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灌夫与田蚡:因酒席引发的政治冤案

share
这是一场毫无争议的政治冤案,阴狠手辣的田蚡、耿直廉洁的窦婴、酒疯不正的灌夫,三位互不干涉的人物,却因一场酒席水火不容。那么三人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过节,竟然能由巴结权贵逐渐演变为血腥生死的铲除行动?汉武帝建元六年,推崇黄老之学且执掌巨大权势的窦太后去世,十七岁的汉武帝终于可以推行儒家学说,随即寻找理由将窦太后安置的丞相罢免,同时任用自己的舅父田蚡为相。在上期视频讲过,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窦婴是窦太后的亲戚,田蚡和窦婴两人均是外戚身份。但是窦太后的离世让窦婴失去了唯一的政治靠山,也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田蚡却凭借姐姐的太后身份蒸蒸日上。其实窦婴和田蚡之间并无矛盾,但却因为名叫灌夫的贤居将军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关系,甚至因为灌夫的拖累被田蚡害死。灌夫曾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仅仅带领十几家奴就敢勇闯吴国大营,并且还斩杀了许多叛军,在身负多处重伤的情况之下杀出重围,此后便被朝廷重用,但他有个酒疯不正的毛病,曾经两次醉酒伤人,其中还有一位窦太后的亲戚,从那以后便被免去官职,闲居在家。西汉时期的很多贵族都有养门客的习惯,窦婴围剿期间更是门客众多,当然这些门客的目的非常明确,都想借助权势的力量有番作为,结果窦婴刚刚失势,这些门客就纷纷转投到了田蚡的门下,这一落差使得窦婴很难接受。而就在窦婴闷闷不乐时,灌夫却是非常频繁地前来探望,准备借助窦婴的外戚身份结交皇族。恰好窦婴也想依靠灌夫的力量报复那些离他而去的门客,所以两人的接触非常密切。西汉有个丧夫在身不能饮酒的规定,有次灌夫身穿丧服拜见田蚡,田蚡便随口客道一句本想和你去找窦婴饮酒,不巧你有丧服在身,只能作罢。实际根本不想理会这俩无力之人。灌夫一看这是结交丞相的机会,便立刻提出愿意奉陪,至于丧服在身并无妨碍。话疑至此,田蚡也就没再推辞。随后灌夫把此事告诉了窦婴,窦婴立刻连夜收拾房屋准备宴席,由此可见,两人都有结交权贵的心理。结果一番张罗之后,田蚡却在宴席的当天迟迟未来,灌夫于是握着火气登门邀请。原来田蚡根本没把此事记在心上,所以灌夫更加生气,酒宴期间便借着酒劲言语冒犯,从此也就得罪了田蚡。自古以来,若想攀权富贵,必要有所付出。田蚡便是看准窦婴和灌夫想要结交自己的心理,在家宴之后不久,向窦婴索要一块城南的土地,可是窦婴却直接拒绝了田蚡的要求。不难看出,此事办的确实差劲,仅凭一顿家宴就想结交权倾朝野的丞相,显然有些异想天开。而且田蚡之所以敢公开要地,其中还有一个有恩于窦婴的原因,窦婴的儿子曾经杀人犯法,将其救下免于罪祸的正是田蚡,所以没有得到土地的田蚡非常生气,史书记载为蚡曰:‘魏其侯无所不可,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是,爱书田宅。’意思是说我对窦婴有求必应,而他却连这点土地都不愿付出,从此决定报复窦婴。其实,田蚡并无充分的报复理由,更不可能因为私人恩怨上纲上线,只有把此事上升到公事的高度,才有机会实施有利的报复。田蚡于是把矛头转向了灌夫,因为灌夫的家族在颍阴一带是地方豪强,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黑社会,当地的百姓对灌夫的家族可以说是非常憎恨。而根据当时的法律,豪强是必须严厉打击的对象,再加上灌夫和窦婴的关系密切,所以田蚡准备以打击豪强的名义收拾窦婴。但让田蚡没想到的是,灌夫的手中居然也有田蚡的把柄。田蚡曾与淮南王交谈如果皇帝有一天发生变故,我就竭尽全力地推你为皇帝。