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变法成功原因及与王安石变法对比

share
张居正的变法之所以能成功,跟他本人拥有绝对的权力是分不开的。张居正的权力大到什么地步呢?甚至是凌驾于皇权之上。万历皇帝当年有一次当着百官的面去宣读论语,不小心念错了一个字儿。张居正就当着百官的面,大声并严厉纠正了万历皇帝的错误,就跟老爹去驯熊孩子是一个强调的,当时把小万历皇帝给吓的话都不敢说,当时在场的百官也都惊了,你张居正身为人臣,怎么能跟皇帝这么说话?但是满朝的文武啊全都支支吾吾,对于张居正的行为连个屁都不敢放,可见张居正的权力当时有多大。我就这么跟你说吧,张居正的这个训斥,他并不是有意为之,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行为。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张居正平时对万历皇帝肯定是非常严厉的,当着群臣的面都敢随意训斥,私下里他能把万历皇帝当回事儿,一瞬间啊,我甚至都觉得这万历皇帝他不应该姓朱。由此可见,张居正在朝中的威望和权力都大大的超过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犯了错,张居正就带皇帝向全国发布罪己诏,这事儿我想想啊,都替万历皇帝感到悲催,历来都是皇帝犯错,臣子过来背锅的,你张居正可好,反过来了,三字经不就说过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万历皇帝行为不检,你这个当老师的就没责任吗?你反倒是替皇帝去拟了罪己诏。所以这张居正啊他在朝中的权利你就可想而知。就这一点来说,宋朝的王安石是完全没法比的,甚至战国时期的商鞅都没法跟张居正比。正是因为张居正拥有了绝对的权利,他实行变法在行政层面上才会没什么阻碍,一言九鼎啊,对张居正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全都到菜市口了。这第二点呢,就是张居正的变法是有逻辑性的,他的条理是非常清楚的。变法成功的关键不在法上,而在人上。你看王安石变法,他啥都想变,社会的方方面面,什么青苗法、方田法、释义法、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等等等一大堆。你整这么多的变法,在整个变革的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的繁琐,你实行起来就非常的复杂。这管理上一混乱,下面浑水摸鱼的人就多。你想去造福百姓,结果下面这些州府官员啊就搞成了祸害老百姓。说白了这王安石啊完全就是靠着自己的理想在搞变法的。而张居正的变法就非常简单明了,说白了就两点,一是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用考核制的方法淘汰那些吃干饭不干活的官员。2、丈量大明朝全国的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增加大明朝国库的收入。张居正改革,他就一个目的,就是让明朝的户部每天能有点余粮。我把这个事儿解决了,变法变成了这一代人就干一代人的事儿就行了。你王安石一个人想把时代的事儿全干了,那怎么可能呢?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张居正要比王安石务实得多,政府跟权谋也是完胜王安石了。你就看王安石当年跟神宗皇帝陈述变法之事,司马光就说嘛咱们朝廷开支太大,要开源节流。结果呢这王安石直接就怼了回去,说自己的变法呀可以让民不加富而国用着,这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朝廷跟官府他们又不是生产者,怎么凭空产生财富呢?你朝廷的钱多了,肯定是来源于宋朝的民间啊。所以他这个观点跟论述啊,他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我在上个视频里面说,王安石的变法是闭门造车嘛,就是脱离实际情况的空想,最后才导致自己功败垂成。就在反观张居正,人家变法是什么理念呢?夫人君一去,弊政便能感天动地。如此可见,为民祈祷者,在实政,不在虚文,而祖宗之法甚不可轻便也。言下之意啊,就是我张居正不是要改变组织,只是去掉组织中的一些弊病。所以张居正这种低调务实的行事方式,就是他的变法阻力小了很多,朝中很多保守之人也不好拿这个事做什么文章。权力大更务实,干的事儿呢更加简化直接,张居正的变法自然他就能搞成。
《张居正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对比攻略》:张居正变法成功原因多。他权力大,行事务实。通过考核制提高官员效率,丈地推行一条鞭法增加国库收入。而王安石变法虽想法好,但过于繁杂,理想主义色彩浓。想了解如何借鉴张居正变法思路,让你的改革更有效?快来看看这份攻略,从权力运用到具体措施,为你详细剖析!
张居正变法,王安石变法,权力,务实,考核制,一条鞭法
[Q]:张居正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张居正拥有绝对权力,行事低调务实,变法条理清晰。
[Q]:张居正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A]:他能当着百官面严厉纠正万历皇帝错误,满朝文武不敢吭声。
[Q]:张居正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有何不同?
[A]:张居正变法简单明了,注重提高效率和增加收入;王安石变法繁杂,理想化。
[Q]:张居正如何提高官员办事效率?
[A]:采用考核制淘汰不干活的官员。
[Q]:张居正变法对明朝有什么影响?
[A]:增加了国库收入,在行政层面推动了改革。
[Q]: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
[A]:过于理想化,变革繁琐,管理混乱,官员借机祸害百姓。
[Q]:张居正的变法理念是什么?
[A]:去掉组织中的弊病,而非改变组织。
[Q]:张居正的行事方式对变法有何作用?
[A]:使变法阻力减小,更易成功。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