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需结合背景,切勿以现代价值观随意评判
撇开历史背景谈问题,那就是耍流氓。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结婚以前是媒妁之言,现在是自由恋爱。若指责前人不敢冲破时代枷锁,要知道当时历史大背景摆在那。再说说咱们小时候,父母教育常是打骂,现在这代人很少打子女。父母与我们相互不理解,这就是代沟,是成长环境和大历史背景造成的。如今用现代人道德价值观去评价几百上千年前古人的行为,质疑他们为何这样做、认为不对,这是不合理的。曾有说法,辛亥革命时期人们觉得孔子、董仲舒是千古罪人,十月革命时期认为罗伯斯庇尔是千古罪人。那么是否可以设想,上千年后制度更先进时,后人也会觉得我们是千古罪人呢?就像发明机枪的人嘲笑发明弓箭的人,道理是一样的。现在很多人随意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对古人一通批判,说这个是千古罪人,那个是暴君,几乎没几个好人,还认为各种变法、革新都是压榨老百姓,这是不可取的。价值观方面,谁也不见得比谁高明。看历史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以现代人道德标准输出价值观就是耍流氓。比如商鞅变法,有人说它压榨百姓、禁锢思想。但在周朝实行世卿世禄制,世代承袭,这是当时历史背景。当时人们渴望变法革新,商鞅实行军功爵制,秦国老百姓很高兴,平民有了晋升通道,能靠军功获爵位,这是进步。秦国百姓当时都没意见,我们后人凭什么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指点点?再说国土面积,现在有国境线,古代汉唐时期没有,只有势力范围,国力强就扩张,国力弱就收缩,在当时很正常。很多网友指责皇帝不行,盯着《中国历史地图集》随意评价。评价帝王,武功是一方面,还有文治,以及他统治下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后世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些都要考虑。又如赵匡胤传位一事,不要把赵匡胤单纯当成宋朝人,严格来说他是五代时期的人。五代时期,五十三年换了五个朝代,有实力就掌权。若传位给德芳、德昭,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孩子,谁会服他们?赵匡胤打仗时,赵光义留守开封主持后方。当时传位给弟弟、干儿子、侄子都很正常。五代时期没有太子,晋王兼开封府尹就是标准继承人。柴荣曾是晋王,晋王之开封府尹就是准太子。即便看正史《宋史》,赵光义也是正常继位,所谓‘斧声烛影’根本没这回事,这是宋仁宗时期一个和尚编的故事,后来传开了。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很难做到绝对客观,因为每个人都有喜好,历史大家也不例外。但我们必须站在历史背景下,结合正史资料评价,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随意输出现代人价值观,动不动就说‘太恶心,压榨百姓,愚弄人民’,好像自己多清醒,这是不对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我们常常会对古人的行为和历史事件产生各种看法。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判过去,这其实是不准确且不客观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首先,一定要重视历史背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就拿商鞅变法来说,在周朝世卿世禄制的大背景下,社会阶层固化,平民很难有上升的机会。而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给了秦国老百姓一个晋升的通道,这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百姓期望的进步举措。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历史背景,仅仅从现代的一些观念出发,认为变法可能存在压榨百姓等问题,那就无法真正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和价值。再说说赵匡胤传位这件事。赵匡胤处于五代时期,那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五十三年就换了五个朝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位的规则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太一样。当时晋王兼开封府尹往往被视为标准的继承人,而且传位给弟弟、干儿子、侄子等情况都很常见。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单纯以宋朝后来相对稳定的传承制度去看待赵匡胤传位,就容易产生误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客观地评价历史呢?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正史资料。正史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学者考证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比如我们研究赵匡胤传位,参考《宋史》等正史资料,就能了解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信息,避免被一些民间传说或没有根据的故事误导。另一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选择。比如古代汉唐时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境线,势力范围随着国力的强弱而变化,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用现代的领土观念去指责古人的一些行为。总之,评价历史是一件严肃且有趣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历史背景,以正史为依据,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历史,理解古人的智慧和选择,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希望大家在今后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都能秉持这样的态度,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历史评价,历史背景,价值观,商鞅变法,赵匡胤传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我们常常会对古人的行为和历史事件产生各种看法。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判过去,这其实是不准确且不客观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首先,一定要重视历史背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就拿商鞅变法来说,在周朝世卿世禄制的大背景下,社会阶层固化,平民很难有上升的机会。而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给了秦国老百姓一个晋升的通道,这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百姓期望的进步举措。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历史背景,仅仅从现代的一些观念出发,认为变法可能存在压榨百姓等问题,那就无法真正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和价值。再说说赵匡胤传位这件事。赵匡胤处于五代时期,那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五十三年就换了五个朝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位的规则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太一样。当时晋王兼开封府尹往往被视为标准的继承人,而且传位给弟弟、干儿子、侄子等情况都很常见。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单纯以宋朝后来相对稳定的传承制度去看待赵匡胤传位,就容易产生误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客观地评价历史呢?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正史资料。正史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学者考证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比如我们研究赵匡胤传位,参考《宋史》等正史资料,就能了解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信息,避免被一些民间传说或没有根据的故事误导。另一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选择。比如古代汉唐时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境线,势力范围随着国力的强弱而变化,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用现代的领土观念去指责古人的一些行为。总之,评价历史是一件严肃且有趣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历史背景,以正史为依据,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历史,理解古人的智慧和选择,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希望大家在今后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都能秉持这样的态度,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历史评价,历史背景,价值观,商鞅变法,赵匡胤传位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