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武乡侯究竟是乡侯还是县侯

share
诸葛亮的爵位是县侯吗?公元223年,刘禅成为蜀汉皇帝后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那么诸葛亮这个武乡侯谥乡侯还是县侯呢?先说我的结论是相侯。根据食道记、太平寰宇记和都史方舆纪要,诸葛亮的封地武乡就位于汉中郡南郑县附近的武乡谷。肯定会有朋友持反对意见,有没有可能诸葛亮的封地不是武乡,而是武乡县,所以其实诸葛亮是县侯呢?三国志集结的作者卢碧就是这个观点,他引用了清代学者潘岩的说法,蜀汉大将魏延后来就因军功升为了南郑侯,这是妥妥的县侯,而诸葛亮功在魏延之上,他的爵位怎么能在魏延之下呢?所以诸葛亮就不可能是夏侯。而三国时期,功臣封爵往往会封于家乡。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人,而西汉时期徐州的琅琊郡是由武乡县的,虽然东汉时期武乡县生病了,但在东汉末年有严干受封武乡侯的记载,可知当时又恢复了武乡县,所以属汉封诸葛亮为武乡县侯是合情合理的。很多网友也都认为诸葛亮是魏延的上级,怎么可能让手下当县侯,自己做乡侯呢?其实这个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从来没有规定官职和爵位必须完全匹配,领导比下属爵位低的情况在三国实在太多太多了。举几个例子,蜀汉大司马蒋琬封安阳亭侯只是亭侯,而他的司马姜嵬封平乡侯是县侯。姜维爵位比蒋琬高可一点也不影响蒋琬的权力。在姜维之上,蒋琬也不会因为手下比自己爵位高而闹情绪。同理,蒋琬做大将军时,安汉将军王平,任大将军府的前户军属府是王平,这个时候是安汉县,侯爵位一样在蒋琬之上,但一样是蒋琬的小弟。孙权偷袭荆州的时候,于建安24年11月封陆逊为华亭侯,这个时候孙权自己连爵位都没有,有人要问了,孙权不是武侯吗?那是演义的原创。实际上孙权获得爵位是在建安24年的12月,因讨关羽之功被曹操封为南张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魏延,要知道魏延原本是都亭侯,后因在阳西之战大破曹军的战功,升为南郑侯。因为战功受封,这是他应得的。而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有可以让他进爵的大战果吗?其实并没有。第一次北伐,大败亏输,诸葛亮自贬三级,但没有给自己削爵。第三次北伐,收武都、阴平,诸葛亮因此官复原职,也不禁蹶。至于第二、四次北伐,因梁、晋退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更没有机会给自己进爵了,当然诸葛亮北伐时期也打过一些亮眼的小战役,也有诸诸葛亮等蜀汉将领因功获得爵位,诸诸葛亮为总指挥,找个理由给自己进爵县侯,不要太轻松,问题是诸葛亮有做这个的必要吗?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位权臣,蜀汉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诸葛亮并不太追求物质财富,他去世时内无余帛,外无虞才,估计是诸葛亮也不会在自己的实力的高低多寡。当然了,如果诸葛亮北伐取得了大规模胜利,不如拿下襄阳,可能就会升级为县侯了。所以我认为他没说诸葛亮功在魏延之上,不应只封乡侯。这个观点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的武乡侯就是县侯。而潘梅还提到,颜干曾因公受封武乡侯,所以汉末是有武乡县的,所以诸葛亮的封地就是琅琊郡武乡县。这个观点其实也站不住脚,因为没有证据能证明颜干这个武乡侯就是县侯,且就是琅琊郡的武乡县。颜干是私立平邑人,他因讨伐郭元,在并州县策破高干,立功封侯,按照封地在家乡附近或者在立功驻地附近这一原则,严干的封地武乡也应当是在私立或者滨州。而晋书地理治理的并州上党郡倒是有个武乡县,所以要说汉末有武乡县,也更应该是上党郡的,不是诸葛亮的故乡琅琊郡的。此外,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吴蜀两国二帝并尊并直面瓜分魏国领土。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属吴,加上吴国原本占有荆州、扬州、交州,这是蜀汉所承认的。而在此前,蜀汉的李辉摇领胶州刺史,所以诸葛亮此时解除了李辉的胶州刺史一职,改任建宁太守。