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秦始皇被称为暴君的原因及秦律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个暴君?我们讲历朝历代一直说暴秦暴秦,其实啊,并不是完全说始皇帝这个人有多么残暴。毕竟嬴政干出的那些大家耳熟能详之事,譬如焚书坑儒,现在证明也就几百个术士,还有求长生以及耗费民力修这修那等等,后世不少帝王也做过,且有的做得比嬴政还过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暴秦的主体并非指秦始皇本人,而是整个大秦以及那本当时极为严苛的秦律。譬如《史记》里《陈胜吴广列传》,里面写送东西迟到要被处死之类的就很恐怖,从而被后世之人不断引用。而秦始皇作为大秦的最高统治者,只能为这些制度背锅。就好比现在一部剧难看,其实未必完全是导演的责任,美术、道具、演员、编剧可能都有问题,但最后被大家喷得最多的还是导演,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但近年来,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部分保存完好的秦国律法横空出世,我们发现,原来即使是秦律也有人性化的一面。譬如刚才说到迟到要被处死,其实只要罚款就行了,遇到重大天气原因还能不予追究。并且我们以为强迫老百姓修长城,其实是有工钱的,并非白折腾。还有外出服役参军,家中必须留一个男丁赡养老人、传宗接代,这不挺好的吗?怎么就被称为暴秦了呢?一定是后世给大秦抹黑了。于是网络上出现了“秦始皇,我那迷人的老祖宗”之类的称呼。
实际上,对于这个段子,我一直觉得问题很大,但却无法像其他PR视频那样直接开拍,因为它里面的许多观点的确客观存在、有理有据。我觉得它有问题,是因为它犯了盲人摸象,或者说报喜不报忧的毛病。秦律有正常的一面没错,毕竟从秦孝公、商鞅,再到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目的是令行禁止,提升秦国的战斗力和效率,并不是把老百姓全杀光,自己做个光杆司令。所以完全妖魔化秦律自然不对。但相比同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法令,秦律还是比较严苛的存在。
既然大家都觉得睡虎地秦简靠谱,那我就来说里面的几条。譬如,夸奖敌人的实力,造成我方恐慌,就得被处死。这条法令并不局限于百姓,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还有近亲之间发生男女关系,现在社会最多是禁止,而在秦律中也是要被处死。还有罪犯得了麻风病,为了防止传染,也要被处死。甚至于割去别人的头发胡须,就像有人看我不爽,觉得我邋遢,把我胡子拔了,不好意思,也要重罚,也就是发配。
就连大家觉得最人性化的迟到罚钱这一块,也不是罚个三瓜两枣,像现在五十一百那么简单,要罚就罚一副铠甲的钱。在古代,这一副铠甲基本就相当于现在一辆车了,好比你上班迟到,罚你一辆小轿车,是不是也挺吓人的?更重要的是,秦国最为严苛的还不是这些法令本身,而是它的连坐和告发制度,就是一人犯罪,全家甚至邻里也要遭殃。当然也鼓励大家去告发身边的人,只要告发了,就可以免于连坐,还能受到奖赏,所以一时之间人人自危,亲友邻里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和谐了。
所以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大家还要执行一样的法令时,就让原本属于其他齐、楚、韩、燕、赵、魏的百姓们不乐意了。一夜之间强制学习别的地方的方言,强制用别人的尺寸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罢了,还要让原本享受着松散法令的六国移民去遵守不仅严苛并且还带连坐告发属性的秦律,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了。换成是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第一次参加学校军训的时候,在家饿了吃,累了躺,自由散漫的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教官好凶,日程条例好严,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几天的军训尚且能让我们如此不适应,这么想就能明白秦始皇被称为暴虐的根源了。
所以,车同轨、书同文的行为的确对于整个华夏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但在当时,对于那个年代的六国移民而言,不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事。而当刘邦提出约法三章这种简单粗放的条例来约束大家行为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受到很大欢迎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秦和隋这两个二世而亡的朝代也不容易。一个前面是东周,一个前面是魏晋南北朝,都是乱了几百年。咱们常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这俩也分太久了,二十多代人、三十多代人处于不同势力范围内,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早就有了巨大的差距,突然让他们统一步调,难度可想而知,只能通过强制法令的手段来进行。
