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谦:正史与吴书里截然不同的汉末军阀形象

share
这一期咱们来讲陶谦。陶谦字公祖,是扬州丹阳郡丹阳县人。小说《三国演义》里将陶谦描绘成了一个人畜无害的忠厚老好人,但历史上的陶谦却几乎与小说中的形象完全相反,无书记载。陶谦性情刚直有大节,曾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劭则认为陶谦外部声名内非真正。由于陶谦是汉末割据的军阀当中的失败者之一,因而《三国志》与《后汉书》这两部正史对陶谦的评价也都不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都表示,徐州动荡的悲剧就是因陶谦昏庸无道、肆意妄为、亲信坚定、疏远贤人而造成的。不过,吴仁伟耀所编撰的《吴书》对陶谦还是相当友好的,《吴书》中所记载的陶谦少有大志,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特立独行,不过在很多地方都与正史记载相矛盾。众所周知,公元185年春天,以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韩遂等人为首的凉州叛军进攻关中,朝廷派名将皇甫嵩率军讨敌,但皇甫嵩与叛军鏖战数月,未能有所进展,加之军费开销巨大,朝中又有宦官构陷,汉灵帝便将皇甫嵩免了职。但《吴书》却记载,当时担任杨武都尉的陶谦跟随皇甫嵩大破敌军。《三国志·武帝纪》与《后汉书·应劭传·宦者列传》都记载是陶谦派人杀害了曹嵩一家。但《吴书》却记载,陶谦派遣张凯护送曹嵩一家,是张凯见财起意,杀害了曹嵩。此外,《吴书》还有一处非常不靠谱的记载,那就是曹操想攻打徐州,但又畏惧陶谦兵力强大,竟上表天子刘协下诏罢免各州郡的兵马。而在得知陶谦不肯罢兵后,曹操便进攻徐州彭城国,杀害百姓泄愤,而后陶谦与盟友公孙瓒手下的青州刺史田楷合力击退了曹操。我们不难看出,《吴书》在极力塑造一个正面的陶谦形象,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陶谦曾是东吴的敌人,曹魏的敌人粉饰陶谦就可以间接抹黑曹操,而东吴政权中的许多名臣名将都曾是避难江东的徐州人,他们与陶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张昭、诸葛瑾等人,很有可能就是在曹操大举进攻徐州时而南下扬州的。所以《吴书》美化了陶谦这个昔日的徐州牧,更是一种政治正确。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下陶谦本人在灵帝末年到献帝初年的一些主要事迹。在公元188年的十月,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军余党纷纷寇掠郡县,于是汉灵帝便任命陶谦担任徐州刺史,治理徐州。陶谦在到达徐州后,任用了亡命东海的兖州泰山人臧霸、孙观等人为将,很快就大破徐州境内的黄巾军。到了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陶谦并没有像小说《三国演义》里那样加入讨董联军,而是在徐州观望时局,随时准备搞事,到了公元191年,董卓退守关中,关东联军内斗不断,只剩下名将朱隽还在河南苦苦支撑,并移书州郡,请各路诸侯发兵讨伐董卓。陶谦于是发3000精兵支援朱隽,并上表朱隽代理车骑将军一职,组织发起了第二次讨董联盟。公元192年,董卓被杀,他的凉州旧部李傕等人又再度把持朝政,于是陶谦又推举朱隽担任太师,并联合周边郡守郭襄发起讨伐李傕的联盟。不过由于朱隽选择受召入朝,逃离联盟也只得解散。此时的关东是二元兄弟的战场,陶谦是袁术、公孙瓒的盟友,于是他在公元192年年底又跑到兖州东郡搞事情,只不过这一次他与公孙瓒败给了袁绍、曹操,但自此陶谦也就和曹操结下了梁子。到了公元193年5月,陶谦派遣使者赵昱前往长安朝廷进贡,终于如愿以偿,由徐州刺史升级为了徐州牧。自我感觉良好的陶谦于是在当年6月再度打起了兖州的主意。当时徐州下邳人阙宣自称天子,聚众数千人作乱,陶谦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剿灭阙宣,而是与他合作,一同攻取兖州泰山郡的华费二县,并向西劫掠任城国。而后陶谦又率军击杀阙宣,吞并了他的部众。我们要注意,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在泰山郡的华费二县间遇害的,很多史学家也猜测,阙宣很有可能参与杀害了曹嵩一家的行动。如果认定了阙宣曾与陶谦手下将领一同杀害了曹嵩,再看陶谦传中,陶谦一开始与阙宣合作劫掠地方,后来又吞并阙宣的记载,我们似乎还能找到一条新的线索,即陶谦一开始是要借阙宣之手杀害曹嵩,并甩锅给阙宣。总之,陶谦自公元192年开始便不断入侵曹操的兖州,不断挑战曹操的底线,到了公元193年,更是把曹操的父亲曹嵩也给杀害了。公元193年秋天,忍无可忍的曹操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徐州而来,一场浩劫即将来临。
# 陶谦相关历史解读攻略