因为刘禅的两个弟弟刘永、刘理分别是鲁王和梁王,而这两个郡国都属豫州,算吴国的,所以刘永、刘理也改封甘霖王和安平王,这两个郡属冀州正好是蜀汉的。我想看到这里,很多观众也明白了,倘若东汉或者说蜀汉朝廷真的在徐州琅琊郡复制了武乡县,而诸葛亮又被封在这里,那这就是侵犯大吴疆土了。在二帝并尊后,带头连吴的诸葛亮肯定也是要袭封的。但史书并无这方面的记载,显然诸葛亮的封地就不可能是是琅琊郡的武乡侯。最后引用一下成长老师的观点,刘禅继位时,与诸葛亮一同封侯的还有李炎都乡侯,李炎和诸葛亮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刘禅是不太可能一个封县侯,一个封乡侯的。所以诸葛亮的武乡侯就应当是乡侯。
《三国爵位探秘:诸葛亮武乡侯身份解析》攻略
在三国的风云历史中,诸葛亮担任武乡侯,其爵位究竟是乡侯还是县侯一直备受争议。这背后涉及诸多因素,如封地位置、与其他将领爵位对比、北伐战果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等。
首先,封地位置是关键线索。据记载,诸葛亮封地武乡在汉中郡南郑县附近的武乡谷,但有人质疑是否为武乡县。从历史资料看,虽西汉琅琊郡有武乡县,东汉末年也有严干封武乡侯,但不能确凿证明诸葛亮封地就是琅琊郡的武乡县。
与其他将领爵位对比也能提供思路。魏延因军功升为南郑侯,是县侯,而诸葛亮功在其上,却有观点认为其不应只是乡侯,以此推断诸葛亮应是县侯。然而,官职与爵位并非完全匹配,像蒋琬封安阳亭侯,其司马姜嵬封平乡侯是县侯,姜维爵位高于蒋琬,这些例子说明领导与下属爵位高低不影响实际权力。
诸葛亮北伐战果也影响其爵位晋升。五次北伐中,他未取得足以进爵的大战果,如第一次北伐大败,第三次北伐收武都、阴平后官复原职,其他几次北伐也无重大战果,所以从北伐角度看,他没有因战功升级为县侯的明显理由。
当时的政治局势也不容忽视。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吴蜀二帝并尊瓜分魏国领土,若诸葛亮封地在徐州琅琊郡的武乡县,会侵犯吴疆土,且史书无相关记载,这也削弱了诸葛亮是县侯的可能性。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虽存在争议,但从多方面考量,诸葛亮的武乡侯更倾向于乡侯。这一结论不仅基于历史资料的细致梳理,也结合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背景,为我们理解三国时期的爵位制度和人物地位提供了深入视角。
诸葛亮,武乡侯,县侯,乡侯,封地,魏延,蒋琬,孙权,北伐,托孤
[Q]:诸葛亮的武乡侯是县侯吗?
[A]:文中认为诸葛亮的武乡侯更倾向于乡侯,虽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县侯,但证据不足。
[Q]:有哪些证据表明诸葛亮可能是县侯?
[A]:有人认为诸葛亮功在魏延之上,魏延是县侯,所以诸葛亮不应只是乡侯;还有提到西汉琅琊郡有武乡县,汉末有严干封武乡侯,推测诸葛亮封地是琅琊郡武乡县,所以是县侯。
[Q]:为什么说诸葛亮不太可能是县侯?
[A]: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大战果,没有因战功升级理由;若其封地在琅琊郡武乡县会侵犯吴疆土,史书却无记载;官职与爵位并非完全匹配,领导比下属爵位低的情况常见。
[Q]:三国时期官职和爵位有怎样的关系?
[A]:三国时期,官职和爵位并非必须完全匹配,领导比下属爵位低的情况很常见,如蒋琬与姜嵬、姜维的例子。
[Q]:魏延的爵位是如何晋升的?
[A]:魏延原本是都亭侯,后因在阳西之战大破曹军的战功,升为南郑侯。
[Q]:孙权的爵位是怎么来?
[A]:建安24年11月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此时孙权无爵位;12月因讨关羽之功被曹操封为南张侯。
[Q]:刘禅继位时还有谁和诸葛亮一同封侯?
[A]:刘禅继位时,与诸葛亮一同封侯的还有李炎,李炎为都乡侯。
[Q]:从哪些方面能判断诸葛亮武乡侯的爵位性质?
[A]:可从封地位置、与其他将领爵位对比、北伐战果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等方面判断。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