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侯纷争:袁术、曹操等势力的角逐与发展

share
上回说到,公元193年初,袁术连番战败后在扬州站稳脚跟,各方势力角逐仍在继续。此时,袁术之前任命的扬州刺史陈宇被打跑,袁术索性赐领扬州刺史一职。袁术虽败退到了淮南,但仍然没有放弃争霸天下。如今他暂时无力再攻入兖州、冀州,于是又打起了邻居的主意,之前助他攻下阴陵有功的孙奔被表为豫州刺史。徐州刺史陶谦虽然是袁术的盟友,但袁术对徐州的领土垂涎已久。于是袁术接下来又坚称徐州伯,为进攻徐州做准备。而此时李傕等人所控制的长安朝廷竟主动向袁术抛出了橄榄枝,待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狄侯。按史书上的说法,李傕是打算拉拢袁术作为外援。不过,与其说李傕是要拉拢袁术,倒不如说他们是要采用封官许愿的方式,给关东诸侯更大的权利,进而扩大关东诸将间的矛盾,引导他们加大力度,自相残杀。在这一时期,关东诸侯想要什么,李傕就给他们什么。早在公元192年十月,荆州刺史刘表派遣使者到长安朝廷进贡,李傕就上表天子刘协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徐州刺史陶谦在当时策划发起讨伐李傕的联盟,但联盟因为诸郡被李傕征入朝中而解散。按理说,陶谦绝对是要被李傕记上黑名单的。不过到了公元193年五月,陶谦听从了东海名士王朗与徐州别驾诏谕之言,以赵昱为使前往长安进贡后,李傕仍是同意天子刘协下诏拜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封溧阳侯,而使者赵昱也被拜为徐州广陵太守,王朗则被拜为扬州会稽太守。这个王朗就是后来大战孙策担任曹魏三公的王朗。王司徒在当时,想要求得市民的信任与拥护,最好的办法便是尊奉天子刘协,而兖州牧曹操自然也不例外。我们之前提到,曹操入驻兖州后,征辟陈留人毛玠为治中从事。毛玠曾与曹操有过一番谈话,被称为曹魏版的隆中对。毛玠指出,如今天下分崩,天子流亡在外,农民无法生产,官府缺少存粮,百姓不能安固,这样的局面难以持久。只有奉行正义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只有雄厚的财力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当前主要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尊奉天子,用朝廷的名义向叛逆之臣发号施令;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积蓄军用物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曹操深纳毛玠之策,决定与长安朝廷取得联系。兖州的西部是河内郡,而河内太守张杨正好就是长安朝廷的人。曹操于是派遣使者从事王必与张杨见面,希望张杨能借道放兖州的人西行与长安朝廷联系,但却被张杨一口拒绝。这时,张杨身边的骑都尉董昭来劝张杨说:“你别看袁绍、曹操如今是一家,他们早晚会分道扬镳。曹操如今虽然相对弱小,但他实际上是真英雄,我们应该跟他结交才是。现在他正好主动找咱们借路,我们就应该允许他的使者过路,同时上表长安朝廷推荐曹操。这事一旦办成,咱们就可以与曹操结下深厚的友谊。”张杨于是听从了董昭之言,允许曹操的使者通过河内郡前往长安,自己也上表向长安朝廷推荐了曹操。董昭则发挥他的专长,以曹操的名义给长安朝廷的实际控制者李傕等人写信致以问候。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董昭先前在袁绍手下做事,在界桥之战时,他被袁绍任命为巨鹿太守,替袁绍平定了巨鹿的动乱。但由于袁绍与陈留太守张邈不合,而董昭的弟弟董访又在张邈军中,袁绍便听信了手下人的谗言,要治董昭的罪。董昭则表示要去觐见天子刘协,主动脱离了袁绍。当他路过河内郡时,便被河内太守张杨留了下来,同时他也通过张杨获得了朝廷授予的七都尉一职。再说曹操派出的使者王必到达了长安后,李傕等人都认为关东诸将都想自己拥立皇帝,曹操这次派人来表忠心,肯定不会是真心诚意的,于是打算把王必扣留在长安。而日后的曹魏名臣、大书法家、时任黄门侍郎的钟繇则向李傕等人表示:“如今天下英雄并起,他们冒用朝廷的名义独断专行,而曹操跟他们不一样,他是真心向王室,如果咱们现在拒绝了他的忠诚,也会让那些日后打算效仿他的人对长安朝廷失望。”李傕等人恍然大悟,于是优待使者,完璧归赵,曹操与长安朝廷取得了联系,自此,长安朝廷也承认了曹操对兖州的控制权。不过直到公元195年十月,天子刘协才正式拜曹操为兖州牧。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诸侯纷争不断。袁术在连番战败后于扬州站稳脚跟,仍妄图争霸。曹操入驻兖州,听从毛玠之策尊奉天子、发展农业,积极与各方势力周旋。长安朝廷李傕等人操控局势,对关东诸侯采取分化策略。此时,各方势力交织,局势错综复杂。对于想要在这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的人来说,需看清形势,把握时机。比如,要像曹操一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重视人才与策略。同时,了解各方势力的动态也至关重要,像袁术对徐州的觊觎,以及李傕对诸侯的拉拢与制衡等。只有洞悉这些,才能在这乱世纷争中找准方向,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称霸一方还是成就一番伟业,都需要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
东汉末年,袁术,曹操,长安朝廷,诸侯纷争,争霸天下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