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官职、爵位及玄武门之变伏笔

share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到底相当于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跟爵位呢?相当于什么呢?其实你在历史上也很难找到一个参照标准,包括李世民在获封天策上将之后,他这个官职的地位呢,在历史上也变得很特殊。你一听名字,天策上将啊,感觉是不是很威武霸气啊,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李世民的权势非常大,大有取代太子李建成之势呢?其实不然,李世民在获得天策上将的那一刻起,他想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封太子之位,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难的事。听清楚啊,我说的是正常途径。李渊在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之时啊,他的心思是很深的。我们都知道,古代封官职啊,尤其是高官,那不是瞎封的,这些官名啊,他都是有讲究的,你比如说三师,什么太师太傅啊,这些都是周朝时期的官职。后世很多官名呢,都是从周礼里面演变出来的,包括晋武帝司马炎增设的那个八公,也都是从古官名里面衍伸而来的。可是天策上将这个词啊,在古里中你是找不到什么出处了。那李渊为什么还要这么干呢?因为他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让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变得跟以往的官职爵位都不一样。资治通鉴对天策上将的表述就很有意思,怎么说的呢,上以秦王功大,乾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制天策上将位在王宫之上。这句话的潜台词啊,就是说李世民你的功劳太大了,古往今来的官职爵位啊,都配不上你李世民今天的功劳跟地位了。所以呢,我李。渊就创新了一把,整一个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将赏赐给你。李渊这么干啊,他是有很深的城府在里面的。李世民自虎牢关之战前,他的爵位就已经是秦王了,官职呢,是太尉加尚书令,太尉在朝中主管兵事,尚书令负责朝中的政务。等于啊,这李世民是兵士朝政一把抓不说,地位上呢,还仅次于太子跟皇帝。李渊实打实的就是大唐的第三号人物。那你想想啊,已经是第三号人物的李世民,他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窦建德、王世充这两个强敌全搞定了,那你这个时候想再给李世民封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适合他呢?那只能是太子了呀。但是李渊他又不想这么干,废长利诱这种坏规矩的事啊,李渊太是不认可的。而且李世民的功劳这么大,对李渊的皇位也是有冲击效应的。所以让李世民当太子啊,这是李渊不想看到的事。但是功劳这么大,你又不能不封吧,你封的太重呢,直接让李世民当太子,这不合适,你封的太轻吧,又难以服众。如果封赏不公,连李世民都会心存不满,那怎么办呢?李渊就别出心裁的发明了天策上将这个官职给了李世民。把这个官职呢,从官名上就搞得很特殊,没有参照物,你也就不好说封这个官职是封赏不公,或者说是厚此薄彼。那有人说不对啊,天策上将上面不是还有文官最高的头衔太师、太傅跟太保吗?也就是所谓的三师吗?三师这个头衔,它属于是虚贤,地位上你看似很高,实权上是没有的。而且这三师啊,一般来说都是死后追赠给那些德高望重之臣的,属于死后朝廷给的一种荣誉权。这李世民才二十多岁,你给他这么一个头衔也不太合适。这天策上将呢,他实打实的是有实权的。第一个实权呢,长国之征讨,就是负责大唐内外战事。第二个实权呢,就是可以总判俯视。李世民呢,可以在天策府中自治官署。也就是说呀,李世民可以在天策府内自行任命打小官员,等于给了李世民开府的权利。有了这两项权利啊,尤其是自治官署的权利,就让李世民得到了跟太子李建成抗衡的资本。太子你不是有蜀官吗?我天策将军也有啊。这也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打下了基础。没有天策府的这些蜀官,李世民他拿什么去发动玄武门之变?而且呀,天策府内他内置的那套官署系统是非常完善的,里面大大小小的文职武职都有。比如说天策府的长史跟司马,就负责府中的各种大小事务,还给这个长史跟司马呢配了副手,也就是天策府的从事中郎。再往下,包括什么参谋啊,负责起早的主簿,负责传达教令的,天策府祭祀参军士,负责管理府中士兵各种事务的官员,还有管后勤的,管医疗的,等等等等,这些全都有,等于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所以说呀,这个玄武门之变,其实在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天策上将全解析:权力、封赏与玄武门之变关联》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的天策上将一职备受瞩目。它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地位和权力呢?

天策上将,这个官职在历史上极为特殊,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参照标准。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可谓用心颇深。此前李世民已身为秦王,官职是太尉加尚书令,主管兵事与政务,地位仅次于太子和皇帝,是大唐第三号人物。

然而,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后,若按功行赏,封太子似乎顺理成章,但李渊又不想打破废长立幼的规矩,且李世民的功劳对其皇位有冲击。于是,李渊创设了天策上将这一官职。

天策上将看似无明确参照,实则有着独特的权力架构。它有两大实权,一是负责大唐内外战事,二是可在天策府中自行设置官署,这赋予了李世民开府的权力,使其能与太子李建成抗衡,也为日后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与天策上将相关的还有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这是文官最高头衔,但属虚衔,多为死后追赠德高望重之臣,对年轻的李世民来说并不合适。

了解天策上将的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权力的博弈与变迁。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更好地领略历史的魅力与智慧。
李世民,天策上将,官职,爵位,李渊,玄武门之变,权力,封赏,三师,开府
[Q]:天策上将在历史上有明确的参照官职吗?
[A]: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参照标准,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官职。
[Q]:李渊为什么要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A]:李世民功劳大,直接封太子不合适,封太轻难以服众,所以创设此官职。
[Q]:天策上将有哪些实权?
[A]:负责大唐内外战事,可以在天策府中自行设置官署。
[Q]:三师与天策上将有什么关系?
[A]:三师是文官最高头衔,属虚衔,与有实权的天策上将不同。
[Q]:李世民获封天策上将前是什么官职?
[A]:爵位是秦王,官职是太尉加尚书令。
[Q]:天策上将对玄武门之变有什么影响?
[A]:给了李世民开府权力,使其能与太子抗衡,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伏笔。
[Q]:天策府的官署系统是怎样的?
[A]:非常完善,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还有各种文职武职。
[Q]:李渊封天策上将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思?
[A]:既不想因李世民功劳大而封太子坏规矩,又不想封赏不公,所以设此特殊官职。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