## 一、陶谦的基本信息
陶谦字公祖,来自扬州丹阳郡丹阳县。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人畜无害的忠厚老好人,但真实历史形象与之大相径庭。

## 二、不同史书对陶谦的评价
1. **正史评价**:《三国志》与《后汉书》因其是汉末割据军阀中的失败者,对其评价不高。陈寿和范晔认为徐州动荡是他昏庸无道、肆意妄为、亲信小人、疏远贤人的结果。
2. **吴书评价**:吴仁伟耀编撰的《吴书》对陶谦相当友好,记载其少有大志、刚正不阿等,但多处与正史矛盾。

## 三、陶谦相关事件
1. **军事行动**:公元185年,凉州叛军进攻关中,皇甫嵩作战不利被免职,《吴书》却称陶谦随其大破敌军。
2. **曹嵩之死**:《三国志·武帝纪》与《后汉书·应劭传·宦者列传》记载陶谦派人杀害曹嵩一家,而《吴书》则说是张凯见财起意所为。
3. **讨董相关**:关东联军讨董时,陶谦未参战而是观望。后来朱隽苦苦支撑时,陶谦发精兵支援并推举其代理车骑将军,组织第二次讨董联盟。董卓死后,陶谦又推举朱隽讨伐李傕,因朱隽入朝,联盟解散。

## 四、陶谦与各方势力的关系及影响
1. **与曹操的恩怨**:陶谦不断入侵曹操的兖州,杀害曹嵩,最终导致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徐州,引发一场浩劫。
2. **与东吴的关联**:东吴政权中的不少名臣名将是徐州人,与陶谦有联系,所以《吴书》美化陶谦,存在政治因素。

了解这些有助于全面认识陶谦在汉末复杂局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对研究那段历史有重要意义。
陶谦,三国志,后汉书,吴书,曹操,徐州,讨董联盟,曹嵩,评价,事迹
[Q]:陶谦在正史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A]:《三国志》与《后汉书》认为他昏庸无道、肆意妄为、亲信小人、疏远贤人,是汉末割据军阀中的失败者,评价不高。
[Q]:吴书对陶谦的记载与正史有哪些矛盾?
[A]:如记载陶谦跟随皇甫嵩大破敌军,而正史中皇甫嵩作战不利被免职;关于曹嵩之死,正史说是陶谦派人杀害,吴书则称是张凯见财起意。
[Q]:陶谦在讨董联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A]:关东联军讨董时他未参与,后来朱隽苦苦支撑,他发3000精兵支援并推举其代理车骑将军,组织第二次讨董联盟;董卓死后,他又推举朱隽讨伐李傕,因朱隽入朝,联盟解散。
[Q]:陶谦是如何与曹操结仇的?
[A]:自公元192年开始,陶谦不断入侵曹操的兖州,公元193年还杀害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从而结下仇怨。
[Q]:为什么吴书要美化陶谦?
[A]:陶谦曾是东吴敌人,粉饰陶谦可间接抹黑曹操,且东吴许多名臣名将是徐州人,与陶谦有联系,美化他是一种政治正确。
[Q]: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后做了什么?
[A]:任用臧霸、孙观等人为将,大破徐州境内的黄巾军。
[Q]:徐州下邳人阙宣作乱时陶谦是怎么做的?
[A]:一开始与阙宣合作,攻取兖州泰山郡的华费二县并向西劫掠任城国,后来又击杀阙宣并吞并其部众。
[Q]:公元193年曹操为什么进攻徐州?
[A]:陶谦不断挑衅曹操,还杀害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忍无可忍,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徐州。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