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占据冀州后的局势与战略规划
公元191年7月袁绍占冀州后,沮授为其规划占据河北平定天下战略。通过地图可知,冀州南边是兖州,兖州刺史刘代是袁绍小弟,暂时阻碍了南边袁术势力北上,是冀州南边重要屏障。冀州以东的青州如今正在闹黄金,且青州刺史蛟河去世,目前的青州混乱不堪。冀州西部的太行山脉中还有以祭彦、余独虽顾、白绕等人为代表的黑山贼作乱。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此时盘踞在冀州北部,对袁绍虎视眈眈。而帝国北部的南匈奴各部勿安湖人亦是个不稳定因素。所以沮授的目标十分明确,向东消灭黄巾军,向西消灭黑山军,向北消灭公孙瓒,同时震慑北方的游牧民族,将势力范围由冀州、冀州之地扩大到冀青幽并四州。到那时,袁绍横大河之北和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再将天子刘协从长安接回环都洛阳,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出军,讨伐乱臣贼子,用不了几年,大业可成。最终,袁绍采纳了举授的战略规划,只不过他后来也做了许多修改。我们知道,袁绍是不承认董卓所立的天子刘协的,因此他是不可能像沮授说的那样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的。不过当前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袁术,且眼前还有公孙瓒、黑山贼这样的强敌要对付,所以他也没必要去沮授讨论要不要赢回天子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年号是初平,而袁绍字本初,所以他认为自己必能克平祸乱。袁绍在冀州征地了,许多名士出山为其效力。后来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林当时在冀州避难,他便加入了袁绍的幕府,主管文章书籍,成为袁绍手下第一笔杆子。此外,袁绍还派使者来到他的家乡豫州汝南郡,迎接那里的士大夫前往蓟州。当然,也有很多士人不愿前往蓟州,故而选择南向荆州归附刘表,比如后来的曹魏名臣何恰,按照何恰本人的说法,冀州土平民强,是英雄用武之地。袁绍固然强大,却未必有能保全冀州的能力,所以他才要去爱惜人才贤士且没有什么远大志向的刘表那里,毕竟在北方尚未被统一之前,地势相对险要偏僻的荆州要更安稳些。之前我们提到在董卓进京时,尚书卢植因反对董卓废立而被免了官,他怕留在京城早晚会招致灾祸,便逃离了洛阳,隐居在了幽州上古郡。如今袁绍创业,便请卢职出山,担任他的军师。到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如治病是就在袁绍手下的人才越聚越多时,刚刚恢复了袁绍的南匈奴流亡单于于夫罗却萌生了反意。这里简单介绍下于夫罗,于夫罗的父亲是原南匈奴单于羌渠。在公元187年,枪局派遣时任左贤王的渔夫罗协助东汉朝廷讨伐幽州张纯、张举的叛乱。但由于南匈奴各部害怕翰乱,没完没了地征调南匈奴出兵,于是于公元188年发动了叛乱。他们杀死了并州刺史张镒单于羌渠,拥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反抗东汉朝廷。于夫罗此时领兵在外,听闻南匈奴内部叛乱,便自立为单于,同时向东汉朝廷求救。可由于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朝廷根本没人搭理于弗罗,于夫罗只好在中原四处飘着,又带着手下数千骑兵,跟随白波贼一块超越百姓。后来渔夫罗抢不到什么东西,加上兵力受损,就打算回归南匈奴,但南匈奴拒不接纳于夫罗,没办法,于夫罗只得留在旱地继续飘着。后来他在河内遇见了讨伐董卓的袁绍,张扬便与之联合,与张扬屯兵漳水。如今袁绍控制了蓟州,渔芙罗又打算脱离袁绍,并希望张扬能跟他一块走。张扬拒绝了渔夫罗,渔夫罗便劫持了张扬离开。袁绍闻讯后,立刻派出了区域追击,在县城之南大败于弗罗。不过于佛罗还是带着张扬与残兵败将逃到了阳阳,并击败屯驻。在在那里的聊聊将军耿过于董卓便任命成成功反叛了袁绍,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由此可见,于于夫罗应该是讨伐董卓的好处,是得到了董卓助其复国的口头承诺,从而帮助董卓对抗并分裂袁绍阵营。当然,虞芙罗的叛逃与张扬的被叛逃并没有削弱袁绍多少力量,袁绍目前正盘算着如何对抗袁术的阵营。我们知道,袁术此时占据着百万人口的南阳郡,他的大将孙坚是豫州刺史,同时正占据着洛阳,于是袁绍便任命周瑜为豫州刺史,偷袭了孙坚在豫州的根据地颍川郡阳城,被刺袁术。