所以,无论像嬴政还是杨坚,都是控制力极强的人,然而就因为这俩控制力太强,驾崩后下面的人失去了约束,反弹也会非常剧烈。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高中三年苦得不行,一到大学直接放飞自我是一个道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譬如李世民那样的,来稳固住原来的成果,将刚建立的并不牢固的秩序再维持一段时间。然而,哎,这无论是秦胡亥还是隋炀帝,都不属于这种能力很强的类型,二世而亡,那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而王朝灭亡以后,前代帝王的那些事该怎么评价,也就由不得他们了。
# 探寻秦始皇“暴君”之名背后的历史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一直背负着“暴君”的名号,这一观点流传甚广。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背后的复杂真相,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段历史的攻略。
## 重新审视秦始皇的“暴行”
提到秦始皇的“暴行”,焚书坑儒常常被人提及。然而,如今研究表明,被坑杀的大多是几百个术士。而且,后世不少帝王也有类似劳民伤财之举,比如求长生、大兴土木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不能单纯地将秦始皇定义为暴君。
## 秦律:严苛与人性并存
秦律一直被视为秦朝暴政的重要体现。但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秦律人性化的一面。例如,送东西迟到并非一律处死,而是改为罚款,遇到重大天气原因还可免罚;修长城是有工钱的;外出服役参军,家中会留男丁赡养老人、传宗接代。
但秦律严苛之处也不容忽视。夸奖敌人实力致我方恐慌、近亲发生男女关系、罪犯患麻风病等情况,在秦律中都要被处死;割人头发胡须也要重罚发配。而且,迟到罚钱数额巨大,相当于现在一辆车的价值。此外,秦国最严苛的当属连坐和告发制度,一人犯罪,全家邻里遭殃,虽鼓励告发可免连坐并获赏,但这严重破坏了人际关系。
## 车同轨书同文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这一举措对华夏历史意义重大。但在当时,却给六国移民带来诸多不适。强制改变生活方式,还要遵守严苛的秦律,这让习惯松散法令的百姓难以接受,这也是秦始皇被视为暴虐的一个重要因素。
## 秦与隋的相似命运
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它们之前的东周和魏晋南北朝都长期混乱,百姓生活习惯差异大,统一难度高,只能依靠强制法令。嬴政和杨坚控制力强,驾崩后下面的人失去约束,而秦胡亥和隋炀帝能力不足,无法稳固局面,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 如何正确看待这段历史
我们在看待秦始皇和秦朝历史时,要避免片面和简单化。既要承认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一系列改革的伟大功绩,也要看到秦律严苛给百姓带来的压力。同时,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复杂性。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秦始皇和秦朝历史,不再被单一的“暴君”标签所局限,从而真正领略历史的魅力与智慧。希望这份攻略能帮助大家在探索历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知识。
秦始皇,暴君,秦律,连坐制度,车同轨书同文,历史评价
但近年来,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部分保存完好的秦国律法横空出世,我们发现,原来即使是秦律也有人性化的一面。譬如刚才说到迟到要被处死,其实只要罚款就行了,遇到重大天气原因还能不予追究。并且我们以为强迫老百姓修长城,其实是有工钱的,并非白折腾。还有外出服役参军,家中必须留一个男丁赡养老人、传宗接代,这不挺好的吗?怎么就被称为暴秦了呢?一定是后世给大秦抹黑了。于是网络上出现了“秦始皇,我那迷人的老祖宗”之类的称呼。
实际上,对于这个段子,我一直觉得问题很大,但却无法像其他PR视频那样直接开拍,因为它里面的许多观点的确客观存在、有理有据。我觉得它有问题,是因为它犯了盲人摸象,或者说报喜不报忧的毛病。秦律有正常的一面没错,毕竟从秦孝公、商鞅,再到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目的是令行禁止,提升秦国的战斗力和效率,并不是把老百姓全杀光,自己做个光杆司令。所以完全妖魔化秦律自然不对。但相比同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法令,秦律还是比较严苛的存在。
既然大家都觉得睡虎地秦简靠谱,那我就来说里面的几条。譬如,夸奖敌人的实力,造成我方恐慌,就得被处死。这条法令并不局限于百姓,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还有近亲之间发生男女关系,现在社会最多是禁止,而在秦律中也是要被处死。还有罪犯得了麻风病,为了防止传染,也要被处死。甚至于割去别人的头发胡须,就像有人看我不爽,觉得我邋遢,把我胡子拔了,不好意思,也要重罚,也就是发配。
就连大家觉得最人性化的迟到罚钱这一块,也不是罚个三瓜两枣,像现在五十一百那么简单,要罚就罚一副铠甲的钱。在古代,这一副铠甲基本就相当于现在一辆车了,好比你上班迟到,罚你一辆小轿车,是不是也挺吓人的?更重要的是,秦国最为严苛的还不是这些法令本身,而是它的连坐和告发制度,就是一人犯罪,全家甚至邻里也要遭殃。当然也鼓励大家去告发身边的人,只要告发了,就可以免于连坐,还能受到奖赏,所以一时之间人人自危,亲友邻里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和谐了。
