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的一生

share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贡献,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接下来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显赫家族,人称袁祥成。他的叔祖父袁甲三因平定太平军和捻军有功,官至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并获得伊勒图巴图鲁称号,使袁氏家族声名远扬。袁世凯五岁时被过继给叔叔袁宝卿,六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四书五经,并随袁宝庆游历济南、扬州、南京等地。在南京期间,袁世凯师从寻找习武,学习拳法、剑术。同时,他对兵法情有独钟,不惜重金搜集各种兵书战策,因此被人戏称为袁淑黛。13岁时,袁世凯曾创作对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豪情壮志。1873年养父袁宝卿去世后,袁世凯在丛书袁宝恒的督促下前往北京求学。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876年,袁宝恒命袁世凯返回河南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1878年,袁宝恒感染瘟疫去世,袁世凯返回襄城,并在陈州结识了徐世昌,两人结为至交。后来,徐世昌成为袁世凯毕生重要的谋士。1879年,袁世凯凭借袁宝恒的捐赠款获得中书科中书的官职。同年秋,他再度参加乡试,依然名落孙山。两次科举失利后,袁世凯不愿留在乡间做土财主,决定外出闯荡。由于淮军将领吴长庆与袁宝庆有旧交,袁世凯决定投奔吴长庆。1881年10月,袁世凯前往山东登州投奔吴长庆。在吴长庆幕府中,他得到张謇与周家路等名师的指点,逐渐改掉完习气,变得谦逊好学。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袁袁世凯跟随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平定叛乱,在兵变平定后,他留在朝鲜协助训练新军,开启了他的练兵生涯。袁世凯治军有方,在朝鲜大举扩张清朝的影响力,干涉朝鲜内政,维护的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和其他特权。然而,袁袁世凯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但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还给予他高度评价。在朝鲜的12年里,袁世凯虽然采取了一些过激粗暴的手段,但有效的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军趁机出动,企图挑起战争。袁世凯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逃回国,后来目睹了甲午战争清军的惨状,他萌生了用西法练兵的设想。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要赔偿日本巨额赔款,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地,举国上下都掀起了维新变法的浪潮。袁世凯上书光绪帝,提议以西法练兵,组建新式陆军,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1895年12月8日,袁世凯正式入驻天津小站,并派人到鲁苏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再加上4750名第五军,称新建陆军作为他小站练兵的兵员。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成为清末陆军的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也多源自这支新军,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北洋新军也逐渐成为袁世凯个人的政治资本,使他成为北洋军阀的始祖。1897年,袁世凯擢升直隶按察使,仍主持小站练兵。1898年,光绪帝倚重用维新派实行戊戌变法,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形成尖锐对立。坊间传闻慈禧太后有意废除光绪维新派,因此大为惊慌。康有为等人找到袁世凯,希望他能出兵围攻慈禧,杀死荣禄。袁世凯对这个冒险计划感到震惊,他先是假装答应,然后连夜向荣禄告密。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捕杀维新派,并将光绪囚禁于瀛台,而袁世凯因告密已获得了后党的信任,地位迅速扶摇直上。1899年,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这是40岁的袁世凯首次出任封疆大吏,他的新建陆军也从天津巡抚调往山东境内布防,使其躲过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并得以迅速扩大,成为袁世凯最具实力的政治资本。1900年8国联军入侵中国,山东在袁世凯的治理下维持稳定并加入东南互保,是山东免遭战火。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受命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跃成为中外瞩目的实力人物。在担任直隶总督的七年里,袁世凯致力于清末新政的实施与推行,并在天津等大城市进行近代施政建设,直隶因此成为了全国实行新政的模范生。袁世凯主张立宪,倾心洋务,提拔了大批留学人士,并获得了各省立宪派的赞赏。然而,清朝的宗室贵族并不愿意放弃权力,所以立宪运动一直有名无实。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去世,三岁的溥仪继位,由其父载沣摄政,载沣一上任就将袁世凯赶回了老家,袁世凯返回河南,对清廷失望透顶,最初隐居于魏辉府,后转至张德环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韬光养晦,等待重新出山的时机。