当时孙坚听闻此事,不禁叹道,大家为就社稷同举一兵,眼看就要打败董卓了,你袁绍却又来搞背刺,我当跟谁戮力同心呢?言罢,便奉袁术之命,返回豫州阳城,与周瑜展开激战。这个周瑜在此前曾担任曹操的军师,他是丹阳太守周兴的弟弟周兴的另一个弟弟。周王也被袁绍任命为扬州九江太守,此时周王也协助其弟周渝在豫州对抗孙坚。周新、周王、周于三兄弟都是隶属于袁绍阵营的,他们是当前袁绍对抗袁术的先锋。我们之前提到周兴前后遣兵万余人助曹操征伐于然,是在帮大哥袁绍,至于曹操,他也没有闲着。此时的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人率众十余万入侵冀州魏郡兖州东郡魏郡这边自有袁绍坐镇,足以应对黑山贼,但南边的兖州东郡太守王公却不是黑山贼的对手。一旦东郡有失,黑山贼便能切断袁绍与黄河以南的联系。于是袁绍便派出曹操带兵进入东郡对抗黑山贼。曹操后来在濮阳住皇宫击败了白绕,将黑山军赶出了东郡,从而确保了袁绍后方的安全。于是,袁绍便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有意思的是,东郡的郡治在濮阳,但曹操却将郡治设在了黄河以北的东武阳。此举似乎意味着,当时兖州刺史刘岱所任命的东郡太守王公并没有卸任东郡太守一职,而是仍然控制着东郡在黄河以南的部分。曹操虽是关东联军盟主袁绍表奏的东郡太守,但可能也不愿强占名义上的盟友皇宫的全部地盘,所以止步于黄河以北。如此一来,东郡形成了一郡二守,南北分治的局面。当然,这也仅仅是猜测,值得注意的是,日后曹魏名将跃进的故乡魏国就在曹操治下,因此跃进很有可能在此时加入到了曹操帐下担任小利。同时,时年29岁且受袁绍优待的颍川名士荀昱选择离开袁绍,在冀州的总公司,前往曹操所在的东骏分公司效力。曹操得到荀彧十分高兴,声称荀彧就是他的张良,张子房,于是任命荀彧担任自己的司马。而在日后,荀彧将辅佐曹操一步步做大做强,最后脱离老大哥袁绍,并对其河北霸主的地位发起了挑战。总之,在公元191年7月,袁绍占据冀州后,他便开始不断染指关东的其他州郡。袁绍并不顾及其他州郡牧守的同盟之情,直接安排自己的手下到各地担任太守、刺史,以便对抗地理袁术,统治关东。此时,西边的董卓尚未被消灭,二元的战争却先一步拉开了帷幕。昔日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就这样解体了。
### 袁绍崛起攻略:把握局势,成就霸业
在公元191年7月,袁绍成功拿下冀州,这成为他崛起的关键起点。沮授为其制定了占据河北、平定天下的宏伟战略规划。
当时的局势错综复杂。冀州南边的兖州,刺史刘代是袁绍小弟,阻挡了袁术势力北上,是冀州南边屏障。然而,冀州以东的青州正闹黄巾,刺史蛟河去世,局势混乱不堪。冀州西部太行山脉有黑山贼作乱,幽州军阀公孙瓒盘踞冀州北部,虎视眈眈,帝国北部的南匈奴各部也是不稳定因素。
沮授的战略目标明确,向东消灭黄巾军,向西消灭黑山军,向北消灭公孙瓒,同时震慑北方游牧民族,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冀青幽并四州。如此一来,袁绍便能横大河之北和四州之地,收揽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再迎回天子刘协,以朝廷名义号令天下,讨伐乱臣贼子,大业可成。
袁绍在实施战略过程中,积极招揽人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林在冀州避难,加入其幕府成为笔杆子。袁绍还派人到豫州汝南郡迎接士大夫,不过也有人选择归附刘表。
在应对各方势力时,袁绍面临诸多挑战。南匈奴流亡单于于夫罗叛逃,与张扬联合后又劫持张扬离开,袁绍派兵追击。袁术占据南阳郡,大将孙坚是豫州刺史且占洛阳,袁绍任命周瑜偷袭孙坚根据地,引发双方激战。黑山贼入侵冀州魏郡和兖州东郡,曹操带兵击败白绕,确保袁绍后方安全,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东郡还出现一郡二守、南北分治局面。
此外,颍川名士荀昱离开袁绍,前往曹操处效力,曹操视其为张良,任命为司马。这一系列事件都深刻影响着袁绍的发展。
对于想要在乱世中崛起的人来说,袁绍的经历有诸多启示。要善于把握局势,制定正确战略规划,同时积极招揽人才,妥善应对各方势力挑战,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霸业。
袁绍,冀州,战略规划,黑山贼,公孙瓒,南匈奴,袁术,曹操,荀彧,关东联军
[Q]:沮授为袁绍制定了怎样的战略规划?
[A]:向东消灭黄巾军,向西消灭黑山军,向北消灭公孙瓒,同时震慑北方游牧民族,将势力范围由冀州扩大到冀青幽并四州。
[Q]:袁绍在冀州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发展势力?
