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历史维度下的传奇人物,是否被高估?

share
王阳明到底有没有被高估?没有,甚至跳出明朝这个限制。放在全历史的维度来说,像阳明先生这种毫无短板的人,也是极其罕见的。读书,人家是学霸,二甲第七名,次进士出身,那可是全国考试第十名的身份呀。管理,人家也不赖,工部、兵部、督察院待过,还做过几年两广总督兼巡抚,打仗不含糊,清剿南干贼寇,平宁王之乱,平两广叛乱,他是能带兵的。爵位,人家是伯爵,死后还追了个侯爵,作为一个非开国时期的勋贵,这个待遇基本已经算是封顶了。谥号,文臣,那也是明朝文官排名第三的好谥号了。对标的人物也是刘伯温、张良这种,个人品德没得说,一身廉洁自守,白璧无瑕,关键还留下了新学这么个大名鼎鼎的学派,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应该说,王阳明的第一重身份,他是哲学家、思想家,然后才是其他领域的各种头衔。虽然即使在同时代而言,考试他不是状元,当官他不是首府,打仗,他的对手也并不十分强悍,要么是土匪,要么就是宁王手下那帮乌合之众,最后的嗜好也不是文正文征这样的顶配,但就像诸葛武侯一样,单拎出来一项,的确不是最强的。但总体上而言,这几乎是一个没有短板的人。所以,我更愿意将杨明先生称之为玩人。作为一个古今少见没有短板的神仙人物,他并没有被高估。然而,这几年的杨明,心血确实被大大的高估,甚至啊到了一种近乎被歪曲的夸大了。从明朝那些少爷将王阳明重新带回了大家视。线中后,可能是基于某种历史的课程啊、书籍啊,便纷纷以此为噱头加新学,包装成了一种学了就能够无往不利,就能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神奇学说。这帮大忽悠的逻辑非常清晰,你看王阳明很厉害吧,还有很多推崇新学的成功人士,他们也很厉害吧。所以啊,只要你学了新学,你也会变得很厉害。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你要觉得有道理,那你就已经落入了成功学的圈套了。其实心学它本身只是一门哲学,不会让你变强,也不会让你成功。这不是我说的,我们来看看都谁说的。民国时期国史大纲的作者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再版的序中就写道圣话阳明以及阳明心学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明末顾炎武、王夫之他们为什么认为心学是邪说呢?也是因为当时太多的读书人整日空谈心性,不重视实际应用的结果了。对于这点,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同样一番道理在王阳明那边没问题,他是天纵之才,可以如此,而我们只是普通人,普通人是要走普通人的路的。如果觉大学了心学就能成功,那不妨看一下杨明先生的履历,再对标一下自己,看看自己配不配吧。就拿我来说吧,王阳明十岁能作诗,我十岁还在看圣斗士心史。王阳明十一岁他跌中了状元,全家搬去了京城。我十一岁那年,我爹还拿着几百块的工资,全家还住在老师公寓里。王阳明十二岁立志做圣贤,我十二岁立志要把魂斗罗打通关,王阳明十四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追求文武双全,我十四岁还在为体育课一千米时不时能及格而发愁王阳明十五岁给皇帝上书痛成石壁我十五岁在给同班女同学写情书,还被我妈发现吊打了一顿。王阳明十七岁开始遍访寺院道观,参禅悟道,我十七岁唯一认识的和尚,大概也就是西游记里的他。王阳明十八岁接触了理学,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隔竹,我十八岁高考完了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打游戏。之后人家中进士数级士官政当官,得知刘瑾被贬到三十多岁农场悟道,那就更不是我们能够跟得上的节奏了。所以要想通过心学成功,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先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想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到底读过多少书?我们真的懂理学,懂禅吗?我们真的知道心学那些后世批评者的观点和理由吗?甚至我们真的通读过四书五经吗?我们仰慕的到底是王阳明本人,还是他无法让人企及的成就?还是他留下的学问?每次我看到有人把阳明心学捧上天,却把成柱理学贬得一文不值的时候,我就很想笑。心学理学本来就是同源的,里面的很多观点也基本一致。一边骂着主席,一边歌颂王阳明,这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心学是什么,其实没人能说的清楚,很多人觉得自己悟了,其实你不是悟。心学因为它的入门通俗易懂,并且感染力极强,所以很容易让人听着听着就嗨了,对你说嗨了,而不是悟了。甚至不仅仅是你啊,如果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你我已经成功掌握了心血的真谛,我来告诉你该怎么做,请一定定拉黑他,因为别说距离明朝几百年后的我们了,就是王阳明的徒弟徒孙这两代都衍生出了七大血派,各自都还有自己的理解,互相之间会有争论。你要说啊,这一个几百年后的人就敢说自己懂了,污了,和阳明先生的想法高度重合一致了?那不是扯淡吗?人家清传弟子王继王更都不敢这么说。心血不是玄学,王阳明的成功包括之后那些心血追随者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路是靠自己一步步通过努力走出来的,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拼出来的,而不是靠研究心血整日喊口号搞各种活动搞出来的。这样做又会落入了明末士大夫那种空谈误国的氛围之中了。