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上真实的淳于琼,并非酒囊饭袋

share
于琼真的是废物吗?那肯定不是了,被人们称为酒囊饭袋、乌巢酒仙的是小说演义里的淳于琼,而历史上的淳于琼可没有喝酒误事。淳于琼早在汉灵帝时期就跟袁绍、曹操等人一起做了西元校尉。到了群雄争霸阶段,淳于琼在袁绍让下可谓是位高权重,与居授、郭图并列南征三都督,还参与了白马之战。到官渡之战后期,建安五年十月,袁绍又让他押运粮草,可以说淳于雄就是袁绍最信赖的袁老大将之一了。淳于琼的这支部队有一万人,统兵将领除了淳于琼外,还有督将孙元晋、齐都韩菊子、吕威煌、赵睿,阵容不可谓不豪华。袁绍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防止曹军截梁,因为就在不久前,曹军成功袭击了袁绍的运粮队,烧毁了袁绍数千辆粮车,这也是史书记载的在乌巢之战前,曹军唯一一次成功袭烧援军粮队的战绩。当时负责押运粮草的援军将领是韩荀,这个荀的正字是上旬下大,在史书中也被记载为韩猛、韩若。他在之前的基洛山之战中败给了曹仁,军师荀攸评价韩荀锐而轻敌,那看来他跟颜良差不多,作战勇猛,但不适合单独领兵。曹操依巡游之计,派使唤曹仁、徐黄等将袭击韩荀,大破之。有人猜测,韩荀虽然战败,但没有战死。后来跟淳于琼一块守乌巢的齐都韩菊子其实就是韩荀,菊子是他的字。总结一下,在建安五年十月之前,曹操成功劫了袁绍一次粮草,这一件事分别被记载在了三国志的五帝记、袁绍传、徐。攸传、曹仁传、徐晃传等传里。那么,袁绍成功劫了曹操多少次粮草呢?答案是很多次。只不过这些事没有记载在曹操、袁绍等君主的传记里,而是记载在了曹操的妹夫任郡的传记中。官渡之战时,任郡负责曹军的军械粮运工作,而袁绍君数次劫掠粮食,并断绝粮运通道。任峻总结经验教训,将一千辆运粮车合为一队,排成十路并进的方队,并在运粮车的外围配以重兵防守,令援军不敢轻易靠近。所以说,为什么官渡之战时,曹操所在的官渡大营离他的大本营许都并不远。曹操的兵比袁绍少,补给线比袁绍短,但曹操反而成为了缺粮的一方。一方面,袁绍在河北的存粮比曹操要多,另一方面,曹操的后勤补给一直在被袁绍压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两个月,重赏粮尽,士卒疲乏。曹操鼓舞酝粮的人说再过十五天,我为你们击破袁绍,到时候就不再让你们劳累了。实际上,曹操自己都快坚持不下去了,他一度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写信,打算撤回许都。但荀彧表示咱们已经跟袁绍打了大半年了,元军强劲的势头已经被我们消耗殆尽,再坚持坚持,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曹操最终没有选择撤退。荀彧所说的转机很快就出现了。冬十月的某一天,袁绍派遣淳云雄等将率军护送从邺城运来的上万辆辆车。天色已晚,淳云雄的大军在官渡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附近休息。注意啊,淳云雄只是临时在乌巢住一晚,第二天他就押运。粮草回袁绍大营了,乌巢并不是援军的长期屯粮地,而与此同时,袁绍的谋主许攸出事了。在此之前,许攸向袁绍献祭,曹操的后方许都空虚可分,遣清兵偷袭许都。许都一破,天子到手,曹操可擒。就算打不下许都,曹操也得派兵救援,令曹军疲于奔命,守卫不能相顾。张郃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但袁绍表示我要先擒,曹操最终拒绝了许攸。先前的分兵失败经验已经让袁绍明白,轻易不能分兵,更何况还是打许都。所以袁绍不听许攸的,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搞得许攸很生气。而许攸为人贪婪,他留在叶城的家人又犯了法,被沈沛给抓了起来,许攸一怒之下,竟然投曹操去了。虽然许攸是荆州南阳人,沈沛是冀州人,两者之间有派系矛盾可以理解,且许攸家人犯法在先,但沈沛这个事做的很不地道。大敌当前,你没有必要去针对盟主,你完全可以秋后算账。不过窝里斗已经是袁绍集团内部的家常便饭了,说白了,袁绍的御下能力不强,手下分派系很常见。君主要做的是平衡团结各个派系,而不是让各个派系互相打架,还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打架。曹操来不及穿鞋出迎,迎接许攸,二人是老相识了,当年许攸与王芬等人谋废汉灵帝,还想拉曹操入伙,但被曹操给拒绝了。