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汉末历史中的复杂角色
李儒是汉末第一谋士吗?历史上的李儒既不是董卓的谋士,也不是董卓的女婿,更不是什么汉末第一毒士贾诩的师傅,他没有给董卓出谋划策,可以说完全就是史书里的路人甲。当然,李儒确实干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受董卓的指使,毒杀汉少帝弘农王刘辩。彼时李儒正担任弘农王国的郎中令,而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恢复弘农王刘辩的地位。董卓直接让李儒干掉刘辩,使得关东诸侯的政治诉求落空。此计不可谓不毒。结合《英雄记》与《后汉书》,董卓为了把戏做足,一开始招来了弘农王太傅,说:“我听说弘农王生病了,你怎么不跟我汇报啊?”然后就让李儒献药酒给刘辩,李儒对刘辩说:“喝了它,你的病就会好。”刘辩不傻,就说:“我没生病,你们这是要杀我。”拒绝喝药。但最终还是被强迫引鸩而死。通过史料我们也能发现,李儒只是杀害刘辩计划的执行者,甚至有可能是董卓强迫他这么做的。所以我们压根儿看不出李儒到底是不是董卓集团的嫡系成员,受不受董卓的青睐。虽然现存史料里压根儿就没有记载李儒的表字、出身、籍贯,不过出土文物《曹玄碑》告诉我们,李儒字文优,是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这么一看,李儒都不是凉州人,那么他确实不是董卓的老部下。按照《曹全碑》碑文,184年的时候,黄巾起义天下震动,时任酒泉郡禄福县长的凉州人曹全被朝廷转任为河阳县令。他治县有方,抚恤本地孤寡老人,自掏腰包资助病残、造屋舍,治理水患,深受百姓的爱戴。河阳本地有一些士人长期得不到朝廷提拔做官,经过曹全的努力,本地学者李儒、栾凤、任温、赵宜、王毕、王延、李鸾、任禧等人这才有机会入朝为官。185年,曹全调任,于是本地百姓集资为曹全刻了《曹全碑》。其碑阴既有捐款人的官职、姓名和份子钱的数额,我们可以看到“议曹掾李儒文优”捐钱五百。那这里的李儒显然就是碑文里提到的那个被曹全提拔的李儒了,而此时李儒也已经成为了被朝廷征辟的博士。这么看来,曹全对李儒有知遇之恩。那有人要问了,《曹全碑》里的李儒跟历史上的李儒是一个人吗?咱们再往下看。根据《后汉书》,192年10月,李傕等董卓旧部把持朝政的时候,李傕举荐博士李儒担任侍中,也就是汉献帝刘协身边的高级顾问。刘协坚决不同意,下诏说:“李儒先前担任弘农王郎中令的时候,就杀害了我的兄长,应该治他的罪。”李傕表示:“那都是董卓指使李儒干的,不是李儒的本意,不可以惩罚无辜之人。”于是这事儿就翻篇了。结合碑文与史料,两个李儒都做过博士,都在朝中任职,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当然,李儒虽然没有被汉献帝治罪,但因为有毒杀弘农王的污点,注定不可能再做高官了,从此以后,李儒也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那么除了在公元**185**年给《曹全碑》随份子钱,**190**年毒杀刘辩,**192**年险些被刘协治罪外,我们还能找到有关李儒的事迹吗?还真有一条,根据《太平御览》所引《张璠汉记》,董卓死后,其旧部李傕等人反攻长安城时,太常种拂与李傕交战战死,如果这里记载无误,那么李儒也就参与了凉州叛军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的行动。不过这里的人名大概率是抄错了,我们翻看其他史料,太常种拂都是在与李傕交战时战死的。所以《太平御览》引用的这段里,应该是把李傕错抄成了李儒,导致李儒又背了一个大锅。
### 李儒相关事迹深度攻略
李儒在汉末历史中是个复杂角色。他虽非董卓核心谋士,却因毒杀汉少帝弘农王刘辩备受瞩目。
从史料看,李儒像是杀害刘辩计划的执行者,甚至可能被董卓强迫。现存史料对其表字、出身、籍贯记载极少,而出土文物《曹玄碑》让我们知道他字文优,是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并非凉州人及董卓老部下。
《曹全碑》显示,184年曹全任职变动,他努力让包括李儒在内的一些士人有入朝机会。185年曹全调任,百姓为其刻碑,能看到李儒捐钱五百,此时他已为博士,曹全对他有知遇之恩。
192年,李傕举荐李儒任侍中遭刘协拒绝,因其曾毒杀刘辩。结合碑文与史料,两个李儒很可能是同一人。李儒因毒杀污点难再高升,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
此外,《太平御览》所引记载李儒参与凉州叛军反攻长安行动存疑,大概率是抄错,实际应是太常种拂与李傕交战战死。了解这些,能更全面认识李儒在汉末的复杂经历与角色定位。
李儒,汉末,谋士,董卓,毒杀,曹全碑,史料,历史,事迹,争议
[Q]:李儒是董卓的谋士吗?
