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人物杜玉:唯一能同时位列文庙和武庙的传奇

share
他是中国古代机械设备的发明者,法国蒸汽锤的直系先祖他又是中国第一座浮桥的建造者,伫立于黄河之上八百余年,堪称钢铁工程。而这位武力值几乎为零的文弱大臣,却能与关羽、白起等名将共同位列于武庙之中。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并不被人所熟知的西晋人物杜玉。文庙和武庙是中国历代王朝为了纪念有过卓越贡献的人而建立的纪念场所,是古代文臣武将们追求的最高精神归宿。不过,在我国如此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进入文武二庙的却不足百人,文庙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武庙包括姜子牙、白起、关羽等人,按照这样的高标准来看,如果没有些真材实料,想进入文武庙显然不太可能。而历史上有一位叫杜玉的人物,他的知名程度远远不如关羽和白起,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却成为了唯一一位能够被共同列于文庙和武庙的人物。杜聿出生于二百二十二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名臣杜姬,父亲杜蜀在魏明帝时期直任三七常侍。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后代,即唐代大诗人杜甫。我们首先来看他为何能被列于文庙之中。步玉虽然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但他并未因此成为纨绔子弟,自幼便博览群书,钻研甚广,有着极高的发明创造和工程建筑的水平。他发明的连击队是以水为动力的一种古物加工工具,唐朝时期更是被人们广泛应用,但凡需要捣碎之物比,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等,均可用其加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包括法国在一八三六年出现的蒸汽锤,都要以连击队为直系先祖。杜玉还有一个发明叫做人牌新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封箱,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野炼神器。其实风箱在它之前就已经被发明,但由于体积太大,只能以马力作为驱动,排风效率并不是很高。史书记载此装置以马一百匹,可以冶铁一百余斤。之后东汉的韩纪对这件工具进行了改良,在同样的时间里,以水力为驱动,可以冶铁三百六十斤。而到了杜裕这里,直接把它改成了人力和水力共同驱动的人排心器,不仅缩小了体积,在效率方面更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之后的兵器铸造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人生哲理和治国哲学水少则清,中则正,满则负。这句话便是来自杜宇发明的漆器,其原理类似于沙漏,只不过漆器里面装的是水,当水滴入其中,量少则会倾斜,侍中则会摆正,而水量装满时则会反转,然后空体朝上,反复循环。这项发明常被天子置于玉座旁边一座警示,有着天子座佑民的称呼。还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也是杜裕首创,即富平津黄河浮桥。他认为孟津黄河一带水深湍急,经常在此渡河会有覆没之患。而他的祖父杜姬就是在这里被曹丕失传世罹难的。所以杜聿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在二百七十四年时上奏晋武帝司马炎,请求亲自建。造河桥与扶平津,晋武帝曾与百官商议此事,结果被众人反对,但杜禹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终于在此修建了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并且被使用了八百余年,堪称钢铁工程。浮桥建成后,晋武帝曾率领百官到现场参观。杜玉则把功劳谦虚地让给了司马炎,他在天文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但史书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杜宇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与日诡异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不合,于是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错,并且修订了二元前度历,之后经过验证通行于世。杜聿尤其喜欢左传,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曾为十八万字的左传写了三十卷的注释,同时也是最早一版的左传注解,流传至今。在司马炎还未建立西晋时,司马昭便已委托贾冲、裴秀以及杜裕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和官制。贾冲虽然在名义上是主修官,但是最繁重的工作却是由杜裕完成的。这便是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所颁布的金旅,其中所有的注解全部出于杜裕,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着很大的影响。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对其政权支柱的世家大族过于放纵,导致朝廷内部黑暗腐败,各级官吏互相包庇。为了消除这一陋习,杜裕曾向司马炎建议实行考克制度,建立严明的赏罚机制,主要是以六年为期来考核官吏的表现,最终优胜劣汰。除此之外,杜聿一共向晋武帝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和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平仓的兴建、骨架的调整、言运的管。理以及边防的建制,种种举措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这便是杜玉能够位列文庙的原因。杜玉作为一名文臣,又为何能够成为武庙的一员?确实,他在武力方面肯定不如关羽、白起等战甲,但是有句以祭代战衣当腕的歌谣体现了杜玉的用兵水平,证明他善于计谋而非武力。三、陈平吴策是杜聿的一生中非常著名的军事事迹。当时全国并未统一,孙吴政权仍然控制着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一直有发兵灭吴的想法,不过因为朝中大臣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只有身为晋军主帅的杨虎以及张华等少数官员同意开战,而贾冲等人却始终反对,所以司马炎犹豫不决,以至于错过了很多时机。后来杨护重病不能统兵,司马炎开始对自己的优柔寡断感到后悔,而杨护则在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了杜玉,一方面是因为杜玉始终支持他主战的想法,一方面则是因为杜聿有着突出的军事才能。二百七十八年十一月,司马炎决心向东吴发兵,改任杜聿为镇南大将军,主要任务是夺取荆州等地。当时西陵是孙吴的西部边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曾经的孙吴大将陆逊就说过锡林丢失,则荆州不保。所以从陆逊到他的儿子陆抗那里从未放松过对锡林的控制。直到陆抗死后,吴主孙皓才逐渐削减了这里的兵力,由吴将张正驻守。杜聿也十分清楚拿下锡林的重要性,于是派出一批精兵对此地展开了偷袭,张正却以为杜玉刚刚上任,并不会立即发动进攻,便没有加强戒备,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杜玉会突然排兵偷袭,结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吃了败仗。杜玉不讲武德,在战后并未再次进攻,而是揣摩起了张正的心思,他猜测张正一定会因为害怕惩罚而不如实地禀报战况,完全可以利用这点来个借刀杀人。他知道吾主孙皓生性多疑,对很多大臣都不信任,于是他派人把西陵的战俘送到了东吴的首都建业。结果如他所料,孙皓直接把张政换成了刘宪,而将帅的更替又动荡了吴军的军心。杜聿眼见时机到来,立即上书司马炎,请求开战。可是司马炎又因为反战派的一些言语变得优柔寡断,最后竟然把灭吴计划推迟到了下一年。杜遇见其变卦,又先后两次上疏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最后还是因为张华的劝说,司马炎才同意了开展。之后,杜玉因为指挥得当,屡出奇谋,先去江陵,再战荆州,他又配合其他地区的各路禁军向孙吴的都城建业发动了围攻,整个灭吴之战的走向完全处于他的预设之下。最终,西晋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的分裂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杜聿在此次战役中斩杀俘获了对方高级官吏十四人,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近人因为杜聿的学识犹如兵器,是一位集文略才智于一身的全能型官员,便尊称其为杜武库。杜聿也因此位列于文武二庙之中,更是被一些现代人说成了当今的穿越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晋人物杜玉宛如一颗璀璨却低调的星辰。他不仅在发明创造领域有着卓越建树,其连击队成为法国蒸汽锤直系先祖,人排心器更是对兵器铸造贡献巨大;于军事上,巧用智谋,在陈平吴策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西晋统一。他凭借这些非凡成就,成为唯一能同时位列文庙和武庙之人。深入了解杜玉,能让我们领略古代杰出人物的独特魅力与智慧光芒,从中汲取宝贵启示,无论是对历史研究还是个人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杜玉,西晋,文庙,武庙,发明创造,军事才能,历史贡献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