[A]:征地招揽名士,如陈林加入幕府;派人到豫州汝南郡迎接士大夫。
[Q]:于夫罗为何叛逃袁绍?
[A]:可能是得到董卓助其复国的口头承诺,从而帮助董卓对抗并分裂袁绍阵营。
[Q]:袁绍与袁术是如何产生冲突的?
[A]:袁绍任命周瑜为豫州刺史,偷袭了孙坚在豫州的根据地颍川郡阳城,引发双方激战。
[Q]:曹操在对抗黑山贼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曹操带兵进入东郡对抗黑山贼,在濮阳击败白绕,确保了袁绍后方安全。
[Q]:东郡为何会形成一郡二守、南北分治的局面?
[A]:曹操虽是关东联军盟主袁绍表奏的东郡太守,但可能不愿强占名义上盟友的全部地盘,所以止步于黄河以北,推测当时兖州刺史刘岱所任命的东郡太守王公未卸任,仍控制黄河以南部分。
[Q]:荀昱为何离开袁绍?
[A]:文中未明确提及原因,但他选择前往曹操处效力。
[Q]:袁绍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
[A]:袁绍不断染指关东其他州郡,引发与各方的一系列冲突,昔日关东联军解体,其后续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 袁绍崛起攻略:把握局势,成就霸业
在公元191年7月,袁绍成功拿下冀州,这成为他崛起的关键起点。沮授为其制定了占据河北、平定天下的宏伟战略规划。
当时的局势错综复杂。冀州南边的兖州,刺史刘代是袁绍小弟,阻挡了袁术势力北上,是冀州南边屏障。然而,冀州以东的青州正闹黄巾,刺史蛟河去世,局势混乱不堪。冀州西部太行山脉有黑山贼作乱,幽州军阀公孙瓒盘踞冀州北部,虎视眈眈,帝国北部的南匈奴各部也是不稳定因素。
沮授的战略目标明确,向东消灭黄巾军,向西消灭黑山军,向北消灭公孙瓒,同时震慑北方游牧民族,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冀青幽并四州。如此一来,袁绍便能横大河之北和四州之地,收揽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再迎回天子刘协,以朝廷名义号令天下,讨伐乱臣贼子,大业可成。
袁绍在实施战略过程中,积极招揽人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林在冀州避难,加入其幕府成为笔杆子。袁绍还派人到豫州汝南郡迎接士大夫,不过也有人选择归附刘表。
在应对各方势力时,袁绍面临诸多挑战。南匈奴流亡单于于夫罗叛逃,与张扬联合后又劫持张扬离开,袁绍派兵追击。袁术占据南阳郡,大将孙坚是豫州刺史且占洛阳,袁绍任命周瑜偷袭孙坚根据地,引发双方激战。黑山贼入侵冀州魏郡和兖州东郡,曹操带兵击败白绕,确保袁绍后方安全,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东郡还出现一郡二守、南北分治局面。
此外,颍川名士荀昱离开袁绍,前往曹操处效力,曹操视其为张良,任命为司马。这一系列事件都深刻影响着袁绍的发展。
对于想要在乱世中崛起的人来说,袁绍的经历有诸多启示。要善于把握局势,制定正确战略规划,同时积极招揽人才,妥善应对各方势力挑战,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霸业。
袁绍,冀州,战略规划,黑山贼,公孙瓒,南匈奴,袁术,曹操,荀彧,关东联军
[Q]:沮授为袁绍制定了怎样的战略规划?
[A]:向东消灭黄巾军,向西消灭黑山军,向北消灭公孙瓒,同时震慑北方游牧民族,将势力范围由冀州扩大到冀青幽并四州。
[Q]:袁绍在冀州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发展势力?
[A]:征地招揽名士,如陈林加入幕府;派人到豫州汝南郡迎接士大夫。
[Q]:于夫罗为何叛逃袁绍?
[A]:可能是得到董卓助其复国的口头承诺,从而帮助董卓对抗并分裂袁绍阵营。
[Q]:袁绍与袁术是如何产生冲突的?
[A]:袁绍任命周瑜为豫州刺史,偷袭了孙坚在豫州的根据地颍川郡阳城,引发双方激战。
[Q]:曹操在对抗黑山贼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曹操带兵进入东郡对抗黑山贼,在濮阳击败白绕,确保了袁绍后方安全。
[Q]:东郡为何会形成一郡二守、南北分治的局面?
[A]:曹操虽是关东联军盟主袁绍表奏的东郡太守,但可能不愿强占名义上盟友的全部地盘,所以止步于黄河以北,推测当时兖州刺史刘岱所任命的东郡太守王公未卸任,仍控制黄河以南部分。
[Q]:荀昱为何离开袁绍?
[A]:文中未明确提及原因,但他选择前往曹操处效力。
[Q]:袁绍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
[A]:袁绍不断染指关东其他州郡,引发与各方的一系列冲突,昔日关东联军解体,其后续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