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年号的变迁及背后原因
我们说在古代,每个皇帝登基以后都会弄一个年号,什么贞观之治、初平元年、庆历四年春,这前面的两个字啊,就是年号。然后我们又发现,有的朝代的皇帝,譬如明清,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年号一旦定了就定了,基本不会有什么改变。有的朝代里,男的换起来叫一个勤快,比如汉武帝,一辈子用了十一个年号,唐高宗李治十四个,还有宋仁宗九个,哎,你说他们是吃饱撑了吗?这前后也就几十年的功夫,至于这么折腾吗?哎,其实吧,这汉唐两宋年号折腾,不是因为他们太闲,而明清两代年号基本不换,也不是因为他们太懒,关键就是在于不同时期对于天人感应这四个字理解了。我们都知道,年号这个东西呢,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出现的,之前这个纪年的方式就非常的乱,有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还有呢,就是根据老大名字来的,譬如左传,你看他那个目录,什么桓公几几年,庄公几几年啥的,就是这个意思,相当于年号的前身了。然后啊,这一乱,就一直乱到了汉朝,那时候不但天子有自己的多少多少年,就连各个诸侯国的那些个王也有一套自己的多少多少年啊,这五花八门,非常热闹。所以呢,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集权以及工作上的效率,刘彻就将全国的年号进行了统一,然后由皇帝亲自进行命名。那你说到起名,寻常百姓家给孩子起名都要想个不错的寓意,那一国的年号总得遵循一个逻辑吧,不能。乱来呀!但用个什么逻辑呢?东找找,西找找,哎,这时候啊,就有人给汉武帝支招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那个八出百家,独尊儒术事件中的主角中书了。我们说,汉代的儒家,和之后我们熟悉的那个南宋以后的儒家,区别还是挺大的。在西汉,这寓言称言,也就是推背图的那一套,我们现在都以为是道士玩的东西,但那时候,却是儒家真真正正的看家本领。而天人感应,这个出自于儒家经典尚书中的词汇,它代表的意思啊,就是这天能对人产生影响,从而预示许多事情的成败顺逆。而人的行为呢,也能反过来去感应上天,从而获得一些回馈。你看,这就非常的唯心主义,虽然不好,但却的的确确的在两千多年前,被董仲舒为代表的一群大儒奉为圭臬,大家推崇。于是汉武帝也就采用了这套逻辑。你看他的十一个年头里,比如这个元光,说的就是当时有一颗彗星降世,史书中的描述是有信博与东方,常敬天。于是啊,就在年号里用了这个光字。然后有一天,汉武帝去打猎,打到了一只一角而五提的异兽呢,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个畸形,但在当时啊,却被认为是祥瑞,于是年号又改成了元兽啊,狩猎的兽。他还有在什么河边发现了一个宝鼎啊,就改名元鼎去泰山封禅,那就必须改名为元丰,诸如此类啊,都与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有关。并且,你看很多的汉代年号啊,都喜欢用什么元啊,初啊,史啊,包括王莽那个篡位的啊,都不能免俗公元一年也。叫元始元年,现在啊,老被一些网友来作为王莽是穿越者的证据啊。你看人家公元元年就叫元始,然而在那个时候啊,什么泰式初始、元初之类的太普遍了,两三年四五年换一次,非常容易踩到这个时间节点,往往也不过是恰逢会罢了。而这时间呢,就到了唐朝。老李家起年号的思路呢,其实跟汉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还是熟悉的配方。就拿唐高宗李治,那个坐拥十四个年号的最强王者来说,今天听到人家说啊,在什么益州锦州等地看到了龙,就改元龙硕,明天又听说有祥瑞麒麟出现了,就改元灵德,去泰山风扇也得弄个年号前锋,过几年又听说在郴州飞过了一只凤凰,那么还是老样子,遗凤就是你只要在池子边上盖个宫殿,都能把年号改成条路。并且相比汉代,大唐的年号在去掉的那些个圆啊处啊之后,感觉啊还更浅显易懂了,就好像把自己的在位期间分阶段做了个书签一样,一目了然。而在到了宋朝,这事就变得有点不一样了。首先,年号的名字呢,更加玄乎了,你很难从字面意义上去判断这换年号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宋朝的改元呢,还有个很神的地方,就是每一个年号啊,不像汉唐啊,很随意,长的用个十几年,短的用个两三年。老赵家的年号都是有保质期的,多久呢?