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与魏延对比:官职、爵位、谥号等历史真相剖析
我们来看这条评论啊,这位网友说赵云在蜀汉确实不得重用,然后拿赵云跟后期的魏延做了对比。首先我们得承认,后期的赵云的确没有魏延更受重用,可问题是他在对比中拿出的论据全都是错的。就好比别人问你A和B两个数字哪个大,结果你说因为A大于2,C小于5,所以A大于B这就完全不挨着了,对吧?他首先列举出了魏延担任过的官职和爵位,汉中太守、都亭侯、镇北将军、凉州刺史等等,到这里基本没什么问题,然后突然来了句,赵云死后才被追封。这就奇怪了,赵云生前也担任过像贵阳太守、义军将军、中护军、镇东将军这些官职啊,这些官都不是赵云死后才追封的。然后我们看他最后一句,魏延活着的时候是都亭侯,赵云死后才追封。那我懂了,他是搞混了爵位和谥号这两个概念。爵位是给你的封赐,既可以在某人生前封,也可以在某人死后追封。而且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而谥号是在你死后,朝廷结合你生前的事迹给你一个称号评价,是给死人用的。所以呢,爵位和谥号能一样吗?事实上赵云和魏延一样,都是在活着的时候被授予了爵位。魏延是都亭侯,赵云是永昌亭侯。当然后来魏延又因军功升为了南郑侯,而赵云死后被追谥为顺平侯,成为蜀汉12个获得谥号的幸运儿之一,十人都以此为荣,魏延由于被定性为蜀汉的罪臣,都被一灭三族了,压根儿也没有谥号。我们再往下看,他说汉代除了四大将军外,还设有四征四镇将军,然后才是前后左右将军。这句话大错特错,直接看后汉书百官制,将军不常置,征伐时置,比拼功劳者有四方将军,第一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事实上,汉制只有这八个将军是重号将军,而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只在四大重号将军之下。所谓的四征四镇将军呢?不好意思,汉的四征四镇将军都是杂号将军。有人说那不对呀,曹魏好多将领都是由四方将军升为四征将军的。你也说了,那是曹魏。因为从曹操、曹丕这几代人开始,四征将军往往都开始都督州郡有地方督权,所以他们的地位自然也上来了,逐渐超过了基本没有督权的四方将军,但是在汉代,四方将军的地位就是在四征之上的,而在蜀汉政权里,四方将军也在四征四镇将军之上,然后我们再往下看,蜀汉前期没有四征四镇,赵云是自创的牙门将,我们姑且认为他想说的是牙门将军,而同时期魏延已经是非自创的镇远将军,是正式的将军。我的天啊,大哥,你光知道牙门将军是刘备自创的将军号,但你有没有想过镇远将军也是刘备自创的将军号呢?直接看史料,赵云先后担任过牙门将军、义钧将军,魏延先后担任过牙门将军、镇远将军,而牙门将军、义军将军、镇远将军全部都是刘备自创的将军号,也都是杂号将军,同样,他们都是正式的将军号。除了这些将军号,像诸葛亮担任的军师将军,糜竺担任的安汉将军,通通都是刘备创制的,况且压根儿也没有所谓的自创的将军号,不正式,地位低于原来存在的杂号将军号。这种规定。当然错误不仅在这里,还在于魏延担任镇远将军是在公元21�年,而赵云担任牙门将军是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以后的事儿,距离219年都要快十年了。魏延担任镇远将军时,人家赵云早就是义军将军了,你要对比,也得拿魏延的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去跟赵云的义军将军比,说魏延这时不仅是杂号将军,还都督汉中,位高权重,比赵云受重用,这没问题。但你不能用魏延现在的官职跟别人十年前的官职比吧,要是允许跨时空比官职的话,那我直接说。赵云在214年担任义军将军,而曹操在40年前还只是个郎官,赵云完胜。所以说,读史书千万要仔细,一定不要人云亦云。很多谣言之所以诞生且被轻信,那就是因为我们读书太少,读得不仔细。实际上当你的阅历逐渐丰富以后,你就会发现之前遇到的很多所谓的历史问题,那根本就不叫问题。
### 历史人物官职爵位对比攻略
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官职、爵位和谥号是重要线索。以赵云和魏延为例,很多人对比时论据错误。
赵云生前任贵阳太守等职,并非死后追封。魏延是都亭侯,赵云为永昌亭侯,后来魏延升南郑侯,赵云死后追谥顺平侯。
汉代将军制度复杂,四征四镇是杂号将军,四方将军地位有变化。蜀汉前期无四征四镇,赵云、魏延任职情况常被误解。
读史要仔细,避免人云亦云。多了解这些知识,能看清历史真相,不被谣言误导。
赵云,魏延,蜀汉,官职,爵位,谥号,将军号,历史对比,读史方法,谣言
### 历史人物官职爵位对比攻略
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官职、爵位和谥号是重要线索。以赵云和魏延为例,很多人对比时论据错误。
赵云生前任贵阳太守等职,并非死后追封。魏延是都亭侯,赵云为永昌亭侯,后来魏延升南郑侯,赵云死后追谥顺平侯。
汉代将军制度复杂,四征四镇是杂号将军,四方将军地位有变化。蜀汉前期无四征四镇,赵云、魏延任职情况常被误解。
读史要仔细,避免人云亦云。多了解这些知识,能看清历史真相,不被谣言误导。
赵云,魏延,蜀汉,官职,爵位,谥号,将军号,历史对比,读史方法,谣言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