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反贼李密与瓦岗寨的兴衰传奇

share
他是隋朝末年的最强反贼,带领小小的土匪营寨大破隋军,一时间名将聚集,使瓦岗寨成为了名震天下的割据势力。可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从前的兄弟情谊因为他的膨胀和傲慢变得四分五裂,轰动天下的瓦岗大军最终灰飞烟灭。公元六百一十三年,当时的反隋分子杨玄感起兵失败,但凡与其关联之人接受牵连,给他出谋划策的军师李密却在这场劫难中幸存下来,甚至在之后成为了隋朝的最强对手。李密出生于公元五百八十二年京兆长安人,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他的曾祖父曾在关陇集团命悬一线之时力挽狂澜,因功成为北周太师,他的祖父和父亲也分别在北周和隋朝身居高位,所以李密的家族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关陇贵族集团。他也凭借这样的家族背景,在成年之后成为了隋炀帝的近身侍卫。只是李密在少年之时爱好读书练武,长大之后文武双全,而且他还非常崇拜项羽的那种英雄气魄,所以浑身散发着一种非凡的气质。但是这种气质也引起了隋炀帝的强烈不适,他不想看到关陇集团继续壮大,因此派人忽悠李密,让他辞去了宫中职务回家读书。之后杨玄感趁着隋炀帝出征高句丽的机会起兵造反,而李密和杨玄感又是非常交好的朋友,所以李密成了杨玄感的军师,只是杨玄感不听李密的劝阻,造反失败,最终因为不想受辱,决心一死。关于杨玄感的故事,可以翻看上期视频。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与其他关联者一样,成为了隋炀帝的主要清除对象。不过隋炀帝未解心头之恨,并未让他立刻死去,而是准备亲眼看他遭受折磨,李密因此有了一线生机。当时李密和他的同伙要被押送到隋炀帝所在的高阳县,李密在途中将全部家当送给了押解官员,只希望在他死前能够吃上几顿好酒好菜。押送官员被金钱利诱,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几顿吃喝下来,松懈了对李密的看管,李密在其酒醉之时趁机逃走。李密逃走之后,希望东山再起,准备投奔平原县的叛军头子,但他并未得到对方的尊重,于是去到淮阳郡隐姓埋名做起了教书先生。只是志向远大的李密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他在闷闷不乐的心情之下,写了一首淮阳感怀,也正是这首五言诗的出现,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于是有人将他举报,李密只能再次踏上逃亡之路。在李密逃亡期间,有位名叫翟让的人物非常骁勇,之后因为犯罪当被处死,但是他的运气很好,负责看管他的狱吏正好是他的忠实粉丝,于是冒死放走了翟让。翟让逃到瓦岗之后,设立了瓦岗寨,在劫富济贫之余,还能自给自足,势力也迅速发展到了一万多人。公元六百一十六年,走投无路的李密听闻了瓦岗寨的名声,于是精心规划,准备投靠。为了能够顺利靠拢,他把翟让比作当时的项羽、刘邦,夸赞其雄才大略,灭掉隋朝绰绰有余,应该趁着众人愤隋之际,争夺天下。李密的吹捧把翟让吹得飘飘欲仙,随即坐上了瓦岗寨的军师之位。瓦岗寨至此走上了造反隋朝的不归路。瓦岗寨随着势力的逐渐壮大,李密认为基础粮草是重中之重,长久耽搁必然不利,于是建议夺取荥阳,待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之时再夺取天下。翟让于是凭借出色的打仗能力攻略诸城。翟让虽然勇猛,但他也有比较惧怕的人物,此人便是隋朝末年的第一将领张须陀。两人曾经有过几次交手,结果都是翟让战败。张须陀发现瓦岗寨的势力逐渐强大,于是出兵予以打击。翟让听说之后准备逃走,李密却认为这是打败张须陀的大好时机,他认为张须陀在几次胜利之后必然骄傲,于是以骄兵必败的理论劝说翟让,翟让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张须陀。李密单独分出一千多名士兵埋伏在树林之内,翟让因为开战不利,边战边退,张须陀果然没有想到对方伏击,最后被包了饺子,当场战死。