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接假遗诏后自杀原因探究

share
公子扶苏,为何接到秦始皇假遗诏后立马自杀?这问题大家一直想不通。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某天你突然收到来自哈佛大学或牛津大学的offer,邮件发送地址是官方邮箱,还附有学校印章,学校官网也能查到你的名字和二维码,你会怀疑这offer有假吗?扶苏当年收到秦始皇的遗诏时,情况也是如此。从上帝视角看,我们都知道秦始皇这份遗诏是假的,但当时的人又怎能得知确切消息呢?而且,扶苏接到的这份旨意,从格式到程序都毫无破绽,极具迷惑性。秦朝与之前的周朝相比,在制度和思想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有人会问,这种变革与扶苏的自杀有何关系?答案是关系重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命称为“制”,将令称为“诏”,天子自称“朕”,天下首次出现了“皇帝”的称号。秦始皇为何要做这些改变呢?他将“制”“诏”等皇帝发出的诏令变成自己的专属,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这些字眼发命令。秦始皇此举就是为了强调皇命大于天,他说的话就是上天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违抗,包括“朕”这个字。先秦时期,很多人都可以自称“朕”,但到了秦朝,只有皇帝能这样用。所以自秦朝开始,朝堂格局变为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由皇帝一人决断,且这种决断不可违抗,包括秦始皇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与先秦时期的局面截然不同。当年孟子见齐宣王时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话很直白,意思是君臣要对等,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你不把我当回事,我也不把你当回事。而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形成了皇命大于天的局面。那么,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他能不明白父亲期望的君臣父子关系是怎样的吗?他看到这份旨意时,敢违背秦始皇的旨意吗?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扶苏难道想不到这份诏书是假的吗?要知道,秦始皇颁布的诏书很多出自丞相李斯之手,李斯对这套程序再熟悉不过,要以假乱真并非难事,更何况李斯身边还有对秦始皇最为了解的赵高。所以,这份诏书除了不是秦始皇的本意,其他方面都是真的,这就让人难以分辨了。就好比家里有老人想立遗嘱,老人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无法自己书写,便找人代写,结果代写之人完全误解老人意思,稀里糊涂立下遗嘱。这份遗嘱却完全符合程序,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稀里糊涂按了手印。老人去世后,后世之人该如何分辨遗嘱的真假呢?秦始皇的诏书也是如此,当时知晓此事的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人,他们毁掉原诏书,再按正常程序伪造一份新诏书,外人又怎能分辨呢?只要他们三人不说,就无法验证真假。那么,扶苏看到诏书和使者后会作何感想呢?当时的蒙恬也不能完全确定诏书是假的,他劝扶苏谨慎行事,原话是:“请父请父,请而后死为木?”意思是让扶苏别着急死,先上书请命,若请命后皇帝仍下令让他死,那时再死也不迟。此时的扶苏并非完全没听进蒙恬的话,他迟疑了一下,但旁边传令的使者着急了,不断催促扶苏。这使者代表皇帝,其意思再明显不过,皇帝都要你死了,你还能迟疑吗?于是,扶苏果断选择了赴死,蒙恬也没再劝阻。很明显,当时皇帝的旨意在人们心中是不可违抗的,不然以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实力,若他真能确定旨意有假,完全可以让手下士兵阻止这一切发生。但他没有这么做,显然也无法违抗皇帝的旨意,在无法断定真假的情况下,只能如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扶苏接到秦始皇假遗诏后自杀这一事件一直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缘由。首先,秦朝的制度变革对这一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诸多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将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天子自称“朕”,这些专属称谓强化了皇权。在这种制度背景下,皇命大于天,皇帝的旨意被视为至高无上,不可违抗。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自幼接受的教育使他深知君臣父子的关系准则。当他看到这份看似正规的遗诏时,从格式到程序都无懈可击,再加上对父亲权威的尊崇,以及对秦朝制度的敬畏,他很难产生怀疑。即便他心中可能有一丝疑虑,但面对代表皇帝的使者不断催促,他内心的挣扎最终还是被对皇权的绝对服从所战胜。此外,诏书的伪造者李斯和赵高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李斯对诏书的程序极为熟悉,赵高又对秦始皇了解透彻,他们联手伪造的诏书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使得扶苏更加难以辨别诏书的真伪。而蒙恬虽然劝扶苏谨慎行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诏书有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苏的判断。总之,扶苏接假遗诏后自杀这一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秦朝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皇权的敬畏和服从。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来说,这一事件为我们了解秦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扶苏,秦始皇,遗诏,自杀,秦朝制度,君臣关系,诏书真假,蒙恬
[Q]:扶苏为什么不怀疑遗诏的真假?
[A]:遗诏从格式到程序都不假,且秦始皇的诏令格式等成专属,加上李斯熟悉程序、赵高了解秦始皇,让扶苏难以辨别。
[Q]:秦朝制度的改变对扶苏自杀有什么影响?
[A]:秦朝建立后皇命大于天,皇帝决断不可违抗,扶苏受此影响,不敢违背遗诏。
[Q]:蒙恬为什么不阻止扶苏自杀?
[A]:蒙恬不能完全断定诏书有假,且当时皇帝旨意不可违抗,他也无法违抗。
[Q]:先秦时期和秦朝的君臣关系有什么不同?
[A]:先秦时期君臣对等,秦朝则是皇命大于天,皇帝决断至上。
[Q]:李斯和赵高在遗诏事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他们熟悉诏书程序,联手伪造诏书,使其从各方面看似真实,增加了扶苏判断难度。
[Q]:扶苏没有听进蒙恬的话吗?
[A]:扶苏听进了蒙恬的话并迟疑了,但使者代表皇帝不断催促,使他最终选择赴死。
[Q]:如果扶苏不自杀会怎样?
[A]:历史可能改写,但具体走向难以预料,或许会引发一系列政治变动。
[Q]:秦始皇为什么要改变制度,强调皇命大于天?
[A]:为强化皇权,使自己的命令成为至高无上的旨意,加强对天下的统治。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