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琅琊榜》《雍正王朝》等剧看真实权谋的特点与真相

share
常听人说“权谋是男人最顶级的浪漫”,在我看来,或许改成“权谋剧才是男人最顶级的浪漫”更为贴切。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涉足权谋斗争的人少之又少,而权谋剧却为众多男性观众打开了一扇窥探权谋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沉浸其中,感受那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精彩。

就像不少爱看宫斗剧的观众,认为后宫就是女人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舞台。可真实的后宫,远非如此简单,它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如同人们对真正权谋的想象,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智谋较量,与现实中的权谋有着巨大差距。现实权谋错综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残酷性,绝不是几句机智的对白和简单的策略就能概括的。

在众多古装权谋剧中,《琅琊榜》《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 1566》堪称经典。先说说《琅琊榜》,这部剧的拍摄手法、画面质感等方面都可圈可点,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出色,吸引了众多观众。然而,从权谋的专业性角度审视,它本质上有些类似古偶剧。

比如,剧中老皇帝的权力分配就很不合理。朝堂之上,誉王和太子党争激烈,老皇帝却任由他们发展,没有有效的制衡手段。这在真实的权谋世界里几乎是不可能的,皇帝作为最高权力者,对权力的掌控必定极为精细,不会轻易让局势失控。

再看主角梅长苏,一路开挂的爽文套路明显。他凭借麒麟才子的名声,刚入金陵城就迅速搅动风云,各方势力对他趋之若鹜。他总能轻松化解各种危机,身边围绕着一群能力超强且对他死心塌地的人,这样的设定过于理想化。像在帮助靖王上位的过程中,诸多难题都被他轻易解决,缺乏现实权谋中那种步步惊心、反复权衡的艰难过程。

相比之下,《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 1566》则更具深度和真实感,这两部剧也因此被视为权谋剧的行业标杆,它们所展现的权谋真谛,值得细细品味 。

《雍正王朝》与《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能成为权谋剧的行业标杆,是因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权谋斗争中的真实状况和构成要素。在这些剧集中,“能忍”是权谋者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以《雍正王朝》中的四阿哥胤禛和《大明王朝1566》中的徐阶为例,他们都是在多数时候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隐藏实力、培养势力、等待时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过程充满了艰难与不确定性,正如历史上的勾践卧薪尝胆,他们必须忍受屈辱和痛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

在《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在康熙晚年的皇位争夺中,表面上看似与世无争,实则暗中布局,耐心等待。他的忍耐和智慧最终使他成功继位,成为雍正皇帝。而在《大明王朝1566》中,徐阶在严嵩的权势下,表面上顺从,实则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推翻严嵩的统治。这些角色展现了权谋者在劣势中的隐忍和智慧,以及在等待中寻找机会的重要性。

然而,真正的权谋者不能过于折腾,因为复杂的计划涉及的人多,而且难以保证阵营人员的绝对忠诚。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和李卫等角色的行为就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的野心和鲁莽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失败。相比之下,《琅琊榜》中的主角身边合作者过于理想化,这种设定虽然满足了观众的期待,但却缺乏现实权谋斗争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权谋斗争中,“不折腾”意味着要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冲突。权谋者需要在保持低调的同时,精心策划,耐心等待,直到时机成熟。这种策略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智慧,以及对人心和局势的深刻洞察。《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通过这些角色的故事,展现了权谋斗争中的“能忍”与“不折腾”要素,使它们成为权谋剧的经典之作。

《真实权谋的获胜之道——造势》

权谋,这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的戏码,其本质是一场关于智慧、耐心与策略的较量。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兵者,诡道也。”权谋斗争亦是如此,它需要参与者在忍耐中积蓄力量,在不频繁折腾中稳固根基,并在对周围人保持警惕的同时,巧妙地造势以达到最终的胜利。

造势,就是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态势和环境。在权谋斗争中,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影响人心、改变局势。正如战场上的将军要通过各种手段来积累优势,权谋者也需要在暗流涌动的权力游戏中,逐步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

《孙子兵法》中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权谋斗争中,造势的重要性远大于个人能力的展现。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抗衡对手时,他必须借助外力,而外力的来源就是势。只有当势形成,观望者才会顺应大势,跟随并对对手落井下石。

在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便是造势的高手。他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其关键就在于他擅长利用各种力量,为自己造势。从鸿门宴上的隐忍,到对项羽的示弱,刘邦不断地在等待和积累自己的优势,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胜出。

再看《雍正王朝》中的四阿哥,他在康熙帝晚年,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他巧妙地利用朝中各派势力的矛盾,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在康熙驾崩后,成功地夺取了皇位。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精心的造势布局。

造势的关键在于对人心的洞察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在权谋的棋局中,每一个棋子都有其独特的用处,而造势者必须能够准确地识别并利用这些棋子。同时,造势还需要耐心和时间,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在势未成形之前,不可轻举妄动,必须耐心等待,直到时机成熟。

然而,造势并非易事,它需要权谋者在忍耐与行动之间找到平衡。在《大明王朝1566》中,徐阶之所以能够最终扳倒严嵩,正是因为他善于在朝堂上造势,利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巧妙地将自己置于有利的位置。徐阶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个人的智慧和谋略,更在于他对于势力布局的精准把握。

在现实的权谋中,造势的艺术更是复杂多变。它要求权谋者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通过与不同的人建立联盟,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他人,通过巧妙地布局来改变局势,这些都是造势者必须精通的技能。

总之,造势是权谋斗争中获胜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权谋者在忍耐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不频繁折腾中稳固根基,在对周围人保持警惕的同时,巧妙地布局,最终在势成之时,一举取得胜利。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故善战者,其势不可挡。”只有真正掌握了造势之道,才能在权谋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