所以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大家还要执行一样的法令时,就让原本属于其他齐、楚、韩、燕、赵、魏的百姓们不乐意了。一夜之间强制学习别的地方的方言,强制用别人的尺寸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罢了,还要让原本享受着松散法令的六国移民去遵守不仅严苛并且还带连坐告发属性的秦律,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了。换成是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第一次参加学校军训的时候,在家饿了吃,累了躺,自由散漫的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教官好凶,日程条例好严,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几天的军训尚且能让我们如此不适应,这么想就能明白秦始皇被称为暴虐的根源了。
所以,车同轨、书同文的行为的确对于整个华夏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但在当时,对于那个年代的六国移民而言,不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事。而当刘邦提出约法三章这种简单粗放的条例来约束大家行为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受到很大欢迎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秦和隋这两个二世而亡的朝代也不容易。一个前面是东周,一个前面是魏晋南北朝,都是乱了几百年。咱们常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这俩也分太久了,二十多代人、三十多代人处于不同势力范围内,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早就有了巨大的差距,突然让他们统一步调,难度可想而知,只能通过强制法令的手段来进行。
所以,无论像嬴政还是杨坚,都是控制力极强的人,然而就因为这俩控制力太强,驾崩后下面的人失去了约束,反弹也会非常剧烈。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高中三年苦得不行,一到大学直接放飞自我是一个道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譬如李世民那样的,来稳固住原来的成果,将刚建立的并不牢固的秩序再维持一段时间。然而,哎,这无论是秦胡亥还是隋炀帝,都不属于这种能力很强的类型,二世而亡,那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而王朝灭亡以后,前代帝王的那些事该怎么评价,也就由不得他们了。
# 探寻秦始皇“暴君”之名背后的历史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一直背负着“暴君”的名号,这一观点流传甚广。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背后的复杂真相,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段历史的攻略。
## 重新审视秦始皇的“暴行”
提到秦始皇的“暴行”,焚书坑儒常常被人提及。然而,如今研究表明,被坑杀的大多是几百个术士。而且,后世不少帝王也有类似劳民伤财之举,比如求长生、大兴土木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不能单纯地将秦始皇定义为暴君。
## 秦律:严苛与人性并存
秦律一直被视为秦朝暴政的重要体现。但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秦律人性化的一面。例如,送东西迟到并非一律处死,而是改为罚款,遇到重大天气原因还可免罚;修长城是有工钱的;外出服役参军,家中会留男丁赡养老人、传宗接代。
但秦律严苛之处也不容忽视。夸奖敌人实力致我方恐慌、近亲发生男女关系、罪犯患麻风病等情况,在秦律中都要被处死;割人头发胡须也要重罚发配。而且,迟到罚钱数额巨大,相当于现在一辆车的价值。此外,秦国最严苛的当属连坐和告发制度,一人犯罪,全家邻里遭殃,虽鼓励告发可免连坐并获赏,但这严重破坏了人际关系。
## 车同轨书同文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这一举措对华夏历史意义重大。但在当时,却给六国移民带来诸多不适。强制改变生活方式,还要遵守严苛的秦律,这让习惯松散法令的百姓难以接受,这也是秦始皇被视为暴虐的一个重要因素。
## 秦与隋的相似命运
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它们之前的东周和魏晋南北朝都长期混乱,百姓生活习惯差异大,统一难度高,只能依靠强制法令。嬴政和杨坚控制力强,驾崩后下面的人失去约束,而秦胡亥和隋炀帝能力不足,无法稳固局面,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 如何正确看待这段历史
我们在看待秦始皇和秦朝历史时,要避免片面和简单化。既要承认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一系列改革的伟大功绩,也要看到秦律严苛给百姓带来的压力。同时,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复杂性。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秦始皇和秦朝历史,不再被单一的“暴君”标签所局限,从而真正领略历史的魅力与智慧。希望这份攻略能帮助大家在探索历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知识。
秦始皇,暴君,秦律,连坐制度,车同轨书同文,历史评价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