淮南王还高兴地赠送了田蚡很多黄金。要知道,这样的谈话可是谋反大罪,其威力足以让田蚡满门抄斩。虽然不知灌夫是从何掌握,但当灌夫亮出底牌之后,田蚡就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是表面调停和解,暗中处心积虑。就在此事发生的同一年,田蚡迎娶了燕王的女儿,王太后则下诏让列侯和大臣前去祝贺,灌夫害怕又犯酒后闹事的毛病,不想参加,但被窦婴强行拉拽了过去。当时的酒宴有个避席的礼节,也就是在敬酒之人敬酒时,被敬酒的必须离开席位,以示尊重。所以当田蚡敬酒时,所有宾客都是避席而饮。可是到了窦婴,和灌夫敬酒时,人们只是跪在席上微微躬身,灌夫见状便心生怒火,于是借着酒劲当众谩骂了眼前的两位大臣。而此话一出,便立即让田蚡抓住了机会,因为被骂的一位官员正是王太后的护卫队长,而且这场婚宴还有太后的诏命,灌夫在丞相的婚宴之上辱骂官员就是对太后的不敬。田蚡便以此为由当场逮捕了灌夫,同时派人将灌夫的家人立刻入狱。此时的灌夫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也没机会向武帝举报田蚡的秘密,而且没过几日就被判以杀头之罪。窦婴对此非常愧疚,不惜重金恳求田蚡,不过田蚡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威胁,窦婴最后只能不顾家人的劝阻面见汉武帝。武帝认为灌夫酒后失言不足死刑,但是并未当即下令释放,而是召开了一场辩论会,准备听听大臣的意见。在辩论期间,窦婴说尽了灌夫的好话,田蚡则把灌夫的家族情况全盘托出,甚至诬蔑窦婴和灌夫两人经常密谋不轨之事。这场辩论最终以各执其理不了了之,但是期间所发生的情况全被王太后探知,王太后为了维护田蚡,则是哭诉自己遭受不敬,并且选择绝食向武帝施加压力。迫于压力,武帝只能派人追查灌夫的罪行,最后确定灌夫的家族确实属于地方豪强。而窦婴却在辩论之时说尽了灌夫的优点,这与调查结果有所不符,并且犯有欺君之罪,窦婴因此被逮捕入狱。当年汉景帝在临终之前向窦婴颁发过一道遗诏,上面写道有不方便的情况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窦婴没有办法,只能让自己的侄子向武帝报告,希望能够凭此见到武帝。结果负责保管档案的官员并未查到,却是在窦婴的家中发现了这份遗诏。但是遗诏的盖印加封却是由窦婴的家臣所为,因此窦婴还被扣上了伪造诏书之罪,至于这份诏书的真实情况并无记载。不久之后,灌夫以及他的家属全被处死,窦婴也因不断地被诽谤和诬陷,使得汉武帝下定了将他致死的决心,最终于公元前131年斩首示众。不过窦婴刚死不久,田蚡就突然病倒,重病期间还不停的口呼谢罪。他的家人请来阴阳术士进行查看,得出的结论是窦婴和灌夫索命,最终放弃治疗。
### 攀附权贵需谨慎:窦婴、灌夫与田蚡的悲剧启示

在权力的漩涡中,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西汉时期窦婴、灌夫与田蚡的故事,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窦婴,曾经显赫一时,却因窦太后离世失去靠山。灌夫,虽有战功却酒疯不正。田蚡,凭借外戚身份崛起。三人因一场酒席结缘,却也因此种下祸根。

田蚡向窦婴索要土地被拒后,借灌夫家族豪强问题发难,灌夫手握田蚡谋反把柄暂时制衡。然而,在田蚡婚宴上,灌夫酒后谩骂官员,给了田蚡报复的机会。

窦婴为救灌夫面见汉武帝,却因与调查结果不符及遗诏问题被定罪。最终,灌夫及其家属被处死,窦婴被斩首示众,田蚡也因重病放弃治疗。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攀附权贵时要认清形势,谨言慎行,否则可能像他们一样,陷入无法挽回的悲剧。
窦婴,灌夫,田蚡,政治冤案,酒席,矛盾,报复,辩论,遗诏,处死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