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传奇一生:四岁让梨背后的复杂故事
孔融四岁让梨长大以后杀兄弑母,是一个大大不孝的人。这是一款网络反差效果的闹剧,深深把一个好人啊抹黑的一塌糊涂。我们先来看一下孔融那个神秘的哥哥,叫孔宝。后汉书孔融列传里面说到,当时孔融十五六岁,忠常侍侯览权倾天下,有一个叫张俭的人被侯览嫉恨,下令捉拿。张俭是哥哥孔宝的好友,就逃到了孔家,恰好这时候孔融的哥哥不在,孔融就收留了这名义士。后来事发,张俭被抓,孔融孔宝两兄弟也未能幸免。然后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面对危险,孔融说人是我收留的,与哥哥无关。孔融说这是我朋友,与弟弟无关。孔融的母亲这时候又说长者担任家事,罪责在我。三个人抢着认罚,史称一门争死。最终孔融被朝廷认定为首恶,不幸离开了人世。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孔融杀凶的事实吗?因为这天一举,加之孔融博学仁义,随之名门天下,受人尊敬,以至于无人敢惹,历代猛人看到他都是慌得一批。三国时期最早跳出来作妖的是何进,曹操、袁绍、董卓当时都还是何老板的小弟,何进当了大将军,孔融听说以后,直接翻脸辞职不干了。杀猪出身的何进非常生气,就想咔嚓了孔融。身边的人赶紧劝了下来,说孔融名扬天下,不能咔嚓,否则天下读书人就没人理你了。何进一听,立马怂了,拜孔融为御史,但孔融依然不理他,在家说自己生病了,何进也是毫无办法,何进嘎嘣。之后董卓入主洛阳,孔融毫无悬念的继续反对。董卓暴政,被董卓驱逐到黄巾余孽最为活跃的北海郡做了父母官。你看强虏董卓一样不敢动孔融,只能眼不见为净,打发了事。到了北海,孔融修城池、办学校,将几万被黄巾军蛊惑的民众拉回了正途,并在太史慈、刘备等人的帮助下,肃清了北海郡的黄巾余部,可谓是居功甚伟。之后,无论曹操、袁绍有多厉害,孔融依然不理他们。直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孔融,孔融才不得不屈从。作为反对过何进、董卓的一代猛人,曹操这样的小字辈,自然不放在孔融的眼里,继续针锋相对,弄得曹操如梗在喉,却拿孔大佬毫无办法。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三国时期的著名喷子,击鼓骂曹桥段的男主角弥衡和孔融是好朋友,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是一起喷曹老板,那是相当的嗨皮。但是啊,这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一个要命的话题,也就是争议了上千年的父母无恩论。意思就是啊,父母对于孩子是没有恩情的,孩子只不过是男欢女爱或自然产物而已。这言论严重与孝道相背离,曹操抓住的机会,以此为借口,将孔融一家老小从这个世界上抹去。父母恩论啊,其实是一个哲学话题,近代的胡适、鲁迅也提出过。有趣的是,包括孔融在内,父母恩论的提出者都是大大的孝子。而提出这个概念时,这些文人都是站在自己作为父母的立场上,谦虚的认为自己对儿女并没有太多的恩情,父母温润的本质,就是光把孩子生下来。没用!孰不见那些将婴儿弃于路边的狠心父母,则恩从何来?对于孩子,做父母的还得悉心关爱,认真培养,才算尽到责任。并且,作为一个八岁孩子的父亲,我从不觉得自己对女儿的爱是恩情,爱是一种本能。说深了容易被喷,这个话题的确争议太久了,只能说听我白话了半天,孔融是好人还是坏人,你学会了吗?
《三国人物攻略:深度剖析孔融的传奇人生与争议观点》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孔融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四岁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展现了他幼年时的聪慧与谦让。然而,他的一生并非如此简单,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故事。
孔融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正义感。当张俭被侯览追捕逃到孔家时,孔融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即便面临危险也毫不退缩。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侠义心肠。
在三国乱世,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孔融与何进、董卓、曹操等人物都有着交集。他敢于反对何进的专权,面对董卓的暴政也坚决抵制,这份勇气令人钦佩。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征召孔融。孔融虽不得不屈从,但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态度,与曹操针锋相对。他的言辞犀利,让曹操如鲠在喉。
而关于孔融,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他提出的“父母无恩论”。这一观点与传统孝道相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他本人是个孝子,但这一言论还是成为了曹操杀害他的借口。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孔融的一生,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三国历史,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要像孔融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要学会权衡利弊。对于孝道的理解,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孔融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孔融,让梨,杀兄弑母,三国,何进,董卓,曹操,父母恩论,孝道,争议
《三国人物攻略:深度剖析孔融的传奇人生与争议观点》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孔融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四岁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展现了他幼年时的聪慧与谦让。然而,他的一生并非如此简单,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故事。
孔融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正义感。当张俭被侯览追捕逃到孔家时,孔融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即便面临危险也毫不退缩。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侠义心肠。
在三国乱世,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孔融与何进、董卓、曹操等人物都有着交集。他敢于反对何进的专权,面对董卓的暴政也坚决抵制,这份勇气令人钦佩。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征召孔融。孔融虽不得不屈从,但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态度,与曹操针锋相对。他的言辞犀利,让曹操如鲠在喉。
而关于孔融,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他提出的“父母无恩论”。这一观点与传统孝道相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他本人是个孝子,但这一言论还是成为了曹操杀害他的借口。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孔融的一生,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三国历史,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要像孔融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要学会权衡利弊。对于孝道的理解,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孔融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孔融,让梨,杀兄弑母,三国,何进,董卓,曹操,父母恩论,孝道,争议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