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多从北往南完成统一的原因解析

share
为什么古代大多是从北往南完成统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代打仗首要考虑经济仗,北伐成本远超南征。古代打仗最大难题是后勤运输,南北方地形差异大,南方多江河丘陵,北方多平原山脉,这使得北伐后勤运输成本极高。南方打到北方,平原地区无河流,只能陆路运输,运粮难题大。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民夫运粮消耗大,即便用骡马运输,成本也很高。比如从南京运粮到北京,100斤粮食能剩下20斤就不错了。而南征可顺流直下水运,成本低、效率高。

此外,北方经济人口在古代多数时间领先南方,直到五湖之乱后,南方经济才逐渐有超过北方的趋势,北宋靖康之变后才彻底超越。

不过,朱元璋由南往北完成统一,仰仗元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他多次用此河运兵运粮,战略核心围绕运河展开。但南宋北伐失败,因靖康之变后隋唐大运河堵塞,只能陆运。所以,水运对古代战争至关重要,这也是古代大多从北往南完成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古代战争后勤运输全攻略

在古代战争中,后勤运输可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所以咱们得好好了解一下。

首先,南北方地形差异巨大,这对后勤运输影响深远。南方多江河丘陵,北方多平原山脉。就因为这地形,北伐和南征在后勤运输成本上差别极大。

南方打到北方,到了平原地区没河流,只能靠陆路运输。这运粮可太难了,成本超高。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提到,一个民夫一次只能带6斗米,这6斗米够一个士兵吃36天,可民夫自己也要吃啊,算下来也就够一个民夫加一个士兵吃18天。就算士兵带了口粮,一个民夫最多也就够一个士兵吃20天的粮食,还不算民夫返回途中消耗的。要是用骡马运输,虽然运量大,但消耗的草料也多,成本同样巨大。像从南京运粮到北京,100斤粮食能剩下20斤就不错了,稍微有点状况,就可能粮断而撤。

但要是南征,那就轻松多了。南方多江河,可以顺流直下水运。水运成本低太多了,船装粮食多,人力需求少,路上消耗粮食也少,效率是陆运的好多倍。

所以啊,在古代战争中,了解这些后勤运输的门道,对于把握战争局势、制定战略战术都非常关键。咱们得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胜利。大家明白了吗?
古代统一、南北差异、后勤运输、经济成本、水运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