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瓦岗寨从一个土匪山寨成为名震天下的割据势力。翟让便让李密独自率领一支队伍,而李密又对士兵非常优待,平时得到的金银财宝全部下发,得到了人民的誓死效力。因此他所带领的部队军纪严明,整齐严肃。只是翟让有些头脑简单,李密建议他去袭击隋朝的粮仓,攻取之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这样就能获得各地群雄的归附和百姓的拥戴。可是翟让却说自己的声望不够,让李密率先出兵。翟让的这一做法正合李密的心意,李密于是带领七千人马袭击了隋朝的兴洛仓,刚一拿下,便打开粮库,任凭百姓随意装取,短短几日便有几十万人得到救济。正如李密所料,他的这一做法深得民心,其名声远远盖住了翟让。翟让于是主动让位,将其推荐为瓦岗首领。随着开仓放粮事件的发酵,多方英雄开始纷纷归附,比如长白山的贼寇首领孟让以及隋朝大将裴仁基等等。此时的李密准备趁热打铁,但他担心手下的兵将不与他袭击长安,最后决定攻打洛阳,结果在交战的过程中被乱箭射伤,其兵众四散而逃。之后,隋炀帝派王世充率领五万精兵攻打李密,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大小战斗六十余场。就在两军难分胜负的关键时刻,又有五方势力归附了李密。李密最终获胜,占领了黄河沿岸的大片土地。在此期间,翟让的部将劝他夺取李密大权,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位子。但是李密听到了一些风声,于是安排酒宴,与翟让饮酒,然后拿出一把好弓让他鉴赏。结果翟让刚要试弓,便被李密以刺杀的理由当场处斩,李密掌握了瓦岗寨的绝对领导权。不久,王世充再次攻打,李密又遭重创,手下兵将几乎全军覆没。李密乘胜攻克偃师,其部队已有三十多万人马,归附者更是络绎不绝。同时有人建议他立即称帝,李密虽然拒绝了人们的建议,但他内心已经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公元六百一十八年,李密率领三十万大军直逼东都,与宇文化及交战。洛阳告急之时,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将隋炀帝处死在大殿之内,然后率领十万人马进攻李密。越王杨侗在此期间被拥立即位,他为了除掉专横跋扈的王世充,便准备借着李密之手将其除掉。李密必须同意朝廷的要求,于是准备先行灭掉已经打来的宇文化及。李密在此战中占尽了优势,可他正要竭尽全力灭掉宇文化及时,王世充居然铲除了朝中的异己,独掌大权。李密和朝廷的约定因此作废,随后拒绝入朝。返回据点之后,王世充又派出了两万多人攻打李密,而此时的李密对待士兵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即使打了胜仗也不奖赏,所以瓦岗军的将领已经开始离心离德。果然,瓦岗军因为疲惫作战被王世充打败,程知节和裴仁基等将领均被王世充所擒,单雄信等人也相继投降。瓦岗军至此遭受重创,李密只能西逃长安投奔了李渊。只是李密不甘久居人下,又在之后决定叛逃,最终在叛离的途中遇俘被杀,时年三十七岁。
### 隋朝末年李密崛起攻略

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中,李密的经历堪称传奇。他出身关陇贵族,却因隋炀帝忌惮而辞官。杨玄感造反时,李密为军师,失败后他历经逃亡,最终投靠瓦岗寨。

李密巧用谋略,助瓦岗寨打败张须陀,名声大噪。开仓放粮更是深得民心,他也因此成为首领。然而,随着势力壮大,内部矛盾浮现,翟让被李密设计杀害。

与王世充交战时,李密先胜后败,无奈投奔李渊。但他不甘居人下,最终叛逃被杀。

从李密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在乱世中把握机遇、运用谋略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警惕内部矛盾和骄傲情绪,这些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隋朝末年,李密,瓦岗寨,反贼,兴衰,杨玄感,翟让,王世充,宇文化及,李渊
share
评论 (0)