[A]:历史上李儒并非董卓的谋士。
[Q]:李儒毒杀了谁?
[A]:李儒受董卓指使,毒杀了汉少帝弘农王刘辩。
[Q]:李儒的表字、出身、籍贯有记载吗?
[A]:现存史料极少记载,出土文物《曹玄碑》显示他字文优,是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
[Q]:曹全与李儒有什么关系?
[A]:曹全曾提拔李儒,李儒还为曹全碑随份子钱,曹全对李儒有知遇之恩。
[Q]:李儒在192年发生了什么?
[A]:192年李傕举荐李儒任侍中,刘协因李儒曾毒杀其兄长拒绝,李傕称是董卓指使。
[Q]:李儒是凉州人吗?
[A]:李儒不是凉州人,所以不是董卓的老部下。
[Q]:李儒参与凉州叛军反攻长安行动是怎么回事?
[A]:《太平御览》记载可能有误,大概率是把李傕错抄成李儒,实际是太常种拂与李傕交战战死。
[Q]:李儒最终结局如何?
[A]:因毒杀弘农王的污点,李儒注定不能再做高官,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
### 李儒相关事迹深度攻略
李儒在汉末历史中是个复杂角色。他虽非董卓核心谋士,却因毒杀汉少帝弘农王刘辩备受瞩目。
从史料看,李儒像是杀害刘辩计划的执行者,甚至可能被董卓强迫。现存史料对其表字、出身、籍贯记载极少,而出土文物《曹玄碑》让我们知道他字文优,是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并非凉州人及董卓老部下。
《曹全碑》显示,184年曹全任职变动,他努力让包括李儒在内的一些士人有入朝机会。185年曹全调任,百姓为其刻碑,能看到李儒捐钱五百,此时他已为博士,曹全对他有知遇之恩。
192年,李傕举荐李儒任侍中遭刘协拒绝,因其曾毒杀刘辩。结合碑文与史料,两个李儒很可能是同一人。李儒因毒杀污点难再高升,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
此外,《太平御览》所引记载李儒参与凉州叛军反攻长安行动存疑,大概率是抄错,实际应是太常种拂与李傕交战战死。了解这些,能更全面认识李儒在汉末的复杂经历与角色定位。
李儒,汉末,谋士,董卓,毒杀,曹全碑,史料,历史,事迹,争议
[Q]:李儒是董卓的谋士吗?
[A]:历史上李儒并非董卓的谋士。
[Q]:李儒毒杀了谁?
[A]:李儒受董卓指使,毒杀了汉少帝弘农王刘辩。
[Q]:李儒的表字、出身、籍贯有记载吗?
[A]:现存史料极少记载,出土文物《曹玄碑》显示他字文优,是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
[Q]:曹全与李儒有什么关系?
[A]:曹全曾提拔李儒,李儒还为曹全碑随份子钱,曹全对李儒有知遇之恩。
[Q]:李儒在192年发生了什么?
[A]:192年李傕举荐李儒任侍中,刘协因李儒曾毒杀其兄长拒绝,李傕称是董卓指使。
[Q]:李儒是凉州人吗?
[A]:李儒不是凉州人,所以不是董卓的老部下。
[Q]:李儒参与凉州叛军反攻长安行动是怎么回事?
[A]:《太平御览》记载可能有误,大概率是把李傕错抄成李儒,实际是太常种拂与李傕交战战死。
[Q]:李儒最终结局如何?
[A]:因毒杀弘农王的污点,李儒注定不能再做高官,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