哎,九年,一到时间你就必须得换。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人觉得啊,就是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根据易经乾卦里面说到的上九亢龙有悔,认为啊九为数。之节,这盛极而衰。所以啊,这数不可用尽,要及时转变,从头来过。这或许就是两送年号不超过九年的原因啊。而到了明朝呢,太祖朱元璋就比较彪悍了,我本怀幼不一,傲视天下,什么神神鬼鬼的全给我一边去。并且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里,随着南宋陈朱理学那套格物穷理方法的兴盛,董仲舒的那一套天人感应也就越来越没有人相信了。于是就有了老朱在皇明祖训一书中写到的那一段凡明朝皇帝,皆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那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都没了,年号也就自然没有了什么改动的必要了,洪武二字贯穿始终,虽然那后面有些同学又开始玩起祥瑞那一套了。哎,嘉靖说的就是年,但是对于年号啊,却只能遵从祖训,不再凭自己的兴趣乱折腾了。再到后面,清臣明志也就这么沿用下去了。但是也有例外,譬如明英宗朱祁镇和清太宗皇太极。宝宗那是因为去瓦拉留学,回来又在南宫关了几年禁闭,当皇帝的这个职业生涯被分成了两个阶段,所以用了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皇太极那则是以其建立清朝作为时间节点,前后分别用了天冲和崇德这两个名字。除此二人,其他就没人再这么玩了。到最后啊,可能有人要问,过去皇帝的年号那么多,老百姓说事,那讨论年份的时候能弄得清吗?毕竟那时候有文化的人不多,哪记得了这些呀。过去普通百姓纪年大多还是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像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的年号。呢,更多是书面语,特别是宫本里面才会去用到,毕竟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时间,并不是大一统的状态,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年号,真要拿这个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那或许啊,就太不方便了吧。
# 古代皇帝年号全知道:变迁、逻辑与影响
## 年号变迁历程
古代皇帝登基后都会定年号,不同朝代有不同特点。汉武帝时统一全国年号并亲自命名,此后年号变迁不断。
## 各朝代年号特点
1. **汉朝**:受天人感应影响,年号常与祥瑞等有关,如元光、元鼎等。
2. **唐朝**:起年号思路与汉朝类似,唐高宗李治年号众多。
3. **宋朝**:年号名字玄乎,且有九年保质期,原因与易经有关。
4. **明朝**:朱元璋规定皇帝不封禅等,年号改动少,洪武贯穿始终。
## 年号对生活的影响
普通百姓纪年多用天干地支,年号多用于书面,大一统时还好,分裂时易混乱。
了解古代皇帝年号变迁,能更好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对研究历史有重要意义。
古代皇帝,年号,天人感应,汉武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 古代皇帝年号全知道:变迁、逻辑与影响
## 年号变迁历程
古代皇帝登基后都会定年号,不同朝代有不同特点。汉武帝时统一全国年号并亲自命名,此后年号变迁不断。
## 各朝代年号特点
1. **汉朝**:受天人感应影响,年号常与祥瑞等有关,如元光、元鼎等。
2. **唐朝**:起年号思路与汉朝类似,唐高宗李治年号众多。
3. **宋朝**:年号名字玄乎,且有九年保质期,原因与易经有关。
4. **明朝**:朱元璋规定皇帝不封禅等,年号改动少,洪武贯穿始终。
## 年号对生活的影响
普通百姓纪年多用天干地支,年号多用于书面,大一统时还好,分裂时易混乱。
了解古代皇帝年号变迁,能更好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对研究历史有重要意义。
古代皇帝,年号,天人感应,汉武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