
[A]:东海郡有13县148784户,706416人,平均每户4.75人,平均每县54339.69人。
[Q]:琅琊国的户数记载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A]:目前看到的郡国治理对琅琊国户数的记载可能存在抄写错误,有可能漏掉一个十字。
《探索东汉徐州刺史部:地理、人口与历史全解析》
徐州刺史部,这片在东汉时期独具重要地位的区域,其地理范围涵盖了今天安徽的一小部分、江苏的中北部以及山东南部。西接御境,东临大海,地势平坦开阔,为北方骑兵提供了绝佳的驰骋之地。
在人口数据方面,东汉时期的徐州刺史部有着丰富的信息。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至汉顺帝永和五年,这里共有五个郡级行政单位,62个县级行政单位。各郡国的户数、人口数以及平均每户、每县的人数都有详细记录。例如,广陵郡有11县83907户,410190人,平均每户4.89人,平均每县37290人。彭城国有8县86170户,493027人,平均每户5.72人,平均每县6l628.38人。下邳国有17县136389户,611083人,平均每户4.48人,平均每县35946.06人。东海郡有13县148784户,706416人,平均每户4.75人,平均每县54339.69人。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徐州刺史部的人口分布情况。
而在历史事件方面,徐州刺史部更是经历了诸多波澜。东汉末年黄巾军大量涌现,尽管在徐州刺史陶谦的治理下,黄巾军未掀起太大风浪,但随后董卓、李厥等人祸乱关中,大批关中百姓逃往徐州避难。然而,徐州并未成为真正的避难天堂,陶谦和曹操的战争使得徐州生灵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剧在此上演。
深入了解徐州刺史部的地理、人口与历史,不仅能让我们对东汉时期的这片区域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能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丰富的素材。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研究者来说,这片土地都蕴含着无尽的探索价值。
徐州刺史部,东汉,地理范围,人口数据,历史事件
[Q]:东汉徐州刺史部大致包括哪些地区?
[A]:大致包括今天安徽的一小部分,江苏的中北部和山东南部。
[Q]:徐州刺史部的地理形势有什么特点?
[A]:西接御境,东临大海,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是北方骑兵驰骋之地。
[Q]:东汉永和五年徐州有多少个郡级和县级行政单位?
[A]:有五个郡级行政单位,62个县级行政单位。
[Q]:广陵郡的户数、人口数及平均每户、每县人数是多少?
[A]:广陵郡有11县83907户,410190人,平均每户4.89人,平均每县37290人。
[Q]:彭城国的相关人口数据是怎样的?
[A]:彭城国有8县86170户,493027人,平均每户5.72人,平均每县61628.38人。
[Q]:下邳国的人口数据情况如何?
[A]:下邳国有17县136389户,611083人,平均每户4.48人,平均每县35946.06人。
[Q]:东海郡的人口数据是多少?
[A]:东海郡有13县148784户,706416人,平均每户4.75人,平均每县54339.69人。
[Q]:琅琊国的户数记载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A]:目前看到的郡国治理对琅琊国户数的记载可能存在抄写错误,有可能漏掉一个十字。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