许攸这回见到曹操,直接提供了重要情报。援军的资种粮草万余车,如今就在故事乌巢一带,且守将淳于琼均无言备,如果清兵袭之,可获全胜,不出三日。袁绍必败。对于乌巢守军,荀攸传的记载是将交族舵,其实可以理解。乌巢距离官渡前线还是有些距离的,官渡在河南隐的中牟县,乌巢在兖州陈留郡的酸枣、封丘县之间。我想淳云琼是这么认为的,曹操又没有开天眼,怎么会知道自己在乌巢呢?就算曹操知道,他又怎么敢离开官渡大营呢?所以淳云琼觉得自己不需要刻意提防曹军。居授曾建议袁绍另派蒋琦率领一支部队策应淳于琼,以防曹操再来劫粮,袁绍就没听。我估计袁绍是这样想的,上次韩巡粮草被劫,那是疏于防范,而这次我都派淳于琼护送运粮了,淳于琼有一万多人,总不可能再被曹操劫一次吧?再说你居兽怎么总是跟我唱反调,你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兵权被纯玉琼分了,所以怀恨在心,想搞什么事情吧?要不说你们蓟州人就欠收拾呢!袁绍、纯玉琼是万万没想到,本阵营出了个二五仔许攸,把淳于雄的位置暴露了,而曹操又擅用其谋,敢于冒险,他真的带着五千兵马来打淳于雄这一万人了。当然,一开始曹营众人都不敢太相信许攸,万一他是诈降呢?只有荀攸、贾诩劝曹操赶快出击,如果换做是袁绍,他可能真就迟疑不定,犹豫个一两天再想去打吴朝时,楚云琼的大军早就走了,黄花菜都凉了。这是曹操强过袁绍的地方,他没有选择困难症,该出手时就出手。曹操让曹鸿留守官渡大营,自己挑选精兵五千人,竖起援军旗帜,人先没马复口抱起柴火抄小路。兴业赶往乌巢途中遇到袁绍军,就谎称自己是调过来增援淳于雄的。就这样,曹军在凌晨顺利到达乌巢。再一次声明,淳云琼没有喝酒,但当他发现数千曹军突然出现在己方营寨前并开始放火时,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当然,淳云琼一开始没有被动防守,他见曹军人少,就率军主动出营迎战。曹操指挥大军急攻群雄战败,只得推营中坚守。很快,袁绍派的援军来了,攻营的曹军腹背受敌,手下都跟曹操说敌人的骑兵就快到了,请分兵拒职。曹操怒道敌人到我背后再告诉我。士卒殊死奋战,终于顶住了外围援军的压力,攻破了淳于琼的营寨,斩杀都将隋元晋、齐督韩菊子、吕微、皇赵睿等人,又斩氏族千余人,割下他们的鼻子,割掉牛马的唇舌,令其余元君心惊胆战。淳于雄也被生擒,并割掉了鼻子。看着昔日的老同事落得如此窘境,曹操问道何为如是,你怎么这个样子了呢?淳于雄回答的很硬气胜负在天,有什么可问的。曹操本不想杀淳云雄,但一旁的许攸提醒他以后淳云雄只要照镜子,就会想起你今天带给他的屈辱,你懂得。曹操于是下令杀掉了淳云雄。值得注意的是,岳晋传记载岳晋在官渡历战,斩少将淳云雄,所以很多人以为淳于雄就是在战斗中被岳晋侵斩的,但这就跟曹蛮传的记载相冲突了。实际上,岳晋传的记载是描述曹军整体的战果,这就跟张辽传说张辽斩他顿是一样的,张辽也并没有侵斩他顿。我们综。合一下两者,乌巢之战时,阅尽所不力战,并生擒了淳于琼,而后曹操下令处斩淳于琼。陈寿则表示写这么多字干嘛,所以他一句话就概括了。
# 官渡之战粮草攻略:把握关键,掌控战局

在官渡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粮草问题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士兵的温饱与士气,更决定着战争的走向。

首先,了解双方粮草情况很关键。袁绍在河北存粮丰富,而曹操虽兵少补给线短,却因袁绍劫掠而缺粮。这就凸显了粮草运输与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运粮队的保护,曹操曾成功劫过袁绍一次粮草,而袁绍也多次劫掠曹操粮草。任峻总结经验,将运粮车合队并重兵防守。

再看乌巢之战,这是扭转战局的关键节点。淳于琼负责押运粮草,却因许攸投曹而暴露位置。曹操果断出击,奇袭乌巢。

战前,许攸提供重要情报,曹操精心准备。行军途中巧妙伪装,顺利抵达乌巢。淳于琼虽兵力占优,却因轻敌惨败。

此役后,袁绍大势已去。所以,在官渡之战中,各方围绕粮草展开的争夺与守护,深刻影响了战争结局。我们要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学习,把握粮草这一关键因素,在类似局势中做出正确决策,掌控战局走向。
淳于琼,官渡之战,乌巢之战,袁绍,曹操,许攸,韩荀,运粮队,分兵,劫粮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