1911年,在各地势力的压力下,蜻蜓推出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内阁官制,而内阁名单中有八个满族人一个蒙古人,四个汉人,八个满人中有五位是宗室贵族。这个内阁被嘲讽为皇族内阁,名为立宪,实则专制。皇族内阁的出台,使立宪派幻想破灭,内部逐渐分裂,不少人转而倾向革命。同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袁世凯复出后,趁机将军政大权揽于手中,出任内阁总理。此时的袁世凯对保留不保留清朝已毫无兴趣,对镇压不镇压革命党也兴致缺缺。他还派人与同盟会谈判,为自己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中争取最大利益。1911年年底,袁世凯派出的代表与同盟会在上海谈判,袁世凯希望在清帝虚位之后,自己能当大总统。然而,同盟会对袁世凯并不信任,但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帮助,同盟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让清帝主动退位。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袁世凯承诺,只要清帝逊位,自己就立刻辞职,把首功让给袁世凯。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正式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次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接任。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将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同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KMT,孙中山担任理事长,黄兴和宋教仁担任理事。1913年,宋教仁试图组建内阁以限制总统权力,但中途被袁世凯派人刺杀。随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掀起了二次革命的风暴。然而,因实力悬殊,革命军迅速败退,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1月,国会在袁世凯的运作下,颁布了大总统选举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取消了内阁制,实行总统制,将大总统的权力扩张到最大,并且可以无限连任。但袁世凯仍不满足,野心极度膨胀,企图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县,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护国运动爆发,南方各省纷纷起义讨伐袁世凯。在内外交困和一片反抗声中,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重归共和,前后历时83天。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肾结石转为尿毒症,在举国上下一片责骂声中忧病而死,终年57岁,死后归葬于河南省安阳市。
袁世凯,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出生于显赫家族,到科举失利后投身军旅,他在朝鲜崭露头角,开启练兵生涯。戊戌变法时的告密之举,使其地位扶摇直上。而后在清末新政中积极作为,却又妄图复辟帝制,最终在护国运动的浪潮中黯然落幕。了解袁世凯,不仅能洞察近代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幻,更能从中汲取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启示。他的经历警示我们,权力与责任相伴,违背历史潮流必将遭到唾弃。在当今时代,我们应从他的故事中反思,以史为鉴,坚守正道,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袁世凯, 近代历史, 争议人物, 朝鲜, 练兵, 戊戌变法, 立宪, 复辟, 护国运动, 死亡
[Q]:袁世凯是如何开始他的军事生涯的?
[A]:袁世凯科举失利后投奔淮军将领吴长庆,1882年随其部队东渡朝鲜平定壬午军乱,之后留在朝鲜协助训练新军,开启练兵生涯。
[Q]: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做了什么?
[A]:康有为等人找袁世凯希望他出兵围攻慈禧、杀死荣禄,袁世凯假装答应后连夜向荣禄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失败。
[Q]:袁世凯在朝鲜的12年有什么影响?
[A]:他在朝鲜治军有方,大举扩张清朝影响力,干涉朝鲜内政,虽手段过激粗暴,但有效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
[Q]:袁世凯是怎样成为北洋军阀始祖的?
[A]:1895年袁世凯入驻天津小站练兵,招募兵员组建新建陆军,后发展成北洋六镇,成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多源自这支新军,他因此成为北洋军阀始祖。
[Q]:清末新政中袁世凯有哪些举措?
[A]: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致力于清末新政的实施与推行,在天津等大城市进行近代施政建设,使直隶成为全国实行新政的模范生。
[Q]:袁世凯为什么会复辟帝制?
[A]:袁世凯野心极度膨胀,在1914年通过运作颁布相关法律扩大总统权力后仍不满足,妄图复辟帝制。
[Q]:护国运动是怎么回事?
[A]:1915年袁世凯宣布复辟,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倒行逆施引发护国运动,南方各省纷纷起义讨伐,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Q]:袁世凯是怎么死的?
[A]: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肾结石转为尿毒症,在举国责骂声中忧病而死。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