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黄巢:同为商人后代,为何科举之路不同

share
昨天有粉丝问我,李白跟黄巢都是商人的后代,为何李白不能参加科举,黄巢却可以?当一个工厂濒临破产,工人半年没领到工资,工厂还能严丝合缝吗?工人要吃饭,在没满足温饱时,一切准则在食物面前都是扯淡。饿着肚子的工人掉个包、开个后门,是人性最直接真实的体现。晚唐时期的改变也是如此,王朝走向衰败,曾经坚持的法令规律在残酷现实前会松动甚至坍塌。李白生活在盛唐,商人后代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是天方夜谭。旧唐书明确写着工商杂类不得予以事物,即手工业从业者、商人及杂业之人不能与世人为伍,商人及其后代一辈子无法成为士阶层。李白父亲李克很可能是大商人,因出身不光彩,李白很少提及身世且没参加科举。李白不参加科举,一方面是唐朝法令规定商人不得参加,另一方面,即便他隐瞒身世参加科举,也无仕途可言。作为出身低微、无贵人相助的底层,在唐朝朝廷混得风生水起比登天还难。唐朝进士出身的高官不像宋朝那么普遍,唐朝很看重文音。有人问李白不说家世参加科举不行吗?真不行。在唐朝,地方参加科举要向官府提供普碟,大考时朝堂还要求考生提供周府开具的解状和加状,家状记录考生个人履历、家里三代身份等,如有虚假惩罚严重且易查验。所以盛唐时李白既无参加科举的条件,也无动力。李白去各地结交达官显贵,以才华正名声没错,还得到了唐玄宗赏识。但李白性格执拗、率性而为,骨子里不适合在朝为官。多年后,黄巢同样是商人之子,为何能参加科举?首先,晚唐朝堂和天下局面彻底改变,商人及后代不能参加科举的规定没那么严格了。新唐书记载,晚唐宰相避嫌的父亲因家贫做过生意,却在唐文宗时期高中进士,还做到宰相高位。所以中晚唐时期,商人不能参加科举的规定松动很多。安史之乱后,唐朝变成藩镇割据局面,被武则天打击过的关陇贵族对上升通道的控制进一步下降。皇帝要对抗的人多、要做的事多,能帮皇帝摆脱局面的人都是人才,连宦官都能名正言顺掌军,商人之子为何不能为官呢?
《古代科举攻略:了解唐朝科举那些事儿》

在古代,科举是无数文人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唐朝的科举制度,特别是那些和李白、黄巢相关的有趣故事。

唐朝科举有着严格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加。李白身为商人后代,即便才华横溢,也被这道门槛拦住。他父亲可能是大商人,这出身让他参加科举难上加难。就算他隐瞒身世参加,也很难有仕途发展。因为唐朝科举对考生身份审核极为严格,要提供普碟、解状、加状等,家状稍有虚假就会受严惩。

再看黄巢,同样是商人之子,在晚唐却能参加科举。晚唐时朝堂局面改变,商人及后代不能参加科举的规定没那么严了。像宰相避嫌的父亲曾因家贫经商,后来却能高中进士并位至宰相。安史之乱后,唐朝局势混乱,关陇贵族对上升通道控制下降,皇帝用人需求大,商人之子也有了为官机会。

对于想参加古代科举的人来说,一定要提前了解这些规则变化。如果身处类似李白的情况,在盛唐就别把科举当成唯一出路,可以像李白一样凭借才华去结交达官显贵,闯出自己的名声。要是在晚唐,像黄巢那样的商人后代,或许可以试试科举这条路,但也要清楚局势变化带来的机会和风险。总之,了解这些历史故事,能让我们对古代科举制度有更清晰的认识,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也能多一些思考和借鉴。
李白,黄巢,商人后代,科举,唐朝,法令,身世,仕途,文音,家状
[Q]:李白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A]:一方面唐朝法令明确商人不得参加科举;另一方面,即便他隐瞒身世参加,因出身低微无贵人相助,在唐朝朝廷也难有仕途发展。
[Q]:唐朝科举对考生身份审核有哪些要求?
[A]:在地方参加科举要向官府提供普碟,大考时朝堂要求考生提供周府开具的解状和加状,家状详细记录考生个人履历、家里三代身份等,如有虚假惩罚严重且易查验。
[Q]:黄巢作为商人之子为何能参加科举考试?
[A]:晚唐时期朝堂和天下局面改变,商人及后代不能参加科举的规定没那么严格,且安史之乱后关陇贵族对上升通道控制下降,皇帝用人需求大。
[Q]:盛唐时期商人后代参加科举有机会吗?
[A]:机会渺茫,唐朝法令严格限制商人及后代参加科举,且审核严格,很难隐瞒身世通过审核。
[Q]:唐朝科举对文音重视吗?
[A]:唐朝很看重文音。
[Q]:李白不参加科举还有其他出路吗?
[A]:有,他去各地结交达官显贵,以才华正名声,也成功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Q]:家状虚假会有什么后果?
[A]:惩罚非常严重,且很好查验,让地方官府到家乡一打听,所有情况就全知道了。
[Q]:晚唐时期商人不能参加科举的规定有什么变化?
[A]:规定松动很多,新唐书记载晚唐时期有宰相的父亲因家贫做过生意,却能高中进士并做到宰相高位。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