现代社会大家都很辛苦,生活中我们会浮躁,会迷茫,正是这个时代的需要,让心血重新繁盛了起来。这两只心系里知行合一,我们不用很玄乎的去解释这些概念,以彰显啊理解有多么的不凡。在我看来,致良知那就是凭良心做事,知行合一那就是别光说不练,要实践出真知。科大姆是心学大师,会觉得我这样解释很肤浅,但真的能做到这两点的又能有多少人呢?传奇录里面有一句话是以不得地为耻,我以不得地动心为耻。意思就是世人认为科举考不上是耻辱,但是我觉得科举不中不是耻辱,科举不中你的内心感到羞耻,那才是真正的耻辱。是不是很绕呀,但这句话的确曾经带给我很大的。震撼!真心求学才是学习的本质,而不是为了科举,为了考试而学习。王阳明心学也是洗涤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是本质,而不是为了成功,为了发财。如果仅仅是为了成功,那么这事啊,就变成了原本就非常浮躁的你,妄图通过心血,进而达到你更为浮躁的目的,可笑吗?非常可笑!这样只会越活越累,越活越焦虑,越活越不知道未来在何方。此性光明,亦复何言?我们需要寻找的是生活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不应该在钱上,而是在心里。那么有人说,哎呀,老玄,你说的那么高尚,你自己做到了吗?不好意思,我做不到!所以我坚持认为,普通人不要刻意去神话心血,*其中,其他啥事不干。阳明宫在我们普通人这,只能作为一个被崇拜的对象,而非一个可以仿效的模板吧。
《王阳明心学实践攻略:开启智慧人生的钥匙》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渴望找到一种能够指引自己走向成功和内心平静的方法。王阳明心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很多人对心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陷入了成功学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真正实践王阳明心学,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智慧指南。

首先,我们要明白,心学的核心并非是让我们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洗涤心灵、完善人格。致良知,就是要凭良心做事,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知行合一,则强调不要光说不练,要将所学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心学呢?

1. 反思与自省
每天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回顾自己一天的行为和言语,思考哪些是符合良知的,哪些需要改进。这就像打扫房间一样,定期清理内心的尘埃,让良知更加明亮。

2. 勇于实践
当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想法或目标时,不要犹豫,马上行动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心学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决策和行动中。

3. 培养品德
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如诚实、善良、宽容等。这些品德是良知的外在体现,也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4. 学习经典
深入研读王阳明的经典著作,以及其他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心学的内涵,汲取前人的智慧。

5. 与人为善
以善良和真诚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收获他人的感激,还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

6. 面对挫折
心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成长的机会。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和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从中寻找启示,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7. 保持初心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出发,避免被功利和欲望所迷惑。

8. 分享与交流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学感悟和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交流中,我们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和思路,不断完善自己的修行。

总之,王阳明心学是一座蕴含着无尽智慧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实践。通过以上方法,让我们将心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到生活的真正幸福感。记住,心学不是玄学,而是一种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实践哲学。
王阳明,心学,被高估,科举,知行合一,致良知,成功学,理学,实践,人格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