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三国历史全过程

share
一口气看完三国历史全过程。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是指公元220年从曹魏代汉开始,广义上是指公元184年从黄巾起义开始。由于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所以往往将公元184年至公元220年的这段时间加入三国历史的范畴之中。公元184年,由于外戚与宦官的相互争斗不休,导致朝廷中央集权制的权威崩溃,加上天灾不断,却又赋税繁重,所以人民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最终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他们投过黄金,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史称黄巾起义。公元189年,汉灵帝为了平息黄巾军叛乱,派皇甫嵩、曹操等人率中央军前往镇压,同时又令地方州郡官员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但这一过程中,地方州郡官员和豪强地主接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兵割据一方,致使了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从而拉开了近100年的战乱时代,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幼子流变即位,朝政落入何太后与舅舅何进之手。何进为了除宦官之患,不听曹操的劝谏,执意听袁绍的建议,让凉州军阀董卓率军进京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两、2000人。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但却给了进京的董卓顺势夺权的机会。同年,董卓率军进京后将刘变废杀,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史称董卓之乱。公元190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为避锋芒,便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期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和曹操出兵与董卓交战,而其他群雄各自心怀鬼胎,直驻军部援助,并且还互相攻杀,最后关东联军解散,群雄们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伐,军阀混战的乱世由此开启。公元192年,董卓遭到了王允和吕布的联合袭击,最终身亡。同年,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以为董卓报仇为名,率军攻破长安,杀死王允,击退吕布。事后,李傕和郭汜挟持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朝政大权。公元194年,曹操决定进攻徐州,徐州牧向刘备求救,因此刘备得到了进驻徐州的机会。由于吕布偷袭了曹操大本营,导致兵力分散,放弃攻打徐州的机会,刘备的支援让陶谦十分欣赏,封他为豫州刺史,陶谦去世后,刘备接管了他的部队,正式入驻了徐州城。公元195年,李傕和郭汜爆发内斗,长安陷入动荡,汉献帝被迫逃出长安,回到旧都洛阳,随后又被曹操引往许都,曹操因此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公元197年,南方的孙坚在与刘表的交战中阵亡后,其子孙策在周瑜的辅佐下统一江东,为日后孙权建立东吴奠定了基础。公元200年,曹操凭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诛刘备,夺取了眼、喻、徐三州,而袁绍则控制了清寂、幽并四州。由于袁曹,双方势力持续壮大,随后在北方爆发了官渡之战。此战,曹操以两万兵力大败袁绍十万大军,又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的势力,随后又平定辽东,征服乌桓,最终统一了北方。同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接掌江东。公元201年后,刘备辗转投靠多人后,南下荆州投靠刘表。在徐州的建议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荆州的刘表突然病死,曹操趁荆州不稳之时,率20万大军南下征伐荆州。刘表的长子刘琮随即投降曹操。机身荆州的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击败,逃至下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共抗曹军。同年,赤壁之战爆发,周瑜以火攻之计大破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在随后十年里,多次南下受挫。曹操把目光转向西北,相继消灭了西北多个割据势力,占领陇西地区,将凉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刘备击败汉中的张鲁,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并向西南发展。孙权则平定胶州,取得东南半壁。自此,前三国鼎立之势已然形成。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军队擒获杀死。至此,孙权占领了荆州大部地区。公元220年,66岁的魏王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魏王王位,控制了朝政大权。同年,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曹丕在位期间,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为曹魏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位后,刘备为了兴复汉室,便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刘备以给关羽报仇为由,不听群臣劝阻,执意亲征东吴,最终在夷陵之战被东吴名将陆逊击败后,刘备败走白帝城。公元223年,62岁的刘备把国事托孤于诸葛亮后去世,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接管蜀汉政权期间,将蜀汉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公元226年,40岁的曹丕去世,由曹睿继位,在曹真、陈群以及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曹睿开始了为期12年的执政生涯,公元228年,诸葛亮在六年内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均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功,而诸葛亮也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公元229年,孙权在稳固并扩大基业后与武昌称帝,国号吴,史称孙武,后迁都建业,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公元238年,曹魏政权历经曹丕、曹叡两代后由曹芳继位,司马懿与曹爽共付朝政。但曹爽掌权后骄横跋扈,打压异己,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直到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墓机会,发动政变。除此,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自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并开始把持朝政。公元252年,孙权逝世,仅十岁的孙亮继位,东吴内部随之爆发内乱,从此开始走向朝政。公元253年,姜维毕生进行了11次北伐,虽然总体上胜多败少,但连年战乱使得蜀汉的衰落已经不可逆转。公元254年,曹魏权臣司马懿病逝后,其子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而魏帝曹芳与李峰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师。但事情败露,司马师将曹方废除,改立曹丕之孙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公元260年,曹髦因不满司马昭专权,便率亲兵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的心腹假充派人杀害。事后,司马昭礼曹操之孙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公元263年,司马家展开了攻灭蜀汉的计划,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三路伐蜀。此战,姜维在击败诸葛旭后,又把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然而邓艾却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简大势已去,便向邓艾投降,还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自此,酱国43年前,两地的蜀汉政权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自此,相国46年,传武帝的曹魏政权灭亡。司马炎称帝后,开始了筹备伐吴计划。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兵20万大军,大举征伐东吴。次年,晋军一路势如破竹,包围了吴国都城建业。孙浩见大势已去,便反绑双手向晋军投降。自此,相国52年,传四帝的孙吴政权灭亡。至此三家归晋,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代结束。
《三国全史攻略:把握关键节点,洞悉历史脉络》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充满了无尽的传奇与故事。想要深入了解三国历史,把握关键节点是至关重要的。

黄巾起义,如同一场燎原之火点燃了乱世的序幕。它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腐朽与人民的苦难,也为各路豪杰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董卓之乱,则是汉室衰微的转折点,董卓的专权残暴让天下陷入更深的动荡。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巅峰对决,奠定了北方统一的格局。赤壁之战更是改变了历史走向,孙刘联军以少胜多,阻止了曹操的南下步伐,三国鼎立之势初现端倪。

在三国鼎立的漫长岁月里,高平陵事变成为曹魏政权的重大变故,司马氏开始崛起。而蜀汉的灭亡,邓艾偷渡阴平这一奇袭堪称关键。最终西晋统一,结束了纷争的三国时代。

通过梳理这些关键节点,我们能更清晰地洞悉三国历史的脉络,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领略英雄们的壮志豪情与智慧谋略。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爱好者,还是想要深入研究三国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世界。
三国历史,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高平陵事变,蜀汉灭亡,西晋统一
[Q]: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是怎么划分的?
[A]:三国时期开始时间分狭义和广义,狭义从公元220年曹魏代汉起,广义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起。
[Q]:黄巾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A]:外戚与宦官争斗,中央集权崩溃,天灾赋税重,百姓困苦,在张角号召下起义。
[Q]:董卓之乱是怎么回事?
[A]:汉灵帝驾崩后,何进为除宦官让董卓进京,事败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废帝揽权。
[Q]:官渡之战谁赢了?
[A]:曹操以两万兵力大败袁绍十万大军,曹操获胜并统一北方。
[Q]: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
[A]:周瑜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孙刘结盟,三国鼎立之势渐成。
[Q]:蜀汉是怎么灭亡的?
[A]:司马家派钟会、邓艾等伐蜀,邓艾偷渡阴平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Q]:西晋是如何统一三国的?
[A]:晋武帝司马炎发兵征伐东吴,孙浩投降,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
[Q]:高平陵事变对曹魏有什么影响?
[A]: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扫墓发动政变,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