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苏联69年历史全过程
一口气看完苏联69年历史全过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结束后,列宁在莫斯科成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俄国随着三年残酷内战的硝烟散去,这时与俄国同样是苏维埃政权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面临着共同的欧洲阶级敌人的威胁。列宁与斯大林提议建立同盟国。同年12月30日,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苏联成立条约,正式宣告苏联成立,列宁当选第一任领导人。联盟初创成员包括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共和国。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第二任领导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世界强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之后,在1925年至1936年间,中亚的土库曼、乌兹别克等五国以及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继加入苏联,联盟版图不断扩大。1932年,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成为现实,苏联经济农业大幅度提升,但也产生了危害。乌克兰大饥荒爆发后,由于集体化政策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最终加剧了饥荒的蔓延,致使约500万人死亡。1934年,由于苏联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党派斗争十分严重,于是苏联开始了大清洗,四年时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不仅仅是军界、经济和科学艺术界人士被倾诉,还有普通的苏联人民也受到波及。1939年,苏联发动苏芬战争,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夺取了芬兰部分土地。同年,苏联与西欧国家关系恶化后,为了保证国家自身安全,与德国和日本分别签订中立条约。但西欧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至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击苏联,苏德战争开始。同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五十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八十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多万人,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六十多座城市。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1943年 Soviet Red Army 经过顽强抵抗,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首都柏林,柏林战役胜利,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为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苏联军民付出了27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力量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再加上苏联推行意识形态输出,在欧洲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使美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1946年,英国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美苏冷战的正式开端。紧接着土耳其和希腊出现危机,为防止这些国家成为苏联势力的新屏障,美国国会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反对苏联的法案。1947年,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展开了反击,同东欧九国在波兰举行会议并缔结了经济协定,与美国为首的西欧经济团体形成了对立。1949年,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多个国家成立北约。同年8月,苏联成功试爆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53年,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逝世,赫鲁晓夫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6月2日,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同年8月12日,萨哈罗夫设计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55年,在西德加入北约后,苏联联合东欧七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成立华约以共同对抗北约国家。这一举动标志着冷战进入了新的对峙阶段。1956年,苏共20大在莫斯科召开,赫鲁晓夫逐步登上权力的顶峰。他反对个人崇拜,并大力推动苏联重工业的发展,整顿和改组内务机构,健全法治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解冻文化也愈演愈烈。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1959年,为了缓和东西方间的紧张关系,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1962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苏联为了扳回一程而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美国。这场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却是人类前所未有的逼近毁灭的边缘。他险些酿成热核战争,最终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费支出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在70年代成为了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然而这种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1982年,长期领导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领导人。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包括人事调整、整顿劳动纪律、反腐肃贪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试验。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他仅执政一年多后便病逝。1984年,73岁的契尔年科接替担任苏联领导人。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1985年契尔年科逝世后,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摆脱困境,提出了经济改革的任务,但改革并未取得明确成效。1986年,随着阿拉木图事件、纳卡冲突和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运动的爆发,民族分离主义日益严峻。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系称为新纳粹主义。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同时,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放弃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并提出了外交新思维。这些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一片混乱。1989年,随着苏联影响力的下降,多个华约、东欧国家逐渐退出华约,同时,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仿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独立,这标志着苏联已经失去了超级大国身份。1991年,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苏联解体后分裂为15个国家,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继承。
**《苏联历史全解析:从崛起走向解体的波澜历程》**
苏联,这个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超级大国,其历史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与深刻教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苏联的诞生拉开了序幕。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在艰难中站稳脚跟。随后,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举措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强国,却也伴随着农业集体化的伤痛。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激烈对峙。从铁幕演说的开端,到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古巴导弹危机更是将世界推向核战争边缘。
然而,后期苏联内部问题丛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的改革,有的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为15个国家。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国际关系,都有着深远借鉴意义。它提醒着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需综合考量各方因素,稳定与改革并行,才能长治久安。
苏联历史,十月革命,冷战,解体,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Q]:苏联是如何成立的?
[A]:1922年,俄国在内战结束后,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维埃政权国家面临共同威胁,列宁与斯大林提议建立同盟国。同年12月30日,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苏联成立宣言和条约,宣告苏联成立,初创成员包括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共和国。
[Q]: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A]:该政策使苏联经济农业大幅提升,但也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引发乌克兰大饥荒,致使约500万人死亡。
[Q]:苏联大清洗运动的情况是怎样的?
[A]:1934年,因苏联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党派斗争严重,苏联开始大清洗。四年间130万人被判刑,68.2万人遭枪杀,波及军界、经济、科学艺术界及普通民众。
[Q]: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有何意义?
[A]: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
[Q]:冷战是如何开始的?
[A]:1946年英国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被认为是美苏冷战的正式开端。随后土耳其和希腊出现危机,美国通过援助法案,苏联展开反击,冷战正式拉开帷幕。
[Q]:苏联解体的过程是怎样的?
[A]: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影响力下降,华约、东欧国家退出,加盟共和国意图独立。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降下,苏联解体。
[Q]: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有哪些重要举措?
[A]:反对个人崇拜,推动苏联重工业发展,整顿改组内务机构,健全法治,还进行了解冻文化等举措。
[Q]: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情况如何?
[A]:苏联军费支出飞速增长,70年代成为军费开支最大国家,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后期进入停滞期和僵化期。
**《苏联历史全解析:从崛起走向解体的波澜历程》**
苏联,这个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超级大国,其历史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与深刻教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苏联的诞生拉开了序幕。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在艰难中站稳脚跟。随后,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举措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强国,却也伴随着农业集体化的伤痛。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激烈对峙。从铁幕演说的开端,到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古巴导弹危机更是将世界推向核战争边缘。
然而,后期苏联内部问题丛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的改革,有的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为15个国家。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国际关系,都有着深远借鉴意义。它提醒着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需综合考量各方因素,稳定与改革并行,才能长治久安。
苏联历史,十月革命,冷战,解体,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Q]:苏联是如何成立的?
[A]:1922年,俄国在内战结束后,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维埃政权国家面临共同威胁,列宁与斯大林提议建立同盟国。同年12月30日,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苏联成立宣言和条约,宣告苏联成立,初创成员包括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共和国。
[Q]: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A]:该政策使苏联经济农业大幅提升,但也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引发乌克兰大饥荒,致使约500万人死亡。
[Q]:苏联大清洗运动的情况是怎样的?
[A]:1934年,因苏联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党派斗争严重,苏联开始大清洗。四年间130万人被判刑,68.2万人遭枪杀,波及军界、经济、科学艺术界及普通民众。
[Q]: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有何意义?
[A]: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
[Q]:冷战是如何开始的?
[A]:1946年英国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被认为是美苏冷战的正式开端。随后土耳其和希腊出现危机,美国通过援助法案,苏联展开反击,冷战正式拉开帷幕。
[Q]:苏联解体的过程是怎样的?
[A]: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影响力下降,华约、东欧国家退出,加盟共和国意图独立。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降下,苏联解体。
[Q]: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有哪些重要举措?
[A]:反对个人崇拜,推动苏联重工业发展,整顿改组内务机构,健全法治,还进行了解冻文化等举措。
[Q]: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情况如何?
[A]:苏联军费支出飞速增长,70年代成为军费开支最大国家,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后期进入停滞期和僵化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